十三棍僧救唐王是笑话:他们救的是李渊还是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
创始人
2025-09-26 12:01:54
0

文|云初

编辑|云初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十三棍僧救唐王”这个故事你耳熟能详,可真相可能和传说大相径庭。究竟少林寺僧人救的是李世民,还是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真正历史或许远比神话冷静。

壁画传说与碑文实录的巨大落差

“十三棍僧救唐王”的版本广为流传,以武僧群棍夜闯洛阳监牢、救出李世民为高潮,成为影视、公共文化中少林传奇的标志。然而这一故事最早在民国初年才广为书写,著名是梁启超在《中华新武术棍术科》中首次提出的叙述形式 1。

实际来看,确有“少林十三僧”助唐消灭郑国势力,但文献

中并未提及“棍法大战”、“救驾”或“李世民被擒”。真正史料如《皇唐嵩岳少林寺碑》与《告柏谷坞少林寺上座书》明确记载:十三僧擒获的是郑政权的将领王世充之侄王仁则,而非救出李世民。

碑文中每日列清僧人姓名与功绩,尚无“棍法施救”字样,也无“唐王被围”描述。李世民当时尚系秦王,尚未称帝,碑文称“擒王仁则”,为协助平定割据势力之举。

这两套资料构成权威史料体系,不含戏剧化叙述,也没有棍法描述。壁画与通俗讲述中的“救唐王”“棍僧大战洛阳”极可能是后世文人将史实演绎为英雄传而增添的情节。

王仁则才是那“唐王”,错位解读如何成神话

真实情形是,王世充篡夺洛阳后,将侄子王仁则封为“唐王”,意图以“唐名”削弱李唐传承认同,让百姓误以为“唐王”是王世充家族继承正统。王仁则驻守辕州、大兴军事重镇,控制少林寺柏谷坞地盘,导致少林僧众利益受损、愤恨激增 。

少林寺主持志操、昙宗等审时度势,选择投靠当时更具正统性的李唐政权,与王仁则内部里应外合,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夜潜辕州,擒获王仁则,迫使王世充动摇统治 。

李世民后派上柱国李安远将功绩书面报告并颁赠封赏,赐少林寺田地四十顷、水碾一具,赐昙宗大将军僧位。十三位僧众功成后拒绝担任官职,只离寺授袈裟、承封地位,不兼掌军事维基百科。

后世将“擒王仁则”演绎为救驾动作不奇怪。随着英雄传说的流传,“唐王”被误解为李世民,“棍僧大战”成为主视觉,传说层层叠加,变成今日人们所熟悉的“救唐王”故事。

从实录到神话是如何一步错过事实的

少林寺擒王仁则的历史被神化并非偶然。首先是弘扬武术与佛法的文化需求。寺中壁画、碑文虽呈现僧人功劳,却未刻画夜战、武僧聚棍群战场景。明清以来,为了强调少林禅武一体传统,文人广集口述,将“十三僧兵救唐王”与武功功绩合二为一,慢慢普及各地说书与武术演练场景。

尤其在清末民初,全国武术热升温。少林门派宣扬自家祖师当年如何徒手挑烂甲胄、剑走山林。传说中,十三僧持棍如神、破敌如破纸。这种戏剧性叙述在民间迅速流传,武馆教师用它吸引弟子。社会需要英雄,需要武僧正义化身。历史变形,故事流传,事实被慢慢遮盖。

再加上电影兴起与影像传播,武侠电影反复以菩萨顶撞鬼子、少林遭围困情节铺陈,最终由十三棍僧破阵而出、救出国君。这些艺术加工进一步塑造视觉记忆。观众看的是热血沸腾的英雄故事,却忽略碑石上“擒王仁则”字句。在东北影碟上,少林寺周年庆典总有演绎这一段,少林斋堂供的十三武功雕像像一把把棍子立于主墙之上,象征“十三僧武勇”。

新时代回顾这一幕则更具讽刺意味:真实的少林历史是寺人投向正统政权、消灭割据势力——根本与武侠小说中“夜救人质”的情节风马牛不相及。王仁则之死,不是营救,而是政治整肃的延伸;十三僧不是执行武力任务,而是象征对政权归附。现实中的僧人行动背景是寺产升封与扶正任务,而非英雄救驾神迹。

这样的传承路径说明一个历史现象:神话往往从真实残片上拼接,愈演愈烈直至史书难辨。真相不是被遗忘,而是被改造成一副更具震撼力的画面。碑文与通史里那段刻写简练、朴素——“擒王仁则、功德昭著”——却在武林世界被演绎成“十三武僧深夜救主”。学术界虽早有指出,但普通话语接受者多已被武侠形象占领。

拆解叙事:权力、文化与历史记忆的边界重塑

关键在于少林寺参与武装不是首次发生,也未停止。隋末群雄割据、唐初稳定天下,少林寺都曾出兵参与政治统一行动。《五代年谱》有记载寺僧响应义军、护法护驾,这种角色置于权力边缘。僧人更多是执行制度意识的具象。十三僧军功后获得田地、水碾与僧位,而后绝大多数回归寺庙修行。实际身份依旧是宗教人员,不持常态军号、也非帝国卫士。

这样看来,所谓救唐王只是政权宣传环节。 李世民登位后强调“少林功德”,以寺产归正、权威提升换回少数政治支持。寺中碑文上刻“赐田水依升”,若无擒王功绩,尚需强调功臣身份。封建制度与宗教合作的结果是将寺僧行动“合法化”。后世传说则在此基础上,拔高为惊天地泣鬼神的场景。

至于真正的王仁则死因,在史料中显示系被捉后押到洛阳处斩,而非神僧武斗擒获。评书作家偏爱“夜闯监牢、救皇子”的桥段,因为戏剧冲突强烈。史实中压根没有监牢对决,王仁则城市被控制区清缴转押。十三僧可能在行动中作为侦察角色,但数据并不支持其亲手入狱救人。

由此反推,“十三棍僧”更多是后世赋予少林寺的一种身份加码,目的是为寺院文化及武术品牌提供历史根基。若失去这一段传奇,少林寺在江湖武学敘事中的地位恐难再俏立,宣传叙事就被迫补位。对于武术市场而言,史实远不如“棍法救驾”的视觉冲击意义大。

最后还是得回到问题: 到底救的是李渊还是王仁则?正史明确是王世充之侄王仁则,是投靠李唐政权后被擒。念及此处,所谓“十三僧救唐王”错位解读。救的是割据者之王名臣,而不是未来皇帝本人。认清这点,就不再被神话迷惑。

相关内容

原创 ...
岳飞,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他凭借忠诚的信仰...
2025-09-26 05:05:03
原创 ...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科技与文化交融,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逐渐打破了许...
2025-09-26 05:04:58
原创 ...
从西元1840年开始,中国进入了近代史阶段。当然对于华夏来说这一变...
2025-09-26 05:04:30
原创 ...
在当今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世界的许多地方都呈现出高度的现代化,...
2025-09-26 05:04:00
原创 ...
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宣布投降,整个中华大地上人们欢声...
2025-09-26 05:03:51
原创 ...
秦始皇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完成大一统的帝王,还是历史上首位自称“...
2025-09-26 05:03:50
原创 ...
1933年,郭炳生这一名字突然引发了我军的剧烈震动——他被我军击毙...
2025-09-26 05:03:39
原创 ...
1948年12月,淮海战役的前线,一股寒冷的气流伴随着刺骨的北风席...
2025-09-26 05:03:25
原创 ...
1981年冬,北京一间简陋的病房里,杜聿明静静地躺在床上,病榻上显...
2025-09-26 05:03:11

热门资讯

原创 1... 1947年,毛主席通过一次深刻的战略决策,让蒋介石受到了极为深刻的教训。对于蒋介石来说,这不仅仅是一...
原创 作... 隋炀帝杨广出身的弘农杨氏家族可谓是赫赫有名,家族的辉煌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杨广的祖上,历代都身处显赫...
原创 周... 《——·前言·——》 周瑜临终时曾语重心长地说:“此人不除,东吴必危!”这一句话带着深沉的警告与焦...
原创 有... 没有为什么,因为这就是事实。 今天的世界上,共有三个丢失领土超过1000万平方公里的国家。 第三名...
原创 他... 引言: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无数的将领和军阀,其中有一位因反复无常而闻名于世,他就是石友三。这个...
原创 大... 元朝为何无法有效控制大明崛起的原因 在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中,元朝的衰落与大明的崛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
原创 揭... 引言:被遮蔽的东方科学之光 1320年深秋,浙江龙游鸡鸣山巅的观星台上,一位布衣学者正指挥弟子点燃...
原创 郑... 郑耀先,军统的“六哥”,在渣滓洞的看守所逃脱,他声称自己之所以逃离,是为了避免军统、中统和地下党游击...
文物中的“清风万里” 吕伟涛 元代磁州窑白地黑花“赵抃入蜀”图长方枕。 图为西周时期的四十三年逨鼎。 图为清代乾隆年...
原创 他... 在三国历史中,如果要说最被低估的谋士,鲁肃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尽管他的才智和勇气堪比诸葛亮,然而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