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3年1月底,八路军冀东军分区的十一团在承平宁地区继续坚持着艰苦的抗日武装斗争。此时,十一团的参谋长高桥带领二连和十二团的一连,以及周治国的第一远征工作队,终于在此重聚。久别重逢的老战友们,无不怀着激动的心情,欢声笑语,准备在承德县圣祖庙大营子村召开一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大家计划总结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并庆祝我军在热南战役中取得的胜利,打开了新的局面。
为了这次会议的顺利进行,部队特意准备了一些荞麦面和牛羊肉,想借春节的机会与战友们共享这段难得的快乐时光。可是,就在2月4日傍晚,一条突如其来的情报打破了平静:敌军正在大营子的东南和东北山方向对我驻地进行包围,形势十分紧迫。高桥迅速作出反应,命令二连连长何子桥带领一个排担任前锋,同时一连负责后卫。部队刚出发,就被山两侧的敌人察觉到。
高桥指挥突击排占据有利地形,与敌展开激烈交战。经过一夜的苦斗,我军成功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向外推进了三十余华里,然而,前方依然是重重的敌军防线,敌人以三、五人一组的方式在逐步进行拉网式搜索,八路军战士意识到无法继续前进,只能选择原路返回。这时,剩下的不足百人的战斗队伍让人倍感压力。在撤退期间,前方的尖兵突然嗅到了一股浓烈的烟味,悄悄摸过去,成功抓住了两个讨伐队的哨兵。经过审问得知,敌军正聚集在北边的小营做饭。
高桥在得知这一情报后,迅速指挥部队潜伏在小营附近,命令士兵们准备好手榴弹,紧接着向喧闹的房屋扔出了四枚手榴弹。随着巨大的爆炸声,敌军顿时像被惊扰的马蜂一样四处乱窜。此时,负责战斗后勤的司务长迅速下达指令:“不要追赶,赶快吃饭!”连日的奔波后终于迎来了一丝难得的喘息机会。然而,高桥参谋长却严肃地提醒大家:“给大家二十分钟,敌人可能会很快追上来!”果然,不久后,枪声再次响起,高桥毫不犹豫地命令人们撤退。
战士们从后门向西北方向急速突围,敌军的机枪密集扫射,负责掩护后退的五名战士全都壮烈牺牲。在撤退过程中,负责背载粮食的司务长也中弹,鲜血直流,浸湿了他的前胸。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坚持要战友们带上干粮和手榴弹,并急切地喊着:“快走!快……”但他的声音在绝望中戛然而止,最终牺牲了。
入夜,高桥带领幸存的部队冲上了光头山。敌军由于担心山高林密、风雪弥漫而采取了“围而不打”的策略,企图等到天明便进山搜捕。此时,突围的部队饥寒交迫,许多战士的手脚和耳朵都冻得严重受伤。6日黎明前,侦察员报告称南、东、西、北各方都有敌人巡逻,唯独西北方向有一条超过500米宽的深沟没有敌军把守。经过紧急商议,部队决定趁着天亮前突围出去。
天亮时,队伍成功闯过敌人的封锁线,转移到承德县最北部的瓦房沟。当地主民及时为30余名伤员提供庇护,他们被隐藏在山洞里,以便得到照顾和养伤。然而,随着敌人“扫荡”的加剧,许多伤员不幸被俘,遭到残酷的杀害。此次光头山的突围战役,共造成了八路军约90名干部和战士的惨烈牺牲,让人痛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