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时|读享时光 无错不成书
创始人
2025-09-26 11:34:55
0

中国的学术史,大抵是一部纠错勘误史。因为学术本身自带纠错勘误的职能与功能,所以,学术也可以说是在纠错中前行。

王国维被公认为严谨的大学问家,钱穆在他的回忆录里说,曾购得朱石曾《竹书纪年存真》,“取以校王静庵所校本,乃知王校多误”。

钱锺书的《管锥编》也是名作,但在审稿中责编周振甫对原稿多有改正。钱锺书在赠周振甫的这本书里写道:“校书者非如观世音之具千手千眼不可,此作蒙振甫道兄雠勘得免于舛错,拜赐多矣。”

清代史学家赵翼《廿二史札记》、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并称清代三大历史考证著作,其重要内容之一都是考辨重要史实,指出前人的错讹。

杨守敬一生致力于旧称與地学的古地理学,他曾说自己的著作《晦明轩稿》大抵是一部辨误之作,“余寻绎有年,颇有异同,其所辩驳,大抵当世魁硕”。罗振玉说杨的古地理学为清四绝学之一,“纠正全、戴、赵三家之失,创获真谛,可与王(念孙、引之父子)、段(玉裁)之小学、李壬叔(善兰)之数学,同为千古绝业”。张舜徽说杨守敬一生“精力所瘁,尤在《水经注释》一书,举全祖望、赵一清、戴震诸家谬误,摧陷廓清,无所于让”。(《清人文集别录》第529页)

今人石泉做古代荆楚地理新研,就是对前人在荆楚有关地望问题的错认进行返本探源的辨析和重新考定。他甚至指出今本《水经注》也是存在问题的,因为经过几个世纪层层造成的散乱残佚,有许多失真失误。这样的探讨和纠错无疑是有意义的。

其实,不少名家也会自己不断勘误、修改。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是一部经典著作,从最早的北大油印本到北京师范高等学堂铅印本,再到北新书局正式出版,至1935年6月,《史略》印行了第十版,几乎每次都有作者本人的个别改订,改订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书中错的或不妥之处进行修正。鲁迅逝世后,《中国小说史略》北新第十版才成为定本。

再如钱穆本人的著作《国史大纲》出版后,缪凤林“独举余书误引出处十余事”。再版时,钱氏干脆将缪文附载书末,后来出新版,又将缪氏所指一一改正。书有错,贵在改。改了就是进步,就是前行。

如今许多著作之所以要修订出版,如同鲁迅的著作一样,其中一个缘故便是作者本人需要改正原书的讹误。余光中2010年对自己1957年出版的《老人与海》译本进行修订,坦言“每页少则十处,多则二十多处,全书所改,当在一千处以上”,这个译本由译林出版社出版。这些改的地方大多数是译得有问题的地方。

曾有一句话是“无错不成书”。无可讳言,这其实正是学术和出版的本质特征之一。这里不包括那些有意的造假、恶意的制错。

差错与失败一样,在学术发展史中都有重要的价值,不可或缺。发现前人、时贤和自己的讹误,既是治学的基本功,也是学者成长基本功的磨刀石。

文/王建辉

编辑/李涛

相关内容

原创 ...
岳飞,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他凭借忠诚的信仰...
2025-09-26 05:05:03
原创 ...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科技与文化交融,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逐渐打破了许...
2025-09-26 05:04:58
原创 ...
从西元1840年开始,中国进入了近代史阶段。当然对于华夏来说这一变...
2025-09-26 05:04:30
原创 ...
在当今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世界的许多地方都呈现出高度的现代化,...
2025-09-26 05:04:00
原创 ...
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宣布投降,整个中华大地上人们欢声...
2025-09-26 05:03:51
原创 ...
秦始皇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完成大一统的帝王,还是历史上首位自称“...
2025-09-26 05:03:50
原创 ...
1933年,郭炳生这一名字突然引发了我军的剧烈震动——他被我军击毙...
2025-09-26 05:03:39
原创 ...
1948年12月,淮海战役的前线,一股寒冷的气流伴随着刺骨的北风席...
2025-09-26 05:03:25
原创 ...
1981年冬,北京一间简陋的病房里,杜聿明静静地躺在床上,病榻上显...
2025-09-26 05:03:11

热门资讯

原创 中... 【从五毛钱小生意到百亿帝国:中国扑克大王的传奇人生】 一副成本不到五毛钱的扑克牌,如何成就年入80...
原创 日... 日本军事专家前田哲夫在一次采访中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预测——如果日本与中国爆发军事冲突,而美国不出手...
原创 1... 二战德国战败投降后,德国被美、苏、英、法四国瓜分,最终分裂成了两个国家: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盟军曾计...
家传珍宝:揭秘中华民国五年穿孔... 在广东省梅州市这座底蕴深厚的城市,李先生凭借着深厚的家族情感和独到的古钱币鉴赏眼光,珍藏着一枚意义非...
原创 “... 《——·前言·——》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源自楚南公的口中,然而,倘若楚国当真能够灭...
原创 李... 李世民征伐辽东的战役,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壮举。当时,四千名唐军敢死队敢于在四万强敌的包围中突围,...
原创 抗... 在淞沪会战中,十九路军的勇敢抵抗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这支由蔡廷锴将军领导的部队,...
陌刀下的盛世裂痕:府兵制度凋零... 开元天宝年间的大唐帝国,是东亚乃至整个欧亚大陆上最耀眼的明珠。长安城朱雀大街车马如龙,胡商驼队载着香...
原创 曾... 曾国藩,清朝末年的四大名臣之一,也有过一段年轻气盛的岁月。年轻的他,曾被视为当地有名的“花花公子”,...
原创 溥... 溥仪,末代皇帝,作为紫禁城的最后一位主人,一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变迁。与他的祖先们不同,溥仪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