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局势动荡不安,军阀混战,国家经济濒临崩溃,百姓疾苦,生活困顿。这个时候,许多具备一定能力的人纷纷趁乱图谋财富,想要在这片动荡的土地上通过建立自己的势力,最终一统一方。孙殿英,出生于河南永城,便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孙殿英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和传奇,若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的身份,“混混”二字恐怕是最贴切的。出生贫寒的他,在早年为了生计,曾在洛阳加入了民间的道教组织,成为了一名道长。虽然他所从事的是神秘的宗教活动,但也让他掌握了如何通过迷信和愚昧的思想来获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逐渐积累了一些追随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逐步扩展自己的势力,并迅速成为了一个地方性的军阀。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生存的根本在于找到一个强大的“靠山”。孙殿英很快意识到,要在乱世中立足,单凭自己不足以生存下去,于是他选择了投军,先后投靠了几位大军阀。最终,他被国民革命军所吸纳,成为其中的一员。然而,随着国内局势的进一步恶化,孙殿英所属的这支杂牌军,逐渐遭到蒋介石的冷遇,多次被克扣粮饷。
为了避免部队士气崩溃和士兵哗变,孙殿英开始将目光投向了一个特殊的地方——埋葬着清朝历代皇帝、皇后、嫔妃的清东陵。他以军事演习为名,封锁了东陵,动用了大量炸药,将慈禧太后的陵墓炸开。随着爆炸声响起,墓中无数珍贵的陪葬品现世,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慈禧太后口中所佩戴的夜明珠。
慈禧太后一生奢华,沉迷享乐,去世后她的陪葬品也极为奢华,几乎包含了清朝所有的珍宝。她当时认为,唯有将整个清朝的财富一同埋葬,才能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根据《孙殿英东陵盗宝记》记载,慈禧的墓地堪称豪华,其配葬的珍宝几乎都是无价之宝。特别是在她的周围,摆放着许多珍稀的玉器,如翡翠西瓜、玉石莲花、蝈蝈白菜、珊瑚树等。这些珍宝令世界为之惊叹。
孙殿英在盗掘过程中,带走了这些珍宝,当然,也不忘取走慈禧身上的珠宝和衣物,最为著名的便是那颗夜明珠。夜明珠,合起来呈圆球状,分开时则如两个半球。珠子的特别之处在于,单独看时,它毫无光泽,但一旦合拢,就会透出一抹绿色的寒光,若在夜晚观看,其光芒甚至可以照亮百步之内。早在1908年,民间便将此珠估值为1080万两白银,按照当时的货币价值,今天的市场价格已高达人民币8亿元。更别提这颗珠子在历史和文化上的深远意义,它的价值难以估量。
孙殿英盗掘清东陵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清朝的后裔纷纷出来谴责他的行为,文化界的名流也纷纷发声,要求政府严惩孙殿英。蒋介石本就对孙殿英颇有微词,虽然他收编孙殿英的部队是出于无奈,但此时事件发生,他显然没有意图为孙殿英开脱。面对蒋介石的态度,孙殿英感到一阵寒意,因为他所领导的部队根本不可能与国军抗衡,若真要动手,他自己恐怕也活不下来。
孙殿英焦急万分,但很快想到了应对之策。他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宝贝,尤其是那颗夜明珠,正是孙殿英救命的“法宝”。他开始大肆将这些盗来的珍宝送给蒋介石的身边人物,希望通过这些贵重物品换取一些保护。最终,孙殿英将夜明珠赠送给了宋美龄,而他也因此免于蒋介石的惩治,得以继续在乱世中生存下去。
宋美龄非常喜欢这颗夜明珠,甚至将其做成了鞋饰。一次,宋美龄在美国参加洛克菲勒家族的慈善宴会时,宴会突然停电,宋美龄鞋上的夜明珠闪耀着绿色光芒,立即引起了在场人士的关注。洛克菲勒,这位美国石油大亨,见到这颗珠子后非常感兴趣,便向宋美龄提出购买要求。至于最终成交的价格,外界无人知晓,但显然,只有像洛克菲勒这样的大富豪,才能支付得起那笔巨款。
最后,这颗夜明珠成为了洛克菲勒家族的珍藏,永远不会对外公开。虽然关于这颗夜明珠的交易过程没有官方的确切证据,但在珠宝界早已是人尽皆知的秘密。至于价格,大家都知道,只有顶级富豪才能出得起这笔天文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