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并非仅是一个美好的幻想,对于许多人而言,它已成为现实的真相。有人选择留下,坚定地扎根于自己的土地;有人则怀揣梦想,毅然踏上旅程;还有些人则在万千选择中迷失方向,结果却一无所获。
无论身处何地,人总得学习生存。有人会问,为什么在美国生活着这么多中国人?究其原因,想要前往美国的人各有各的考量与选择,这是一件非常个人化的事情,并非新闻般的轰动。而根据统计,目前在美华人数量约为550万,这个数字大约相当于中国某个中等城市的人口。
早在1829年,第一批中国移民便已踏上美国的土地,彼时的美国连电灯都尚未普及。那时候的华人大多在艰苦的环境下修建铁路,他们日复一日地付出汗水,却鲜有人关心他们的处境,仅仅凭借自己的毅力撑着生活。想要在美好环境中立足,要么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要么具备特殊的技能和才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去美国的中国人不仅有那些富裕投资者,他们纷纷投入80万美元进行投资移民,还有一些聪明才智之士找到了杰出人才通道,一旦抵达便能留下。然而,绝大多数人仍是来自普通家庭,带着微薄的积蓄和未来的憧憬。许多父母为了孩子的前途即使倾尽所有,也会选择将家庭的经济基础用于孩子的留学费用。在美国,许多学校优先收取本地学生,对于拥有绿卡的家庭来说,子女能够以相对低廉的费用进入知名学府就读。
尽管许多中国人向往海外,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美国生活中,他们也并非轻松自在。许多华人意识到,身处纽约的华人区,补习班的竞争压力丝毫不逊色于国内的教育环境。生活方式虽然改变了,但人们面临的挑战依旧未减。普通民众移居美国,初衷就是希望能挣取更多的收入。针对程序员行业,几乎所有人都希望年薪能达到10万美元 ,而随着国内薪资的上涨,仍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高薪的美国职场。
一些人在国内感到生活的重压,于是逃离到美国。然而,移居新地后,他们仍需面对同样的愁苦:房价高昂、生活琐事繁杂等都依然存在。有钱的华人在美国可以住进宽敞的房子,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为了金融业的精英,享受着相对优越的生活,而对此,他们普遍没有太多的投诉。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在狭小格子间栖身的 migrant worker。生活空间狭窄,甚至难以放下两个行李箱,几个人共用一室,连睡觉时都要轮流睁眼。很多人选择在餐馆打工,动辄要每天工作12小时,时薪才区区10美元。没有人愿意从事这份工作,但他们的身份使得他们只能低头向前,面对老板的批评不敢反驳,面对刁蛮的客人也只能默默忍耐。
是否获得绿卡,直接决定了一个人在美生活的苦乐。没有绿卡,许多人对未来缺少安全感,惧怕被遣返的他们只能忍耐各种委屈,随着时间的推移,回国也变得困难无比。美国的生活质量因人而异,一些华人在工作升迁上遭遇瓶颈,他们可能要比白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同样的职位。更有侨居于美国的华人在政治领域内,常常需要表明自己与中国没有关系,而想要突出重围则极为不易。
在美国看病的费用同样让人震惊,感冒、扁桃体发炎等小病就可能让人掏出几千美元。虽然有保险的人生活稍微容易一些,但没有保险的人连发个烧都得忍受。食品安全在美国亦不容忽视,许多超市销售的肉类含有激素,转基因食品更是家常便饭,来自中国的调料在当地俨然成了奢侈品。
中美关系持续紧张,使得身在美国的华人都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在街头,他们可能遭受到辱骂,或者在乘坐地铁时被人攻击。初来乍到的新移民们心知肚明,必须小心行事,尽量避免与人发生冲突。不少人在跨国生活中感到悔恨,后悔未能预见到国内发展的迅速,若早知如此,肯定不会选择赴美的道路。
550万中国人的境遇各有不同,选择留在美国的人中,有家长担忧孩子的语言能力,有些则因为难以面子回到家乡而选择继续留守,还有人抱着希望,坚信只要坚持数年,就能享受到美国的社会福利。近年来,国内的工作机会开始增多,诸如新能源领域和互联网行业的薪资涨幅显著,清华、北大的全球排名也在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国发展。
总的来看,大多数在美国的华人过着平凡的生活,有些人收入丰厚,有些人甚至没有稳定的工作。每个在美国的中国人都对自己的未来做出了清晰的规划与计算。美国的生活并非是凭空而来的好事,对于华人而言,机会虽多却也充满了挑战,能够坚持下来的,往往会获得可喜的成果。有的人在美国生活了几十年,而有的人则选择了迅速返回。
关于出国与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考量。外面的世界并非仅仅呈现在光鲜的照片之中,网络上的某句评价也无法全面反映真实的生活。美国与中国,都是每个人奋斗与追求的旅程,彼此并非谁的后花园。每一天,都有中国人走进这片土地,也有不少人选择离开,面对这些,大家都在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