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8年十二月,隋朝正式对陈朝发起了进攻,经过短短三个月的激烈战斗,成功消灭了南陈,实现了全国的统一。战争结束后,隋文帝迅速下达了一道诏令,宣布“故陈之境内,给复十年”,意味着南陈区域的百姓在接下来的十年内将免于赋税和徭役。然而,隋文帝未曾料到,江南地区很快便爆发了大规模的叛乱,反叛势力在南陈的旧地肆虐,持续了超过两年的时间。那么,这种局面究竟是为何而起呢?
一、隋朝的高压政策
为了巩固统治,隋文帝在免除了江南百姓的赋税和徭役的同时,还实施了一系列严厉的政策,结果触动了当地豪族的利益。首先,隋朝依照北方的经验,在江南地区推行了“废郡置州”的政策,导致超过60个名城与重要大郡遭到废除,连建康都遭受了猛烈的打击,城市、宫殿被夷为平地,大片耕地被抛荒。其次,隋朝在江南设立了军府制度,任命了许多北方人作为军政长官,这些人往往贪婪成性,横行霸道。此外,隋文帝还采纳了苏威的建议,在江南进行思想教育,倡导“无长幼悉使诵五教”,此举却引发了江南民众的强烈反感。众所周知,自西晋末年开始,江南的文化便盛行于世,如今反而被北方人强制“教育”,令他们难以接受。而苏威在推行教育时所用的“繁琐低俗之词”更是进一步激怒了江南的民众。最后,隋朝还根据北方的模式,对江南实施户籍改革,这无疑使江南豪族的利益再度受到打击。
二、江南遍地出叛军
590年,江南地区传出了谣言,称隋文帝将迁移江南的豪族至长安,此言论直接引发了江南的大规模叛乱!在同年的11月,来自婺州的汪文进、会稽的高智慧、苏州的沈玄懐等人纷纷举兵反抗,自称天子并设置百官。紧接着,江南的李稜以及其他众多反叛者聚众作乱,人数庞大的达数万之众,小的也有数千人,形成了相互影响的局面,暴力肆虐,甚至杀害了隋朝的官吏。之后,乐安的蔡道人、蒋山的李棱、饶州的吴代华、永嘉的沈孝澈、泉州的王国庆、余杭的杨宝英、交趾的李春等都纷纷自称为大都督,攻掠各州县。根据史书记载,“陈之故境,大抵皆反,大者有众数万,小者数千,共相影响”。这些叛军残忍至极,他们俘获隋朝官员后,常常残忍地“或抽其肠,或脔其肉食之”,甚至嘲讽道:“更能使侬诵《五教》邪!”
三、软硬兼施平叛乱
当隋文帝得知江南的叛乱消息后,立刻派遣名将杨素率领精兵前往江南进行平叛。杨素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官,其手下更是强将如云(诸如史万岁、来护儿等),因此他在征剿叛乱的过程中得心应手,迅速收复了江苏、浙江一带的反叛势力,并从海道一路推进至泉州。在此过程中,史万岁表现得尤为英勇,作战之际,“前后七百余战,转斗千余里”。同时,隋文帝意识到需要调整策略,他任命自己的次子杨广为扬州总管。虽然杨广出身于北方,但他对江南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妻子萧氏则是梁武帝的后裔,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杨坚希望通过杨广的任命来缓和与江南豪族之间的紧张关系。经过几番较量,到了592年,杨素终于平定了江南的叛乱,隋文帝对此非常高兴,遂彰显了他的信任,将杨素提拔为尚书右仆射,与高颎共同掌控朝政。
参考资料:1.《隋书》;2.《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