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一提到赤壁那场仗,好多人先想到的可能是诸葛亮借东风啥的。但你知道不?真正在前线指挥,把曹操那几十万大军搅得鸡犬不宁的,其实是周瑜。
那会儿曹操刚拿下荆州,顺江而下,战船连起来能从这边望到对岸,黑压压的一片,光是那阵仗就够吓人的。孙权这边呢,跟刘备凑一块儿,加起来的人还不到曹操的零头。我估计当时江东那帮文臣,晚上睡觉都得睁只眼,生怕第二天曹军就打过来了。
可周瑜这人,站在江边看了几天,脸上愣是没多少慌色。据说他每天傍晚都带着几个亲兵,驾着小船在江面上转悠,手里拿着个小本子写写画画。有回刮起东南风,他站在船头,衣襟被吹得猎猎响,突然就回头跟身边人笑了,那笑容里藏着的笃定,让旁边的人都踏实了不少。
你想啊,曹操的兵大多是北方人,到了船上就跟踩在棉花上似的,站都站不稳。为了让船稳当点,他们还把战船都用铁链捆在了一起,这主意现在看挺傻的,但当时估计也是没辙了。周瑜就盯着这个破绽琢磨了好几天,有天晚上跟黄盖喝酒,喝到一半 “啪” 地放下酒杯,说:“老黄,咱们给曹操送份‘大礼’怎么样?”
后来的事儿你也听说过吧?黄盖带着几十艘装满柴火的小船,打着投降的旗号往曹军大营去。曹操站在主舰上,眯着眼看那些船越来越近,估计心里还挺得意,觉得周瑜这小子撑不住了。可等船到了近前,黄盖一挥手,那些船突然着起大火,借着风势直往曹军战船冲过去。
我总在想,那一刻周瑜站在吴军大营的高台上,看着江面上腾起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耳朵里全是曹军的喊叫声,他心里会是啥滋味?可能有松了口气的感觉,也可能在想,这一把火下去,天下的格局怕是要变了。
果不其然,曹操经这么一折腾,元气大伤,再也没力气一下子吞下南方。孙权在江东的地位更稳了,刘备也趁机占了荆州的一块地方,慢慢有了自己的地盘。你看,就这么一场仗,三股势力的架子就算是搭起来了。
有时候我挺佩服周瑜的,那么年轻,面对那么大的压力,还能沉得住气想对策。不像现在有些人,遇到点事儿就慌了神。那场火不光烧了曹操的船,更烧出了三分天下的苗头,也让周瑜这名字,跟赤壁的江水一样,流到了现在。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你对这场仗还有啥不一样的看法?要是觉得我说得还行,不妨动动发财小手点个赞,加个关注,说不定还能沾点当年周瑜的好运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