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日本长崎的灯会吸引了大量游客,其中一个活动环节“皇帝盛装巡游”尤其引人注目。主办方特邀了日本知名艺人福山雅治和女演员仲里依纱,担任中国清朝皇帝和皇后的角色,两位艺人都是长崎市的本地人,这也是首次邀请日本艺人参与此活动。与以往由驻长崎中国领事和当地女性担任的角色不同,这一年的皇帝和皇后身着的服饰与之前有了明显不同,更加注重细节和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
两位日本艺人所穿的帝后服饰特点鲜明,尤其是宽大外张的肩衣,和日本江户时代武士的正式服饰如出一辙。许多中国网友对此表现出强烈反应,有人开玩笑说“日本人比我们还怀念大清”,而也有网友则批评这些服饰“没有丝毫中国风”,甚至感觉这与中国传统服饰格格不入。与此同时,也有网友为日本的做法辩护,表示日本方面已经明确指出这是“中式服饰”,并没有盗用的意思,反而认为一些中国网友过于敏感。
历史上,日军侵华的行为早已被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记忆中,但不难发现,仍有人在为日本的做法辩护,似乎忽视了当年日军在东北的侵略行径。事实上,在七七事变爆发之前,日本军部的部分高层甚至计划悄悄切割中国的领土,试图通过分裂手段将东北地区从中国版图中分离出去,而这一切的幕后推手之一便是石原莞尔。
石原莞尔,作为日本关东军的高级参谋,他的历史地位和声名虽然没有其他一些战犯那样臭名昭著,但他却是九一八事变的主要策划者之一。早在1920年代,他便开始潜入中国收集情报,深入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情况。他的远见和战略眼光非常独到,曾设想日本与美国的两国争霸大战将不可避免,因此日本必须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占得先机,才能为将来的全球冲突做好准备。
石原莞尔在分析日本的国力和战争潜力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战略设想:首先占领中国东北,将其打造成一个工业化基地,然后逐步向内蒙古扩展,进一步巩固对华北地区的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计划通过对长江上游的控制,最终逼迫整个中国屈服。然而,他低估了中国的抗战意志,也没有完全考虑到日本在侵略过程中会陷入持久战的泥潭。
当时,日本内部的战线也分裂成两派,一派主张以石原莞尔的蚕食战略为基础,谨慎展开侵略,而另一派则由东条英机领导,主张立即进行全面侵华。随着七七事变的爆发,激进派的力量逐渐占据了上风。即便如此,石原莞尔的战略计划却在一场次次击败的战役中逐渐被打破。随着抗日情绪的高涨,石原莞尔的战略不仅未能达成,反而被日本的侵略狂潮所压垮。
进入二战后,日本的战略布局再次出错,他们不但在亚洲战场陷入困境,还一度因偷袭珍珠港与美国爆发全面冲突。在此过程中,石原莞尔依然认为,日本若采纳他的蚕食战略,避免与美国开战,那么结局可能会截然不同。然而,东条英机及其激进派的疯狂举动,却让日本陷入了更大的困境。到了太平洋战争的高潮阶段,日本投入的550万兵力最终对抗盟军的820万兵力,这一战略失误给了中国更加宝贵的抗战机会。
然而,日本不仅在战争中迷失了方向,还在文化上通过间谍活动悄悄获取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中医中药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目标。日本将从中国获取的传统医学进行改造并以“汉方”命名,声称通过现代科技改良后效果更佳。如今,日本已经抢注了大部分中药专利,甚至将这些“汉方制药”以高价回销到中国。这些行动和石原莞尔的蚕食计划如出一辙,再加上日本在文化上的“掠夺”,让人不禁感到一阵寒意。
如果当年日本按照石原莞尔的战略思路,或许中国的抵抗将更加艰难,而没有七七事变的激起,南京政府可能会面对更为严重的分裂和侵略威胁。日本在中国的进攻,不仅仅是军事上的侵略,更是文化上的掠夺,其背后所体现的极端霸权主义和文化扭曲,至今仍让人深感痛心。
上一篇:抗战烽火淬炼“金融火种”
下一篇:威海路曾经出过一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