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5月16日,已经成功越过怒江并在松山以南的平戛展开激战的第88师师长胡家骥,突如其来地向远征军司令部发送了一封紧急电报。电报的内容令人震惊:88师缴获了一份日军的情报,显示驻守在松山和龙陵的日军主力正在迅速调往腾冲。这一发现意味着远征军的佯攻计划已经暴露——远征军原本打算假装进攻松山和龙陵,实际上则是瞄准腾冲进行进攻的作战方案已经被敌方知晓。
这一消息让远征军司令卫立煌大为震怒,他怒不可遏地砸塌了指挥室中的沙盘,并下令立刻展开调查。调查很快揭示出了一个让卫立煌大吃一惊的事实——远征军司令部丢失了一个密电码本。这本极为关键的密电码本,曾经在1944年2月,随着远征军一架运输机失事,降落在腾冲时被日军俘获。飞行员与一名远征军司令部的少校一同被捕,而日军正是在这名少校身上找到了这本密电码本。
虽然类似的情况在战争中并不罕见,运输机失事、机密文件被敌军捕获都常有发生,但令人无法理解的是,远征军司令部为何没有立刻更换密电码本?难道他们对运输机失事的消息毫不知情?难道如此重要的文件遗失了,司令部竟没有采取最基本的应急措施?根据惯例,这类密电码本的发放都有严格的登记与记录,哪怕那个少校在被俘之前销毁了码本,远征军司令部也应该在事发后立刻采取补救措施。
然而,调查结果令人震惊,远征军司令部在失去密电码本的情况下,没有采取任何更换的行动。这不仅显示了远征军对安全保密工作的疏忽,更意味着从1944年2月到5月16日之间,敌方对于远征军的所有行动几乎没有任何保密性可言,这对于正在进行的战斗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风险。
历史上,由于密电码泄露或被破译,中国军队在多次战役中遭遇了惨痛的失败。例如,在枣宜会战中,张荩忱将军战死在南瓜店,而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第74军也因密电码泄露而被日军精锐部队重重包围,损失惨重。同样,在衡阳保卫战中,日军第40师团总能恰到好处地出现在第74军的进攻路径上,这背后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密电码泄露或者被破解。
因此,卫立煌对此事的愤怒并非空穴来风,他深知这种密电码的泄漏将直接影响到战斗的进程和结果,而远征军司令部的无动于衷与疏忽,更让他感到无法容忍。
然而,面对如此严重的局面,远征军司令部的高层依然没有认真反思,反而呈现出一种\"吃一百个豆子也不知豆腥味\"的麻木状态。对于前任指挥官陈诚的失误,卫立煌也只能感叹与无奈。
根据卫立煌的最新作战计划,此次进攻任务将由霍揆章的第20集团军担任。首先,他们将越过怒江,穿越高黎贡山,逐一摧毁沿途日军的防线,并最终直捣腾冲。而宋希濂的第11集团军则负责封锁松山和龙陵,制造出攻击龙陵的假象,从而牵制驻守龙陵的日军。
然而,战争刚开始,远征军便遭遇了意外的挫折。由于敌军的情报已被提前掌握,远征军不得不迅速调整计划,决定不再仅仅局限于松山和龙陵的佯攻,而是全力出击龙陵。
在随后的战斗中,宋希濂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派一部分兵力攻击松山,主力绕道直接攻占龙陵;二是全力进攻松山,设伏于松山与龙陵之间,阻止日军增援。考虑到从88师传来的情报,原本驻守在松山的113联队已经大部分调往腾冲,留守松山的敌军力量不足,宋希濂决定采取第一个方案:派出一个师,专门进攻松山,其余主力则绕过松山直取龙陵。
然而,宋希濂的判断并未完全准确。原本守卫松山的113联队约有4000人,但大部分已经被调往腾冲,剩余的部队仅有1360人。虽然这支兵力远远不足以抗衡拥有3个军的第11集团军,但松山的攻占却依然进展缓慢。新编第28师与第6军的增援,尽管发动了数次进攻,却始终未能突破松山的坚固防线。
经过一个多月的苦战,松山依然未能攻下,何绍周最终决定由第8军接替任务,但松山依然难以攻克。这个坚固的山头,除了设有完善的战壕、堡垒、炮兵阵地外,还在防守上运用了极为严密的火力分布。新编第28师在没有进行充分侦察的情况下贸然发起进攻,最终造成了巨大损失,至今仍未能突破防线。
换上第8军后,何绍周面临了更多的挑战。除了由于部队交接时没有获得足够的敌军火力分布图外,部队兵力的分散也是一大问题。由于荣誉1师的两个团正在其他战场,剩下的部队无法集中力量攻克松山。而且,何绍周与宋希濂一样犯了轻敌的错误,在认为松山的防守不堪一击时,他选择了分兵作战,导致每次进攻都以失败告终。
随着战斗进入7月,松山依然没有突破。即便如此,第8军并没有气馁,而是逐步改进了战术,在猛烈的炮火攻击下,终于在8月成功攻下了松山的一个前进阵地,虽然敌军的主力堡垒仍然屹立不倒。
在此时,蒋中正下令,如果松山再攻不下,第8军的高层将回重庆领罪。这一命令加重了何绍周的压力,最终他采取了与盟军合作的方式,从加拿大调运了大量炸药,在8月21日终于成功炸毁了松山主峰的堡垒。虽然攻克了松山的一部分阵地,仍有小股日军展开反击,但最终在8月28日,第8军成功将松山完全占领。
然而,这场艰苦的战斗,远征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尽管松山成功攻占,但第8军也损失惨重,伤亡高达12000余人,堪称惨胜。这场战斗虽然在9月结束,但一直没有任何明确的反思和总结。尤其是对于松山战斗中的失误,何绍周和其他指挥官都没有做出充分的反省。
从整个松山战役来看,无论是宋希濂、28师还是第8军,都没有在战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侦查。过度轻敌,缺乏精准的战术和集中的兵力,让这场战斗延续了三个月零三天,最终才获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