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起兵之初,境遇极其艰难,可以说是“树树倒,靠山山崩”。他几乎被所有力量排挤到山东、江苏一带,走投无路之际才投靠了刘表。刘表虽为同宗亲戚,但对刘备并不十分信任,只是因为亲戚的情分,才把刘备安排到了新野,作为缓冲地带,对抗日益强大的曹操。此时的刘备,身处困境,势力微弱,几乎没有任何背景和支持。幸运的是,曹操当时全力统一北方,南方一时也无人真正关注刘备的动向,使得他能够在新野苟延残喘。经过七年的等待,刘备得知诸葛亮年纪轻轻,才智卓越,于是亲自去拜访他,寻求助力。在这次会面中,46岁的刘备与26岁的诸葛亮展开了深刻的对话,彼此间的相互信任,也为刘备未来的成就埋下了伏笔。
刘备首先开口道:“如今国家危亡,奸臣当道,汉室皇上已名存实亡。我深知自己不足,不自量力,但依然想要凭借信义来重振大业,尽管目前的局面堪忧,我仍不愿放弃,想请先生指点一二,是否有何办法可行?”刘备这一番话,透露出他虽身处逆境,但依然胸怀壮志,不甘心屈服。
诸葛亮听后,思索片刻,便开口回应:“自董卓之乱以来,天下豪杰纷起,群雄争霸。曹操虽实力远逊袁绍,但他最终却击败了袁绍,这不仅仅是因为天时,更是依靠了他的谋略与智慧。如今,曹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在强大,难以抗衡。孙权占据江东,三世基业,贤能之士都依附于他,虽可作为援兵,但不能心存过高的期望。荆州的位置极为重要,北界汉水,南至大海,西通巴蜀,东接东吴,战略意义非凡。然而,荆州之主刘表虽占地广阔,然治国无方,难以守住这片富饶之地,这便是您大展宏图的良机。而益州地理险要,土地肥沃,历史上汉高祖便依赖益州打下了江山。尽管刘彰治下亦有一片沃土,但其才能有限,加之张鲁虎视北方,势必给刘彰带来困扰。如今,您若能拿下荆州与益州,平定西南的蛮族,联络东吴,向北可以挑战曹操,向西可以稳定巴蜀,打击敌人两面夹击,必能成就一番霸业。”诸葛亮绘制了一幅宏伟蓝图,计划的核心便是如何对抗曹操,如何夺取有利之地。
诸葛亮的策略虽然有理,却并不完全严谨。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诸葛亮提出的方案虽然看似完美,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显得过于仓促和理想化。对于刘备来说,这个蓝图无疑激起了他的雄心壮志,他坚信这位青年才俊有着非凡的见解,于是全盘接受了诸葛亮的建议,虽然此时的刘备并未完全意识到,诸葛亮的方案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后来的历史也证明,诸葛亮虽然有着远见卓识,但他过于急于求成,忽略了实际操作的稳妥性,最终不仅没有帮助刘备巩固基业,反而让刘备陷入了更多的困境。
更为致命的问题在于,诸葛亮虽然提出了一个大方向,但他的具体步骤却充满了冒险。荆州、益州这些地方原本是刘表、刘彰等人的领土,若三人能够团结合作,便有足够的实力与曹操和孙权抗衡。但诸葛亮的战略却认为刘表和刘彰都无法担当大任,最终促使刘备先后夺取了这两地的控制权,取而代之。这一举动,实际上极为冒险,不仅暴露了刘备的野心,也破坏了他一直以来秉持的仁义形象,为后来的蜀汉政权埋下了隐患。
刘备虽然具备仁德和信义,但在面对诸葛亮的建议时,却未能保持应有的谨慎。在当时,刘备已占据新野,西南是襄阳,西面紧邻汉中,且张鲁对刘彰怀有深仇。若刘备能够提议刘表与刘彰联合,共同支持他夺取汉中,便可以在西南形成强有力的联盟。这样一来,刘备可与刘彰在益州携手,并与刘表共同掌控荆州,形成合力,既能共同抗拒曹操,又能遏制孙权的威胁。若三方能够团结,便能形成强大的五国联盟,这对于整个天下局势的改变至关重要。经过这样的联合,向北攻打曹操、向东对抗孙权将成为可能,从而实现三分天下的局面。
然而,诸葛亮的计划却让刘备错失了这次机会。通过吞并荆州和益州,刘备不仅使自己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还将自身置于一个充满不稳定因素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刘备虽然最终取得了这两地,但却大大削弱了自己的实力。而随着局势的不断变化,刘备最终不得不面临丢失荆州的命运,甚至在后来的征战中屡屡受挫,无法实现自己的霸业。
综上所述,诸葛亮的战略未必是错误的,但方法和实施的步骤却值得深思。刘备在诸葛亮的策划下,虽然取得了短期的胜利,但却为自己的长远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两者的合作,最终没有成就他们原本期望的伟业,反而让刘备的事业经历了无数波折,最终未能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