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诞生与解体堪称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之一,尤其是1991年苏联的瓦解,彻底终结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格局,也标志着雅尔塔体系的终结,对全球政治版图产生了深远且持久的影响。这一历史转折还直接引发了东欧、中亚、高加索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地区的连串冲突与民族矛盾,至今这些地区的局势依然动荡不安。
从俄罗斯自身的视角来看,苏联的崩溃意味着积累了七十多年的国家财富遭遇了巨大的缩水,大量国有资产被新兴权贵迅速占据,导致俄罗斯经济遭受重创,财富、技术和人才的大量流失成为了不可逆转的损失。
对于经历了苏联解体后最为艰难的1990年代,大多数俄罗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普遍将这段时间视为“黑暗岁月”,甚至“90年代”这一词汇在俄罗斯文化中已成为贫穷与混乱的代名词。
如今,俄罗斯经济的表现更像是一个“庞大的能源供应站”,在许多关键领域已失去了曾经的竞争力。
那么,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财富到底遭遇了怎样的掠夺?这些事件又给当代俄罗斯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呢?
---
1. 苏联财富是如何被掏空的
苏联解体时,俄罗斯经济状况已极为严峻。苏联留下的上千亿美元外债中,约有960亿美元由俄罗斯承担。加上苏联后期经济体制僵化,以及戈尔巴乔夫时期经济改革的失败,俄罗斯不仅在基本生活物资上极度短缺,财政状况也异常紧张。企业倒闭潮引发了失业率飙升,社会治安恶化,国家陷入深刻危机。
叶利钦上台后,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改革,特别是在美国经济学家拉里·萨莫斯的建议下,试图快速推动生产资料私有化,实现市场稳定和经济自由化。
彼时,俄罗斯急于摆脱苏联计划经济时代缺乏活力的国营体制,模仿欧美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和自由竞争。然而,苏联遗留的大部分企业和经济资产仍是公有性质,国有资产总额高达约26万亿卢布,折合约8000亿美元。要实现经济转型,必须先完成庞大的国有资产私有化。
叶利钦等领导人理想中,这些资产应由个人或私营企业按价值购买,并投入自由市场,生产市场所需商品。
但现实中,叶利钦急于推进私有化,忽视了当时俄罗斯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和广泛存在的腐败,导致许多投机者利用裙带关系,与官僚勾结,远低于资产价值收购国有资产,苏联遗留财富遭受严重掏空。
举例来说,1992年俄罗斯银行业危机期间,富豪波塔宁凭借特殊关系,促使国有银行管理层致电储户,将资金转移至其账户,使他一夜间拥有3亿美元资产。1995年,他又以远低于市场价十分之一的价格,通过“贷款换股份”方式收购了全俄最大的镍业巨头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而他当时还曾担任叶利钦的副总理。
另一个例子是富豪别列佐夫斯基,1995年以2亿美元(其中一半资金来自阿布拉莫维奇)购买了西伯利亚石油公司51%的股份,这家公司市值当时位列俄罗斯第六。
霍多尔科夫斯基在1992年斥资7亿美元获得了价值约70亿美元的尤科斯石油公司78%的控制权。
类似案例层出不穷,寡头们借助漏洞和特殊关系,掠夺了国有能源、矿产及银行等最赚钱的资产。如今俄罗斯的大多数富豪,都是在那段私有化浪潮中积累了首批财富。
叶利钦时代对这些行为监管乏力,直到普京执政后,这些投机者才有所收敛,部分能源和矿产资产被国家重新收回。但俄罗斯整体经济形势依旧复杂严峻。
---
2. 俄罗斯经济的真实困境
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确实推动了多项经济改革,缓解了90年代的经济混乱。
普京政府推行统一13%的所得税率,大幅减轻中小企业税负,促进就业与市场活力。农业领域也摆脱苏联时代的低迷,政府提高农产品种植补贴,减少出口关税。
同时,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和黄金储备不断壮大,主权基金规模一度达到1250亿美元(2008年),黄金储备长期保持在2000吨以上。即便在俄乌冲突期间,黄金储备反而增加,已达2350吨。
2017年,俄罗斯还清了苏联遗留的最后一笔966亿美元外债。2008年时,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莫斯科也多次被福布斯评为“亿万富豪之都”。大量来自德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投资涌入,俄罗斯经济看似重现生机,迈向发达国家似乎指日可待。
但问题远未解决。除农业外,俄罗斯经济结构依旧未改,依赖能源和矿产出口。民众消费能力未见根本提升。
以2013年为例,制裁前经济状况最佳时,能源出口占据俄罗斯出口总额的70%。2021年该比例仍高达约60%,乌拉尔原油价格直接影响国家财政。
俄罗斯的工业和科技并无突破,高端机械、医药、精密仪器依赖欧美进口,中低端消费品则难以与中国、越南等亚洲国家竞争。
通货膨胀依旧居高不下,卢布兑美元汇率持续下跌,增加了民众生活成本。绝大多数俄罗斯人的实际收入仍未回到1991年前水平,特别是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之外的中小城市及边远地区,困境更为明显。
与此同时,寡头继续控制石油和天然气等利润丰厚行业,腐败现象屡禁不止。比如,2012年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涉及30亿美元腐败案,今年5月更有5名国防部腐败官员被查,表明苏联晚期的腐败根源未能在联邦时代根除。这种腐败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甚至影响军队战斗力。
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西方制裁导致投资大幅减少,经济一度衰退,直到2016年才缓慢复苏。随后国际油价下跌进一步削弱能源出口收入,经济形势持续恶化。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局势更为严峻。西方几乎断绝对俄投资,俄能源出口被迫以更低价格卖给少数国家,欧洲的天然气进口渠道彻底封堵。
主要银行遭制裁,俄罗斯丧失使用美元和欧元进行国际交易的能力,外汇获取变得极为困难。
卢布兑美元汇率已跌至1美元兑换88至113卢布,而2010年时仅为30.37卢布。为应对外汇短缺和汇率贬值,俄罗斯央行2023年8月被迫暂停外汇交易。
自2022年以来,俄罗斯首次出现财政赤字,2023年赤字达294亿美元(约2.4万亿卢布),主权储备资金从2008年的1250亿美元缩水至560亿美元以下,海外资产大部分被冻结。
资金短缺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武器采购升级、文化教育及经济投资都受到严重影响,俄罗斯现已陷入严重的经济困境。
---
综上所述,苏联解体极大干扰了俄罗斯经济的正常发展轨迹,造成巨大财富流失。如果未来俄罗斯无法遏制寡头对国有资产的掠夺,且不调整经济结构的失衡状况,那么俄罗斯的经济前景可能会比当前更加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