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大明风华》中,明宣宗朱瞻基在38岁时因病去世,而继承他帝位的是年幼的孙若微所生的儿子朱祁镇。令人遗憾的是,朱祁镇在父亲去世时还不能走路,甚至不能开口说话。此时,孙若微便站在大殿上,迫使自己的儿子开口说话,站起来。满朝文武对新帝是否能够治理国家心存疑虑,然而在所有人几乎放弃的时刻,朱祁镇站了起来,发出了一声响亮的吼叫。这个时刻,群臣才敢放心地支持朱祁镇登基为帝。尽管年幼,无法处理政务,朱祁镇依然成为了新的皇帝。
由于朱祁镇年纪太小,无法亲自处理朝政,孙若微作为太皇太后,辅佐年幼的皇帝管理政务。电视剧中的孙若微是明宣宗继后孝恭章皇后孙氏的历史原型,但实际情况与剧中设定不同。真实的历史中,在朱瞻基去世后,掌控朝政的大权并没有落到孙若微手中,而是由朱祁镇的祖母、明英宗的太皇太后张氏,也就是剧中的张妍,实际掌握了权力。张妍从太子妃一路升迁,最终成为太皇太后,影响力深远。
张妍的出身较为普通,与她的婆婆仁孝徐皇后相比,背景较为简单。徐皇后是大将徐达的女儿,属于功勋之家。而张氏的父亲张麟,因女儿的缘故才被授予副指挥使的职位,并于永乐九年被追封为彭城伯。张氏的家族并不显赫,这也使得她的地位相比其他皇族女子更为普通。然而,她的智慧和品德最终使她获得了尊重,逐渐步入了朝廷的核心。
洪武二十八年,张氏被许配给燕王世子朱高炽,成为燕王世子妃。这一婚事并非朱高炽和父亲朱棣亲自选择,而是由太祖皇帝亲自决定。太祖皇帝在挑选孙媳时,标准逐渐改变,从以往的功勋之家转向了普通官员之家,这也能解释为何张氏的出身较为普通。朱高炽是朱达的嫡长外孙,得到了太祖皇帝的特别关注,且在南京期间,朱高炽也给皇祖留下了深刻印象。
张氏婚后,虽没有成为朱高炽最宠爱的妻子,但她因端庄、孝顺而深得朱高炽的重视,并生下了嫡长子朱瞻基,这位后来成为明宣宗的皇帝。尽管张氏并非最得宠的妃子,但她以其贤德和能力,获得了家族和朝廷的尊敬。在永乐二年,朱高炽得以顺利登基为皇帝,而张氏则被尊为皇后,正式处理宫中的事务。
作为皇后,张氏不仅对家族严格要求,也确保了自己的兄弟们没有过度依赖于她的地位。张氏的为人处事非常谨慎,她常常自律,明确表示不希望自己的家族借她的皇后身份获得太多的权力和利益。她这种坚守原则的态度,让她在朝中获得了极高的尊重。
张氏作为皇后后,对宫内外事务都有着深刻的了解。她不仅支持皇帝的决策,还对朝廷内的臣子进行独立的评估,了解他们的德行和能力。在张氏的影响下,宣宗的执政更加稳固。她的政治智慧也让许多大臣都对她敬重。在宣宗时期,张氏不仅在宫内发挥重要作用,还在很多方面为国家的稳定提供了支持。
宣宗年幼时,张氏便作为太皇太后辅佐他管理朝政。在宣宗去世时,张氏被立为大明王朝的第一位太皇太后,并拥有了实际的摄政权。张氏不仅没有滥用权力,还以母仪天下的方式辅佐孙儿处理朝政,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和谨慎。
她的去世,使得王振等宦官的野心得以膨胀。尽管如此,张氏依旧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真正能够做到辅佐朝政、却从不自专的女性政治人物之一。她的功绩和高尚品质,也被历史铭刻为“女中人杰”。
张氏的政治才能在明朝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她不仅以母仪天下的姿态支持皇帝的决策,也以她的坚守原则和聪明才智,使得大明朝得以在动荡时期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