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15日上午11时,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中将携同第18军军长胡琏、方面军副参谋长罗辛理等高级将领,在长沙岳麓书院庄重接受“长衡区”日军的正式投降。此前在湘西会战中,曾被王耀武大败并迫使撤退的日军第20军司令官坂西一良中将,这次顺从地在缴械训令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并恭敬地递交了象征军权的指挥刀。这一刻,堪称王耀武抗战生涯中的巅峰时刻。从1937年淞沪会战起,王耀武率领部队与日军鏖战整整八年。长沙原本是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驻地,按理应由他主持受降仪式,但因长衡会战的惨败使薛岳颜面扫地。何况,长衡地区的日军正是王耀武第四方面军手下败将,何应钦遂决定由王耀武负责长沙受降仪式,而将薛岳调往南昌受降。受降仪式后,王耀武即席向记者发表感言:“本司令官奉命接受长衡地区日军之投降,此一任务的完成,令吾人深感无比欣慰。”然而,抗战胜利后,这位曾领导抗日铁军第74军的将领,对未来的去向也颇感迷茫。
一、王耀武称病不出
隶属于陆军总司令部的第四方面军,于1945年3月5日正式成立,司令官由第24集团军总司令王耀武担任,副司令官为夏楚中和彭位仁。方面军下辖第18军、第73军、第74军和第100军,司令部驻扎于湖南辰溪。长沙受降后不久,到了1945年底,第四方面军司令部与其番号被正式撤销,各军陆续调派至各大城市进行驻防。此时,解放战争的火药味愈加浓厚,身为蒋军高层的王耀武心中清楚,国共内战已不可避免。八年的抗战令他心力交瘁,厌战情绪日益加深,对即将来临的内战毫无热情,甚至有些逃避心理。
(许世友司令员)电文委婉地否决了许司令员的建议,并强调:“整个攻城指挥由你们负责,全军指挥由粟裕承担。”这封电文一锤定音,决定了济南战役的整体部署,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兵力部署意见达成一致后,许世友深入研究敌军可能的撤退路线。若济南机场被我军控制,敌军向南逃至临沂地区的可能性极低,因为必须穿越大片解放区。距离最短的退路,是向东南方向逃往青岛。许世友盯着地图,忽然指着寿光县城以东约20公里处的“张建桥”对作战科长说道:“若王耀武东逃,这里将是他的‘华容道’。”
四、济南城头红旗扬
从整体形势看,济南战役对蒋军来说注定失败。华东野战军集结了约32万精锐,而王耀武驻守济南的兵力不足11万,杜聿明能调集的三个兵团援军也仅约17万。双方兵力对比为28万对32万,但蒋军的素质和士气远不及华野。身经百战的王耀武清楚局势,不信杜聿明“十五天内援兵到”的谎言。面对华野围城,他第一反应是建议撤退到临沂再转向徐州,但遭到蒋介石拒绝,只得硬着头皮“坚守待援”,条件是必须增兵守城。实际上,王耀武手中的正规军只有整编第2师、第73师和第84师三支师级部队,不超过6万人,其余则是第二绥靖区的地方杂牌武装,战斗力极为有限。为了争取援兵,王耀武亲自飞赴南京请求增兵。
蒋介石被逼无奈,下令刘峙调拨整编第74师(重建)、整编第83师空运济南,这两支皆为王耀武旧部,如果再加上整编第73师,王耀武的第24集团军战斗序列将得以完整。王耀武认为,凭这三支精锐部队守城一个月应无大碍。不料,徐州剿总司令刘峙担心徐州兵力不足,故阳奉阴违,最终仅空运了整编第83师一个旅和整编第74师七个连,合计约7000余人。随后我军封锁济南机场,物资兵员无法补给,守军人数虽超过11万,但实质作战力有限。1948年9月15日下午,渤海纵队在攻城途中与龙山守军前哨爆发遭遇战,济南战役正式拉开序幕。9月16日午夜,正值中秋佳节,许世友发布总攻令,华野六个攻击纵队在聂凤智和宋时轮指挥下,对济南城发起猛烈攻击。
9月17日下午,华野东集团攻势迅猛,王耀武误判主攻方向,调动驻西侧机场附近的第19旅和第57旅,全部投入东线作战,导致西线防御空虚。宋时轮抓住机会指挥西集团全线猛攻,连克济南西区多个要点,整编第84师阵地被孤立。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和策反,9月19日,整编第96军军部及独立旅、整编第84师两个旅共2万余人宣布起义,彻底打开济南西区防线。华野3纵和10纵部队乘胜推进,迅速逼近火车站和商埠等重要据点。至9月20日,王耀武深知大势已去,济南必将失守,急电南京和徐州请求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