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7月,吴晗加入民盟,他抛弃了恩师胡适的“读书救国”论,从历史学家转变为社会活动家。
在中共党组织的支持下,吴晗对国民政府的批判越来越激烈,从此他再也没写出一部像样的史学著作。
吴晗根据民盟组织的要求,做了很多争取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的工作。
闻一多是他多年的好友,也是他的邻居,吴晗首先想到的是动员闻一多加入民盟。
吴晗给闻一多介绍民盟的“反蒋抗日”主张,动员他加入民盟,闻一多表示同意。
当吴晗告诉闻一多还有某人也要加入民盟时,闻一多立即拒绝加入,表示不愿与某人为伍,因为他对某人有成见。
吴晗不愿轻易放弃,耐心做闻一多的说服解释工作,两人谈到深夜,最后闻一多想通了,不必计较个人的恩怨,应该团结一致来“反蒋抗日”,所以闻一多同意加入民盟。
1944年夏,闻一多加入了民盟,吴晗是他的介绍人。俩人成了共患难的战友,成为昆明民主运动中的两名勇敢的战士。
吴晗、闻一多加入民盟后不久,民盟昆明支部改为民盟云南省委员会,楚图南任主席,闻一多任宣传部长,吴晗任青年部长。
民盟云南省委成立后,民盟的力量进一步壮大,党组织通过民盟与进步的学生建立了联系。
由于吴晗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较大,他也成了青年学生爱国民主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吴晗着手筹备成立西南联大民主青年同盟(简称民青)。
民青本是中共云南省委在昆明成立的团结进步青年的群众组织,为了避免反动派的注意,中共云南省委决定由民盟出面筹备西南联大民青组织。
西南联大是昆明的民主阵地,联大历史系学生中积蓄了一批进步力量,成为组织联大民青的基础。
吴晗与历史系进步学生洪季凯、谭正儒和肖松等一起座谈,提出成立民青组织的设想,几个学生都表示赞同。
肖松又征得历史系学生、共产党员袁永熙的同意。这样,联大的民青以历史系的进步青年为核心,正式成立了。
西南联大民青组织的成立,起到了示范效应。随后,昆明各大专学校陆续建立了民青组织。
进而民青组织又向工人、中学生以及各界青年中蔓延,各种民青组织纷纷成立。
吴晗常在民青的组织活动上讲政治形势,揭露蒋介石的独裁罪行。
吴晗还和闻一多、尚钺等教授指导民青创办了《渝风》刊物,在刊物上转载新华社的一些文章、报导,刊载指导学生运动的评论,以及抨击国民党反动政策的言论。
云南民盟省委机关刊物《民主周刊》社的社长由吴晗担任。
该刊物在进步学生和其他各界人士中影响较大,为争取抗日民主和反对卖国独裁起到了积极作用。
由于进步刊物影响巨大,国民党统治者加强对印刷厂的控制,严禁“危害治安”的印刷品。
于是,地下党组织决定成立秘密印刷厂,地下党派肖松去同吴晗商量成立秘密印刷厂的事,吴晗非常赞同。
为了筹办秘密印刷厂,吴晗四处奔走,协助地下党很快就办成了。
印刷厂不但印刷民盟的刊物,还承担了翻印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任务。
吴晗加入民盟后,投入了很大精力,帮助党做教授的工作。他在教授颇有名望,一些年纪较大的教授,对吴晗也很尊重。
党的地下组织通过吴晗做教授们的工作,因为他本身是个知识分子,是知名的教授,熟悉知识分子的人和事,大家有共同的语言。
吴晗向教授们传达党的意图和方针政策,提高教授们的思想觉悟。同时,也能使党组织准确地了解知识分子的生活、思想、感情等情况,为党组织制定战略策略提供参考依据。#义乌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