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蜀汉的武将官职,“五虎上将”这一说法几乎是无人不知的。然而,这个称谓最早出现在《三国志平话》当中,排名依次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赵云。这个设定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得到了延续和放大,也使得这一说法在后世的小说中成为了标配。但实际上,历史中的蜀汉并没有正式的“五虎将”这一职务。随着刘备的地位变化,他麾下的文武官员的职务也并非一成不变。自刘备称帝至刘禅向邓艾投降,蜀汉的文武官员经历了长达四十二年的多次更替。因此,想要了解谁是蜀汉最顶级的将领,我们可以按照时间的线索来分析,这样能更准确地体现出他们的权力和地位。
刘备自立为“汉中王”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胜利后,正式进位为“汉中王”,宣告着他在汉末历史舞台上掀起了一阵风暴。虽然刘备阵营中有很多人给出所谓的“合理解释”,但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不过是为了掩盖他实际上是在此时开始自立为王。刘备麾下的文武之所以忠心耿耿,除了刘备本身的个人魅力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的理想和目标与刘备高度契合。因此,随着刘备“汉中王”的职位升格,大封群臣成为了安抚人心的必要手段。
在此之前,尽管刘备已控制了两州之地,军政自主,但他名义上仍然只是朝廷册封的左将军,能够任命的官职仍然有限。所以,除了马超曾作为一镇诸侯的重号将军外,其他诸如关羽、张飞这些与刘备关系深厚的老将,也仅是担任了较为低调的杂号将军。当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蜀汉的武职体系也随之升格,出现了更加明确的职务层级,大致可分为六个等级。
职务分层
第一级别:刘备能够封的最高将军职务便是“四方将军”,即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在平时,这些职务属于临时性职务,任务完成后应当收回。但在战乱不断的三国时期,这些“临时将军”却成为了常任职务。担任这些职务的分别是:
- 关羽:前将军,假节钺,都是督荆州。
- 马超:左将军,假节。
- 张飞:右将军,假节。
- 黄忠:后将军。
虽然这些将军名义上平级,但仔细分析,关羽的地位无疑最为突出。除了是前将军外,他还拥有假节钺与督荆州的职权,这使得他超越了其他将领,成为刘备麾下的顶级武将。
第二级别:镇东将军,这个职务由刘备的同宗刘琰担任。尽管刘琰长期担任这个职务,但他实际以文官身份为主,更多的参与谋划和内政事务。在三国时期,许多文官如程昱、满宠等,也会担任武职,因此刘琰的职责与其他文官类似,只是他的职位更为显赫。
晋升与变化
随着刘备称帝,蜀汉的官职体系又一次发生了调整。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后重新划分了职务,原本的四将军(关羽、黄忠等)中的两位已经去世,马超和张飞升职。马超成为了“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张飞则晋升为“车骑将军”,担任司隶校尉。这一变化意味着马超在刘备初期称帝时成为了蜀汉的最高武将。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凉州牧名义上较为显赫,但实质上凉州已被曹魏掌控,因此马超的凉州牧职务更像是一个荣誉性职称,而张飞的司隶校尉则具备了更多实际权力。
刘禅时期的官职变化
刘禅继位后,蜀汉的官职体系再次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公元223年,诸葛亮进行第一次北伐失败后,刘禅决定自贬职,并且带走了一部分将领的职务。马超和张飞由于已去世,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职务暂时无人填补。此外,大将军和卫将军的职务空缺,新的将领开始填补这些职位。至此,蜀汉最顶级的武官分别是:李严、刘琰等人。
在这一时期,虽然李严拥有较高的职务,但由于诸葛亮的特殊地位,李严并没有获得最高武职。直到公元230年,诸葛亮上任为右将军并行丞相职务,彻底压过了李严,成为了当时蜀汉的最高武官。
诸葛亮逝世后的蜀汉
诸葛亮去世后,蜀汉进入了后诸葛亮时代,蜀汉的最高武职逐渐交替。蒋琬接任了大将军,后又由费祎接替,并在费祎死后,姜维成为了蜀汉的最高武职大将军,直到蜀汉灭亡。
总结:蜀汉四十二年的武将变迁
从刘备进位为汉中王开始,到蜀汉灭亡的四十二年间,蜀汉的武将职务高低逐渐变化。每个时期的顶级武官,依照时间线可以分别为:
- 关羽(前将军)
- 马超(骠骑将军)
- 诸葛亮(右将军)
- 李严(骠骑将军)
- 蒋琬(大将军)
- 费祎(大将军)
- 姜维(大将军)
从这个角度来看,蜀汉的军事体系虽时常更替,但诸葛亮、姜维等人始终保持了较高的权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