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谍战史的读者大概知道,吴敬中这个名字确实存在过,然而他不大可能是那个比峨眉峰潜伏级别还高的“雪山”——而与他有过相似背景的程一鸣,早在1964年就完成了自己的潜伏任务并公开了身份。既然程一鸣在那个时候已经暴露,吴敬中又怎可能直到1983年才揭开面纱呢?
历史上的吴敬中本名吴景中,曾在军统任职,担任过临澧特训班一大队二中队政治指导员、中苏情报所总务科长、军统东北区和西北区区长等多个重要职务。其最后的职位是保密局天津站站长。保密局隶属于“国防部”,其下人员都拥有军衔。比如,曾与吴敬中交情深厚的“军统三剑客”之一沈醉,他的军衔为少将(抓捕前刚晋升为中将游击司令)。吴敬中出现在许多电视剧中时,穿上军装的形象也显得尤为别致。
在吴敬中担任保密局天津站站长时,戴笠早已去世,因此,很多电视剧中《潜伏》描绘的情节有些不符实际。实际上,吴敬中离开天津是因为形势不利,他并没有执行什么所谓的“海峡计划”,而是在南京被笑面虎毛人凤逮捕。后来,蒋建丰替他作保,他才侥幸逃过一死,并且脱下军装,转行做起了生意——此时香港站站长就是他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临澧特训班的旧识谢力公。
至于吴敬中是否是潜伏者,这个问题可能还需要十年、八年的时间来揭开谜底。今天,我们不妨换个话题来聊聊更有趣的事:在保密局天津站,吴敬中展现了类似曹操、刘备甚至宋江的多重特质。那么,他手下的四个中校,假如穿越到三国或《水浒传》的时代,究竟会与哪位将军或好汉相似呢?给他们取个合适的绰号又会是什么?
吴敬中的行事风格既像曹操,也像刘备,有时候还带点宋江的气质。提到这个,许多读者可能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比如《庆余年》中那个朝堂上常常昏睡的秦业,怎么看都有些像吴敬中吧?当然,吴敬中不可能从历史穿越到未来,成为秦业(《庆余年》发生在一个文明重启的未来),但若穿越到三国或北宋,他仍然能以其谋略团结一帮小弟,迅速将他们收服。
吴敬中对待下属可谓既施恩又施压,哪怕是那些心怀叛意、脾气倔强的马奎,都不得不佩服他给他们安排的“家底”。吴敬中平时不露声色,沉稳而警觉,这一点既像刘备,又像曹操。他的权谋手段,也不逊色于宋江。比如,马奎在背后调查吴敬中,而吴敬中和陆桥山密谋要在押送途中“解决”马奎;陆桥山自以为是郑介民的心腹,频频做小动作,吴敬中则巧妙地利用李涯把他拿下;即便是余则成,尽管是“自己的人”,吴敬中也不止一次地试探过他。
吴敬中对余则成的试探,并不是为了揭露他的“峨眉峰”身份,而是为了警告他不要露出那么多马脚,免得连累自己。无论是马奎、陆桥山、李涯,还是余则成,他们的命运始终在吴敬中的掌控之中。这种枭雄式的权谋手段,令人不禁佩服。
吴敬中既能是白脸曹操,也能像“仁厚”的刘备,更能如宋江一般智慧过人。这要看他手下的四个中校,从哪个角度和立场来看待吴敬中。我们接下来就探讨一下,这四个中校在三国和《水浒》中的可能身份,看看他们分别会像哪位历史人物。
或许有人会觉得马奎像李逵,但这显然是高估了马奎的忠诚:李逵对宋江忠心耿耿,而马奎却始终在琢磨如何找出吴敬中的破绽。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中,夯货不多。若非因名字相似,或许我们就不该把李逵和马奎放在一起。李逵的“黑旋风”外号,与马奎的忠诚完全不可同日而语。马奎虽然曾给毛人凤当过保镖,却依然想与吴敬中较量,但其实他“出事”后,毛人凤、吴敬中和陆桥山的共同目标就是:绝对不能让马奎活着被带到南京去,否则会牵扯出更多的麻烦,最终甚至可能影响到他们自己的名誉。
马奎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就像“大斧潘凤”一样,面对真正的高手根本支撑不过三回合。他不仅管不好自己,还不值得利用。因此,吴敬中最终决定早点解决他,免得让他拖后腿。而陆桥山,则与马奎完全不同,这个“笑面狐狸”虽然有些小聪明,但缺乏真正的大智慧。他常常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背后捅刀,做些小手段,正像水浒中的吴用一样,巧妙却没有多大用处。陆桥山若出现在三国,也不过是个“书盗”蒋干,表面聪明,实则平庸。
陆桥山的小聪明显得非常狡猾,但最终还是会在关键时刻落入别人设下的圈套。和水浒中的吴用、三国中的蒋干类似,陆桥山最后终究败在了他自己“最好的朋友”余则成手中。这种“笑面狐狸”类型的角色,在官场和职场中往往难以获得长久的成功,除非有足够的狠辣手段。
至于李涯和余则成,他们显然与马奎和陆桥山不同。李涯有些理想主义的情怀,在历史上,他可能更像三国中的高顺或《水浒》中的豹子头林冲。高顺对吕布忠诚,但始终未能改变自己身为“陷阵营”的命运,最终倒在吕布手中。李涯也是个类似的“愚忠”类型,虽然他的理想主义在许多情况下是无用的,但也能为吴敬中所用。余则成,则完全像个不折不扣的浪子,最终的结局如何,可能由观众自己来解读。
综上所述,吴敬中和他手下的四个中校,穿越到三国和水浒时代,他们的命运和绰号又会如何呢?让我们留给读者去细细品味,并欢迎大家一同讨论这些有趣的历史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