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场上,大将们冲锋陷阵时,必备三样法宝:兵器、铠甲和战马。典韦正是因缺少这些装备中的两样——他丢失了手中的铁戟,且没穿上铠甲,被一群小兵围攻致死。罗贯中对此深感惋惜,他写道:“韦身无片甲,刀砍缺不堪用”,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在古代冷兵器战争中,没有兵器和铠甲的大将,面对小兵混战时的优势已经大打折扣,难以自保。
熟悉古代冷兵器战争的读者都知道,一套完整的铠甲通常重达数十斤,历史上不乏能熟练使用几十斤甚至百余斤重兵器的名将。比如东汉末年的典韦,宋朝的岳云,明朝的刘铤,清朝的吴三桂(虽是半个明朝将领),他们手中的兵器重量多在八十到一百二十斤之间。吴三桂所用的大刀,即使到了今天,也足以成为珍贵的文物收藏品,可见其分量与工艺之精良。
典韦被评为“三国二十四将”中的第三名,缘由在于他曾在一次激烈战斗中击退过吕布。史书《三国志·卷十八》对此有明确记载:当时典韦身披两层铠甲,连盾牌都未持,完全依靠铠甲的防护顶着如雨箭矢,低头向前猛冲(“矢至如雨,韦不视”),连号称天下第一猛将的吕布也无计可施,只得撤退,曹操因此幸免于难。
如果典韦那时还能骑着战马,手持重戟,披上厚重铠甲,那么张绣即便率千军万马,也难以将他围杀于城下。
而说到古代大将的“三宝”,典韦临死时一件都未能拥有。相比之下,关羽在千军万马之中斩杀颜良,完全依靠的正是他那柄锐利的长枪和飞快的战马:“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
根据《三国志·卷三十六》的描述,关羽斩颜良时,先是用长矛刺杀,随后用环首刀斩取首级。东汉末年,长柄大刀尚未广泛出现,包括吕布在内的顶级勇将,通常使用的是长矛。建安七子之首王粲在《汉末英雄记》中亲眼目睹吕布和郭汜在长安城下单挑的场景:“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汜、布遂各两罢。”
汉末三国时期的名将多以长矛为主,因没有出土文物和明确文献记载,尚不能确定关羽斩颜良时是否使用了后世著名的青龙偃月刀。此外,说三国时代没有马镫,大将绝不单骑出战,也显然不符合史实——吕布与郭汜单挑时显然是骑马对战,郭汜的援兵也是骑兵。神亭岭之战中,太史慈与孙策单挑,也是骑在马上激战,太史慈甚至先击打对方战马,显示出骑战的机动性和灵活性:“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
穿铠甲、骑战马、挥舞重兵器,构成了古代大将杀敌保命的三大技能。这些技能并非现代人所轻易理解。因此,断言没有马鞍和马镫就无法骑马作战的说法,显然是没有深入了解过内蒙古大草原的骑射文化——牧民降服烈马,从不先给马配备鞍具。真正的骑手即使赤背骑马上,也能轻松做出各种复杂动作,比骑自行车还灵活。
既然三国猛将能骑马单挑,我们不妨展开想象:如果关羽骑着赤兔马,披着明光铠,手持青龙偃月刀,需要多少曹魏名将联手才能将其擒杀?
说到明光铠,这里必须补充一点:明光铠并非隋唐时期的发明。在三国时期,曹丕曾赏赐给孙权明光铠。《三国志》记载:“权以使聘魏,具上破备获印绶及首级、所得土地,并表将吏功勤宜加爵赏之意。文帝报使,致鼲子裘(灰鼠皮大衣)、明光铠、騑马……又以素书所作典论及诗赋与权。”由此可见,明光铠早已存在于三国时代。
关羽是刘备集团中的首席猛将,也是第一名将,《三国志》中对此有明确评价:“蜀国名将唯羽,张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关羽张飞皆万人敌。”然而,关羽唯一的瑕疵,是曾被曹军俘获,这在《三国志·卷三十六》中有详尽记载:“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关羽被俘的具体过程史书未详述,但值得探讨的是:如果当时关羽拥有吕布的赤兔马,是否就能冲破重围逃出生天?
吕布的赤兔马在《后汉书》和《三国志》中均有记载,其原名“赤菟”,并非红色兔子,而是红色老虎——古代“虎”亦称“於菟(wū tú)”。吕布于建安三年被曹操在白门楼处处死,关羽于建安五年被擒,但史料未见曹操将赤兔马赠予关羽。为了增强关羽战力,我们姑且让他骑赤兔马,披明光铠,挥青龙刀。
赤兔马与曹操的绝影、刘备的的卢,合称三国三大名马。赤兔和的卢的跳跃、奔跑能力均有史料记载:“布常御良马,号曰赤菟,能驰城飞堑;(刘备)所乘马名的卢,(被蒯越、蔡瑁追杀)堕襄阳城西檀溪水中,溺不得出……的卢乃一踊三丈,遂得过,乘浮渡河。”
若关羽早有赤兔或的卢,曹营将领除非借助曹操的绝影、爪黄飞电和白鹄三大名马,才有可能围困住他。然而问题是,关羽可能在建安五年获得赤兔马时,典韦已战死,曹营少了一位顶级猛将。宛城之战中,曹操不仅失去了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猛将典韦,他的绝影马也遭射伤,曹操被迫换乘曹昂的战马逃生。绝影极有可能与曹昂一同被张绣的乱兵击毙。
不论是否有典韦和绝影,建安五年曹营猛将擒获关羽都非不可能,而黄须儿曹彰是否能出手,才是关键。
史料称许褚“长八尺余,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不仅能倒拖双牛,还擅长掷石,投石技艺远胜梁山好汉中的张清——张清投的是石子,攻击力有限,而许褚仿佛人形投石机,“所值皆摧碎”。
曹营中个人武力突出的还有黄须儿曹彰:曹彰自幼善射御,膂力惊人,能徒手制服猛兽,“时乐浪献虎,彰曳虎尾以绕臂,虎弭耳无声;南越献白象,彰手顿其鼻,象伏不动。”曹彰射箭精准,能连续发射箭矢,击败胡人骑兵,屡屡令敌军倒地。
关羽即使身披明光铠,也难免被飞石击晕;赤兔马虽快,也跑不过密集的弓弩和飞石攻击。曹彰的箭术强悍,使得关羽面临极大威胁。马匹不可能全身护甲,因此赤兔马被射倒的可能性极高——曹操的绝影就是如此惨遭射击致死。
正史中,曹营猛将数不胜数,关羽在曹营的最高官职仅是偏将军、汉寿亭侯。如果他留在曹营,或许能与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等人并肩争先,甚至统领近卫如许褚,或镇守一方如诸夏侯、曹氏家族成员,但其发展空间并不大——五子良将虽有名气,但与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真、曹休等一流将领仍有较大差距。
以正史为依据,问“需要几名曹营猛将才能擒获关羽”,答案相对清晰;但若以《三国演义》为依据,情况则复杂得多。徐州下邳土山之战,许褚和徐晃联手,也未能阻挡当时尚无赤兔马的关羽。如果关羽那时已有赤兔马,连夏侯惇也只能望尘莫及。
曹彰生于公元189年,关羽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离开曹营时,曹彰尚是孩童,不可能参与阻击关羽。问题因此出现:若曹操当时不是大度地表示“彼各为其主,勿追也”,而是下令“拿不住活的,死的也行”,究竟需要哪几位猛将联手,才能将关羽留下,令其无法脱身?
下一篇:少年讲解员讲好红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