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7年正月,北周军队终于攻入了邺城,北齐的命运也因此走到了尽头。北周的国君宇文邕亲自进入这座昔日繁华的古都,站在城墙上指着斛律光的名字感慨道:“若是斛律光还在,朕岂能轻易得手邺城?”话语中带着深深的敬意与遗憾,仿佛那位曾为北齐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是北齐抗敌的最后一道屏障。
十三年前,也就是564年,北周尚在宇文护的掌控之下。当时,宇文护派出大军分三路攻向北齐,企图一举摧毁敌国。而北齐的国主高湛命令兰陵王高长恭、大将军斛律光、太师段韶等人联合防守,三人分别指挥中军、右军和左军,与北周军队展开激烈对峙。那场战役成了北齐历史中的一笔亮丽篇章,北齐的军队以出其不意的方式,成功击退了北周的大军,北周的士兵溃不成军,狼狈逃散,丢盔弃甲的场景至今为人称道。
这场胜利后,高湛亲自前往洛阳慰问将士,兰陵王高长恭也因此名声大振,成为北齐军中的英雄人物。随着这场胜利的扩展,乐章《兰陵王入阵曲》便诞生了,众多将士在宴会上为他高歌。而斛律光与段韶,也因为屡次战功显赫,成为了北齐的铁壁长城,三人共同守护着这个国家的安宁。然而,盛宴过后,高纬也在场见证了这段荣耀的历史,但当他继位之后,却没有给这些曾经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们任何的善待。
高纬的所作所为,似乎在历史的长河中划下了一道鲜明的对比。571年,段韶因病回到邺城,没多久便去世;572年,高纬派人秘密处决了斛律光,并彻底灭绝了他的家族;573年,他更是将兰陵王高长恭一杯毒酒赐死。从此,北齐再无一位能与斛律光、段韶、兰陵王并肩的名将,而北周则虎视眈眈,最终在577年,将这个已经伤痕累累的国家彻底摧毁。
而在宇文邕攻入邺城之际,北齐的后主高纬又在何方?此时的他,带着皇后、冯小怜以及幼主等十几人,早已渡过黄河,向南方的济州逃去。然而,命运并未放过他。曾经的北齐帝国如今已成废墟,刚刚退位成为太上皇不久的高纬,如今被称作“无上皇”,而年仅八岁的幼主高恒,竟然将皇位交给了大丞相,如同儿戏一般。
高纬一行人原本准备逃往陈朝,但宇文邕怎会让他们轻易脱逃?尉迟勤在南邓村设伏,将高纬等人活捉,送回邺城。几天后,高纬再度回到这座熟悉的城市,曾经的故土,如今却成了他的囚笼。作为昔日的国君,他的身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曾经的威风凛凛,如今的他只能低头面对自己沦为俘虏的现实。
处理完邺城的事务后,宇文邕撤营返回长安,高纬以及北齐的诸位王公贵族都被押解至长安。抵达长安后,他们彻底沦为阶下囚,被分开看押。待宇文邕在太庙完成献俘仪式后,他封高纬为温公,其他诸王也都得到了相应的封赏。宇文邕还特意设宴,宴席上他命高纬跳舞作乐,借着这个机会,高纬向宇文邕乞求:“请把冯淑妃还给我。”
冯淑妃是谁?她就是后世以“玉体横陈”闻名的冯小怜。冯小怜原是高纬第三任皇后穆邪利的侍女,因其美丽绝伦、聪慧过人,且擅长琵琶和歌舞,穆邪利失宠后,将她赠与高纬以稳固宠爱。冯小怜的美貌深深打动了高纬,他将她封为淑妃,从此六宫之中再无女子可与她争宠。高纬的宠爱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二人时刻形影不离,随时随地都在一起,冯小怜的每一个要求,高纬都毫不犹豫地满足。
然而,这种溺爱并没有止步于日常的宠溺,甚至影响了国家大事。史书记载,576年冬季,北周攻打平阳城,急报连发,八百里加急马不停蹄地赶往高纬。然而,正在与冯小怜一起打猎的高纬,完全没有顾及这些国家命运的急报,甚至连右丞相也不敢打扰他,阻止了急报的传达。直到平阳城沦陷,急报才送到高纬手中,但他并没有急于处理,而是继续陪着冯小怜享受这短暂的宁静。等到他赶到晋州时,城池早已丧失。
更荒唐的是,在晋州攻城的关键时刻,高纬忽然想到冯小怜未曾观赏过战事,便命令停止进攻,去请冯小怜前来观看。冯小怜进城时已是梳妆打扮得非常精致,迟迟未到,等她到达时,战局已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冯小怜对战事毫不关心,反而提出要去观看晋州城外的古迹,高纬自然答应了她的请求,而为了安全,他甚至命士兵将攻城木材拆除,搭起一座简易的桥让两人过河看景。
然而,这座桥在两人上去时不久便断裂,尽管如此,他们依旧在这一浪漫的折腾中度过了整整一天。高纬甚至忘记了自己本来的任务,只要能取悦冯小怜,他愿意放弃一切。结果,晋州失守,北齐的命运也因此注定了。这份溺爱冯小怜的行为,最终加速了国家的灭亡。
当北齐灭亡后,高纬和冯小怜被押送到长安,尽管他已被俘,但依然深爱着冯小怜,继续乞求宇文邕将她还给自己。宇文邕听后,却轻描淡写地回答:“朕视天下如脱屣,一老妪岂与公惜也!”他完全不把冯小怜当回事,甚至称她为“老妪”,不屑一顾。最终,冯小怜再次被赐给高纬。
然而,这对痴心的恋人并未得以长久的团聚。仅仅半年后,高纬和宜州刺史穆提婆被诬陷谋反,宇文邕下令将他们处死,冯小怜则被转赐给宇文达。之后,杨坚又通过杀死宇文达,转手将冯小怜送给了李询。然而,冯小怜并未得到片刻的安宁,在李询及其家族的逼迫下,最终选择了自尽,从此香消玉殒,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