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初的一天,毛主席造访了陶然亭,怀着对年轻时居住地方的怀念,想亲自回去看看。然而,没过多久,他就被当地群众认出,瞬间被围得水泄不通。警卫们费尽周折,才将他从这股“围观潮”中解救出来,安全返回中南海。可是,毛主席一向对与民众的接触情有独钟,因此,在之后的日子里,他多次表示想再去陶然亭,但每次都被警卫以安全考虑加以劝阻。这件事在毛主席的心中留下了一道无法磨灭的遗憾。
没过多久,周恩来也对毛主席的陶然亭之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天,在警卫们不留意的情况下,他悄然带上自己的秘书,兴冲冲地前往陶然亭。此次行动,周恩来还有一个深切的目的,就是前往为天津觉悟社的战友高君宇扫墓。陶然亭的周边居民自从毛主席莅临后,有的人见过他,而有的人则没有见到,但大家心中都坚信:毛主席一定会再来我们陶然亭,再次来看望我们!因此,他们满怀期待地静候着。然而,等待他们的不是毛主席,而是周总理的莅临。
当总理最终抵达之时,和当初毛主席来时一样,热情的群众们纷纷争先恐后地跑过来,渴望与总理见面。与此同时,中南海的警卫人员突然发现总理失踪,四下寻找,却最终得知他前往了陶然亭。负责北京地区安全的司令员张明河顿时紧张起来,迅速下令:“立刻驱车前往南城!”可当他带领着一队警卫赶到陶然亭时,只见这里已经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定睛一看,周总理正处于一个高地,神态自若地指挥大家合唱,在优美的旋律中尽情享受着这段快乐。此时,他们正在齐声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而接下来又将唱起《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周总理高昂的身姿在周围黑压压的人群中格外显眼,张明河的焦虑愈发加剧:“这简直是个靶子,连最笨的枪手都能击中!”
毫不犹豫,他冲进人群,大声喊道:“请大家让开,让开!我这里有急事!”身后跟随的警卫战士们也急切地跟了上来。当群众看到他们穿着军装,神色匆忙,便勉强让开了一条小道。张明河满头大汗地挤到了总理跟前,稍作整理后,低声敬礼汇报:“报告,家中有急事,请您尽快回去。”周恩来听后,转身向在场的群众说道:“同志们,我这边有紧急事情需要处理,下次我们再唱。”听到这里,群众们自动为他让出一条宽阔的通道,齐声鼓掌欢送周总理离去,周恩来也不舍地挥手告别。
在返回汽车的路上,张明河依然满脸汗水,心有余悸地说道:“总理,真是太危险了,要是……”“有什么危险啊,这么好的群众,怕什么呢!”周恩来回应道,面带微笑。“你站在那么高的地方指挥合唱,就像活靶子一样!”张明河有些生气地说。周恩来微笑着说:“你看,今天我能在陶然亭放声高歌,这是我和高君宇当年共同的愿望。如今这个理想实现了,我相信他在天之灵会为我们高兴的!”
原来,周恩来见人群不断增多,担心会发生意外,因此灵机一动,选址站在高处,借此指挥大家唱歌。这样,他不仅可以更好地观察到所有人,也让每一个人都能够看到他,同时,牺牲的战友高君宇也能听到这壮丽的歌声。周恩来这种高超的智慧真令人钦佩!特别提到的一本畅销书《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追随毛泽东》和《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凝聚在毛泽东旗帜下》,为这一事件作了详细的记录,这两本书作为中共党史出版社的年度畅销书籍,销量已超过百万,被读者视为正能量的红色历史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