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当年美国选择拖垮苏联,同样的方法为何不能对华?李显龙说出真相
创始人
2025-09-23 16:32:36
0

前言

在很多人眼里,美国当年能用"拖字诀"苏联这个超级大国活活拖垮,堪称冷战史上的经典杰作。

可是,当同样的剧本用到中国身上时,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却一针见血地泼了盆冷水:这次美国注定要失败

什么让这位见证了东西方博弈几十年的"明白人"如此有底气?中国凭什么不是第二个苏联

作者-盐

当年的"三板斧",为何砍不动今天的中国?

2024年中美货物贸易额6883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18%。

这个数字很震撼。背后更震撼。七年贸易战打下来,反而把两国贸易额打出了新高度。

这狠狠打了"脱钩论"的脸,更让人深思的是,美国当年可是用"三板斧"把苏联这个庞然大物给活活拖垮的

先说说这"三板斧"到底多厉害。第一招,玩油价

上世纪80年代,美国联手沙特把油价从30多美元硬生生砸到12美元

苏联外汇收入瞬间断崖式下跌,经济立马就休克了。第二招,玩心跳

"星球大战"计划一出,苏联吓得不轻,军费开支飙升到GDP的17.5%,老百姓的餐桌上还能剩下什么?

第三招,釜底抽薪。东欧那些小弟一个个被策反。

苏联的战略缓冲带一夜之间没了,整个东方阵营土崩瓦解。

这三招下来,一个超级大国轰然倒塌。可问题是,这套在苏联身上百试百灵的组合拳,遇到中国为什么就不灵了?

答案其实写在数字里。6883亿美元的贸易额,就是最好的证明。

美国越想"脱钩",现实越是"打脸"

更让人意外的是,服务贸易额增幅达34.7%,这说明什么?

说明两国经济的深度融合远超政治层面的分歧。

美国想用当年对付苏联的那套来对付中国,结果发现完全是两码事

中国的"免疫系统":苏联没有的四大杀手锏

说白了,中国有苏联没有的"免疫系统"

第一个杀手锏:制度灵活性。苏联搞的是计划经济,死板得像机器人。

美国一卡脖子就瘫痪。中国不一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像变形金刚,能文能武,能进能退。

改革开放40年,这套制度已经被千锤百炼过了。第二个杀手锏:产业体系完整性

苏联就是个"加油站",除了石油天然气,啥都造不好。

中国是什么?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针头到火箭都能造。

制造业产出占全球35%,这是什么概念?美国卡你脖子,你自己就能造出来。

第三个杀手锏:全球化深度融合。当年美国要孤立苏联,西方盟友拍手叫好。

因为本来就没什么生意往来。现在要孤立中国?

你问问德国的汽车厂、法国的奢侈品牌、美国的苹果公司答不答应?

经济就像连体婴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要"脱钩",大家一起疼。

第四个杀手锏:内生发展动力。14亿人的超级大市场,这是苏联做梦都想不到的优势。

光是"双十一"一天就能卖1.5万亿,这种内循环能力让任何封锁都成了笑话。

更关键的是,这四个杀手锏不是单打独斗。

它们相互配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免疫系统"

美国的"病毒"进来了,立马就被中和掉

全球化时代的"新规则":孤立中国等于孤立世界

时代变了,游戏规则也得跟着变。

李显龙看得最清楚的就是这一点。苏联那会儿,亚洲除了日本就是一片待开发地

现在的亚洲是什么?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中心,中国、东盟、印度、日本、韩国,个个都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更进一步说,中国已经成了全球贸易的"中央处理器"

东盟连续四年都是咱们第一大贸易伙伴,"一带一路"覆盖150多个国家。

贸易额占外贸总额45%以上。这张网织得有多密?

美国想把中国从全球经济中"剪"出去,就像想从人体里把血管系统剥离出来一样,不现实。

案例最能说明问题。看看俄乌冲突后的俄罗斯。

被踢出SWIFT系统,各种制裁铺天盖地,但即便如此,欧洲还是离不开俄罗斯的能源

中国呢?不只是能源,而是全产业链的"不可替代"

波音的飞机少了中国的零部件就飞不起来,沃尔玛的货架少了中国商品就空一半。

华尔街少了中国市场就少了最大的增长引擎。这种深度嵌入的经济关系,是苏联时代根本不存在的。

更有意思的是,连美国的盟友都不太配合。

法国总统马克龙说"欧洲不能做美国的附庸",德国总理朔尔茨多次访华。

英国首相苏纳克也不愿高调"反中",澳大利亚更是在向中国释放和缓信号。

说到底,全球化时代的"新规则"就是:想孤立谁,先看看你自己能不能活下去。

李显龙看透的"天机":中国崛起改写了游戏规则

李显龙这位"明白人"看透的"天机"是什么?

中国崛起不是在重复苏联的老路,而是在开创全新的发展模式

从战略选择上看,苏联当年跟美国硬碰硬,军备竞赛把自己拖垮了。

中国选择的是"猥琐发育",你搞军备竞赛,我搞经济建设。

你搞对抗,我搞合作;你搞零和博弈,我搞合作共赢。这种战略定力,苏联根本没有。

从创新能力上看,美国越封锁,中国越自强。

华为被断供芯片,结果搞出了7纳米的Mate60 Pro

长江存储突破232层3D闪存,上海微电子攻破28纳米光刻机。

美国的封锁反倒成了中国技术突破的催化剂,这种"化压力为动力"的能力,苏联那会儿可没有。

从全球影响力上看,中国提供的是发展机会,不是意识形态捆绑。

非洲有中国援建的医院学校,中亚有"一带一路"的铁路管道。

东南亚有RCEP的共同繁荣。谁会跟发展机会过不去?

压轴的是,中国还有一张"王牌"——稀土。

全球军工都离不开稀土,而中国掌握着全球稀土产业链的命门

这种战略资源优势,是苏联当年没有的。

归根结底,李显龙看透的"天机"就是:中国不是在重复历史,而是在创造历史。

美国想用老剧本对付新对手,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更深层的原因是,时代的底层逻辑已经变了。

冷战时代是意识形态对抗,现在是发展模式竞争

中国证明了一件事:条条大路通罗马,发展不是只有一种模式。

结语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人性的傲慢会。美国的问题不是高估了自己,而是低估了时代

未来的世界不需要新冷战,也容不下旧霸权。中美关系的钥匙,在合作而非对抗

你觉得李显龙的判断对吗?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最可能是哪种场景?

信息来源:

相关内容

重庆代表队在全国第十二届残...
9月22日,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
2025-09-23 12:53:56
“桦加沙”即将登陆,广东江...
为应对超强台风“桦加沙”,9月23日19时起,广东江门全市交通运输...
2025-09-23 12:49:14
北京旅游5天4夜多少钱,和...
北京,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华夏大地...
2025-09-23 12:39:40
运城河东美食荟开启!打造舌...
打造舌尖上的欢乐盛宴 运城河东美食荟开启 作为本届关公文化旅游节的...
2025-09-23 12:39:14
看重庆秋日的限定浪漫
经过了“立秋”、“处暑”、“白露”,转眼间已经到了秋季的第四个节气...
2025-09-23 12:37:22
贺兰山麓,万年史诗与光影传...
“十一”黄金周即将到来,银川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为人们敞...
2025-09-23 12:36:59
旅游出生公证费用
2025-09-23 12:36:30
原创 ...
今年休赛季,赵继伟最引人注目的话题无疑是他常去打高尔夫球。尤其在遭...
2025-09-23 12:35:24
潮汕国庆旅游跟团全指南,潮...
潮汕五日慢行记:在烟火与海风之间 说来惭愧,我对潮汕的初印象,不过...
2025-09-23 12:33:47

热门资讯

原创 古... 姓名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代号,它承载着更多的意义和文化内涵。自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家里的长辈便为我们精...
原创 秦... 创作是个不易的过程,在开始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下关注,这样能让您在后续方便继续阅读相关内容。您的每一...
原创 王... 精品长文创作季 蒋介石早在1943年便开始考虑在嫡系部队中解决派系问题。那时正值抗战期间,蒋介石深知...
原创 他... 如果一个人的祖国遭到外敌入侵,而他却反过来协助入侵者,通常会被视为“叛徒”或“汉奸”。然而,对于梁思...
原创 莱... 在深夜的寂静中,日本小泽舰队伪装成诱饵,悄然驶入美军设下的包围圈。海风中充满了紧张与火药的味道,而小...
原创 中...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命运。在古代中国,因战乱与饥荒丧命的百姓数不胜数。然而,许多历史人物的...
原创 吴... 精品长文创作季保密局天津站站长吴敬中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并且曾在军统临澧特训班担任过高级教官。关于这一...
商都故事会:百年商街见证郑州“...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曹萍 作为商王朝的第一个都城,郑州与“商”字血脉相连。3000多年前,商部落首领...
原创 日... 戴旭先生,曾任大校职务,在自己的著作《C形包围》中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他认为,自中国清朝甲午战争以来,...
原创 若... 前言 三国顶流诸葛亮,一生算无遗策,几乎就是“神”的代名词。 可偏偏有一次,他栽了个大跟头。 他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