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建武四年(公元28年),未来的开国功臣马援作为隗嚣的使者,亲自面见了光武帝刘秀,并向他表达了这样一番话:“当今时代,不仅是君主选择臣子,臣子也在挑选君主。”正如马援所说,在太平盛世中,君主可以将天下绝大多数人才纳入麾下,但在动荡乱世,才俊们往往会主动选择更值得他们效忠的领袖。
东汉末年的局势同样如此。当时,大批人才辗转于各方势力之间,有的追求名利,有的忠心耿耿于汉室,有的则渴望大展宏图。在这些人才中,有一位极为特殊的人物,他便是同时受到曹操、刘备和孙权这三位末世枭雄尊敬,甚至令诸葛亮自感不如的刘巴。如今刘巴的知名度较低,但在当时,他绝对是叱咤风云的风云人物。
刘巴,字子初,出生于荆州零陵郡烝阳侯国,今湖南省邵东市一带。据《零陵先贤传》记载,刘巴的祖父刘曜曾任苍梧太守,父亲刘祥则历任江夏太守及荡寇将军。汉末董卓进京,群雄响应讨伐,长沙太守孙坚北上助战,但因南阳太守张咨拒绝供粮,孙坚将其杀害。张咨被杀后,关系密切的刘祥遭南阳百姓所杀,而荆州牧刘表亦对刘祥极为反感,于是将其子刘巴扣押。
为名正言顺地除掉刘巴,刘表派遣刘祥昔日亲信假意营救,希望刘巴受骗同意越狱,以此罪名处死他。然而,聪慧过人的刘巴识破了计谋,无论如何劝说都未动摇他,最终刘表无奈只能释放刘巴。凭借出众才华,刘巴年仅十八岁便被郡上征辟为户曹史、主记主簿,刘表也多次举荐他为茂才,然而因往昔嫌隙,刘巴始终推辞不就。
刘表逝世后,曹操率军南下,刘备则向东投靠孙权。荆州众多名士纷纷归顺刘备,唯独刘巴选择北上投奔曹操,被封为掾属,受命招降长沙、零陵、桂阳三郡。正当刘巴忙于安抚荆南时,孙刘联军意外击败曹操大军。随后刘备平定荆南,刘巴见无法北上归曹,只得辗转南下,先至偏远的交趾,再进入蜀地,投奔益州牧刘璋。刘巴宁愿远遁他乡,也不愿归顺刘备,这让刘备颇为愤怒。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采纳别驾张松建议迎刘备入川,刘巴预见刘备必图谋益州,劝阻道:“备乃雄才大略之人,入川必生祸害,不宜引入腹地。”后刘璋派刘备北上抗击汉中张鲁,刘巴再次劝谏,但未获采纳。次年果然如刘巴所料,刘备反叛刘璋,攻破成都,甚至命令:“凡害巴者,诛三族。”刘备平定益州后,刘巴急忙谢罪,才免于责罚。不久,诸葛亮屡次推荐,刘巴得以任左将军西曹掾。
此时,骁勇善战的张飞主动拜访刘巴,甚至当晚与其同席共眠,但刘巴却始终拒绝与他交谈。诸葛亮得知后劝道:“张飞虽为武将,然对足下心存敬仰……足下才华横溢,不妨放下些许傲气。”然而刘巴傲然回应:“大丈夫处世,应结交天下英雄,何必与武夫多言?”据《三国志》记载,张飞虽为武夫,却“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此举应是出于尊敬,遗憾刘巴未予回应。此事传到东吴,张昭认为刘巴不该轻慢张飞,但孙权辩解:“若子初随波逐流,迎合玄德,交非其人,何足称为高士?”
刘巴不仅受到刘备和诸葛亮高度评价。刘备曾言:“子初才智超群,如孤一般,可任重任远,非孤难以独用。”诸葛亮更是赞叹:“运筹帷幄,吾不及子初远也!”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刘巴被封尚书。法正去世后,刘巴继任尚书令,显示其在蜀汉的举足轻重地位。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各类诏令文书多由刘巴草拟。遗憾的是,次年刘巴突然去世。后来曹魏尚书仆射陈群曾致书诸葛亮,询问刘巴近况,并尊称其为“刘君子初”,足见即使在曹魏高位的陈群也极为赏识他的才华。
综上所述,刘巴是东汉末年一位独树一帜的名士。他聪慧绝伦、足智多谋,但亦傲慢自负、清高孤傲。有人认为刘巴名不副实,因《三国志》对其记载甚少,反倒是存有不少错误的《零陵先贤传》对他赞誉有加。不论如何,刘巴确实获得曹操、刘备的重视,并多次被诸葛亮称道,足见其非凡才干。若非英年早逝,他或许会成为诸葛亮治理蜀汉的重要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