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三国里的叛徒,糜芳绝对排得上号。关羽把荆州后方交给他,结果他反手就投降了孙权,害得关二爷兵败身亡。可你细琢磨啊,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地位尊贵,为啥非要当叛徒?嗯,这事儿史书里藏了个细节——糜芳死前喊了四个字:“避将军船”。今天咱就唠唠,这四字背后,到底藏着啥猫腻?
一、糜芳这人,背景真不简单
糜芳的身份,搁现在就是“皇亲国戚”。他哥糜竺,那可是刘备创业初期的头号投资人,带着亿万家产入股,一路混到蜀汉“安汉将军”,地位仅次于诸葛亮。糜芳呢?靠着哥哥的关系,当上了南郡太守,替关羽守荆州大本营。
可问题来了——关羽这人吧,打仗是一把好手,但搞人际关系,那叫一个硬核。史书说他“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说白了,对底层士兵好,对精英阶层却爱答不理。糜芳这种关系户,在关羽手下混得憋屈啊!粮草送慢了?骂!军械没备齐?罚!关羽眼里揉不得沙子,可糜芳心里早就嘀咕了:老子好歹是国舅爷,你关羽算老几?
二、投降东吴后,糜芳居然混得风生水起?
投降这事儿,一般都没好下场。可糜芳呢?嘿,人家在孙权那儿混成了“将军”!史书《三国志》里明明白白写着:公元223年,孙权派贺齐带队打蕲春,糜芳是副将之一,手里还握着几千兵权。
更绝的是,有回他在江上划船,碰见东吴著名毒舌虞翻。糜芳手下直接喊:“避将军船!”——意思很直白:虞翻你个小官,赶紧给糜将军让道!虞翻是谁?连孙权都敢怼的主儿,可偏偏这次没吱声。为啥?因为孙权早就打过招呼:降将的面子,必须给足!
你看,在关羽那儿天天挨训,到孙权这儿成了“避将军船”的爷。换你,你选哪边?
三、那四个字,藏着三国职场潜规则
“避将军船”这四字,表面是摆架子,实则暴露了糜芳投降的核心动机:尊严和实惠。
在关羽手下,糜芳干的是“高危背锅活”:前线打仗他管后勤,赢了功劳归关羽,输了责任全他背。吕蒙偷袭荆州时,糜芳手里兵少粮缺,关羽还放狠话“回来收拾你”——这不逼人造反吗?
反观孙权,深谙“降将管理学”:给兵权、给地位、给面子。糜芳投降后,既不用担惊受怕,还能当个地方大员,日子比在蜀汉舒坦多了。说白了,三国乱世,忠诚是口号,活路才是刚需。
四、叛徒的锅,糜芳该不该全背?
传统史书把糜芳骂得狗血淋头,但咱仔细想想:关羽就没责任?他把糜芳这种关系户摁在后方,既不给实权,又不给好脸,出了事还甩锅……嗯,典型的“用人疑,疑人用”。
再说孙权,人家玩的是“人性拿捏术”。你糜芳要尊严?我给你!你要安全感?我给你兵!你要面子?全江东给你让路!这套组合拳下来,别说糜芳,换张芳李芳也得动摇。
还有个细节:糜芳投降后,他哥糜竺在蜀汉羞愧到“自缚请罪”,刘备却没追究。这说明啥?连刘备心里都门儿清:弟弟叛变,不全是他一个人的锅。
五、历史的另一面:打工人的无奈
三国争霸,本质是老板们抢地盘。可像糜芳这样的“打工人”,图啥?无非是混口饭吃,混个脸面。关羽把职场PUA玩到极致,孙权却递上高薪offer——换你跳不跳槽?
“避将军船”四字,看似是糜芳的嚣张,实则是乱世小角色的辛酸自保。嗯,写到这儿突然想起《三国志》里另一段:虞翻后来骂糜芳“失忠与信”,可糜芳只沉默以对。为啥不反驳?大概是因为……虞翻说的对,但他没得选。
等等,刚才说啥来着?哦对,历史啊,有时候得倒过来看。那些被钉在耻辱柱上的人,或许只是时代棋盘上,一颗身不由己的棋子。 #创作狂飙热血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