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2月1日,为了加速西北五省的解放,中央军委决定将原先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更名为西北军区,这也标志着西北军区的正式成立。西北军区成立之后,活动范围涵盖了延属、关中、绥德、西府、榆林、三边、陇东、黄龙等八个分区。由于当时西北地区尚未全面解放,而且第一野战军刚刚完成整编,因此,西北军区成立初期仍然由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领导层统一指挥。
到了1949年11月,贺龙将西北军区的一部分机关调往四川,为了确保军区机关的正常运作,30日,西北军区与第一野战军合并。从此,西北军区的领导权归属第一野战军,进一步统一了指挥体系。既然西北军区已经成立,那么,指挥部的各个职务究竟由哪些人担任呢?他们又都经历了怎样的命运?
西北军区成立后,总指挥部依旧由四大核心领导负责,即司令员、政委、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在这一时期,西北军区下辖的兵力达到了25万人,创下了历代西北军团的兵力纪录。军区管辖的区域包括原陕西、宁夏、青海、新疆、甘肃、伊盟等六大军分区,并指挥着第1、第2、第19、第22四个兵团,规模庞大,势力强大。
西北军区的司令员是彭德怀,他不仅是军区的核心领导,还担任了第一野战军的司令员以及西北局的书记。彭德怀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员,参加过革命战争中的多场战斗,曾任红5军军长、红3军团军团长、八路军前敌总指挥等多个重要职务。西北军区成立前,彭德怀担任了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当时,胡宗南率领20万兵力进攻陕北,彭德怀采用了拖延敌人的“蘑菇战术”,通过连续发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四次战斗,一年内四战四捷,成功歼灭敌军五个旅。1948年2月,敌人29军刘戡部进犯宜川,彭德怀利用不到3万人的兵力再次出奇制胜,歼灭了敌军五个旅。正因为彭德怀精妙的指挥策略以及他在西北兵团中的崇高威望,他成为了西北军区的绝对领导。
除了彭德怀外,西北军区的政委和政治部主任也至关重要。西北军区成立后,习仲勋担任了军区的政委,甘泗淇则担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甘泗淇是一位深具政工才干的将领,毕业于苏联的莫斯科中山大学,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甘泗淇擅长政工宣传,1936年红二方面军成立时,他曾担任政治部主任,并在红军北上长征时积极支持任弼时的抗日决策,对军队士气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甘泗淇协助贺龙负责八路军120师的政治工作,并出任晋绥军区政治部主任。在晋绥军区最艰难的时期,他动员青年参加抗战,极大增强了我军的力量。1955年,甘泗淇与其他54位将领一同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
除了政治部主任,西北军区的副司令员分别由张宗逊和赵寿山担任。赵寿山,陕西户县人,曾任陕军17师的师长,1947年加入解放区。他早年在冯玉祥、杨虎城麾下工作,参加了多次重要战役,包括西安保卫战。他在西安保卫战中的英勇表现,成功击退了敌军进攻,成为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名将。赵寿山参与过中原大战、西安事变等多个重要事件,因对蒋氏政府的不满,于1947年加入解放军。此后,他参与了青海、甘肃等省的解放工作,深得党中央的信任。新中国成立后,赵寿山曾担任陕西省省长及青海省政府主席等职务,并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了力量。1965年6月20日,赵寿山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西北军区的副参谋长韩练成,同样是一位起义将领。他原名韩继周,甘肃固原人。韩练成早年曾在马鸿逵麾下任职,参加过北伐战争和中原大战。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战场,后加入解放军并迅速崭露头角。韩练成在军中的才干得到了陈毅元帅的认可,在抗战时期担任国民革命军第46军副军长。新中国成立后,韩练成被任命为兰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并在我国的核试验基地马兰基地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55年,韩练成被授予中将军衔,享有崇高声誉。1984年2月27日,韩练成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西北军区作为建国初期我军的六大军区之一,承担了西北地区的最高军事指挥任务,为西北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无论是西北军区的司令员彭德怀,政委习仲勋,还是参谋长阎揆要,他们都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值得人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