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国将领中,杨得志将军被认为是极具亲和力的人,几乎没有听说过他与其他将领发生过矛盾或争执。大多数同僚对他的评价都相当高,这种人缘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忠诚、厚道的个性。正因如此,他也经常成为喜欢开玩笑的陈赓将军的“调侃对象”。其中最有趣的一件事,发生在1937年。
那年春天,已经是红2师师长的杨得志,按照中央指示前往延安,开始在抗大学习。在这里,他再次遇到了陈赓。其实,两人早在1933年就有过工作上的合作。那年6月,红三军下辖的第7师、第9师以及红22军军部和66师共同组成了红军第一军团第1师,而陈赓当时担任第一师师长,杨得志则是副师长。经过长时间的合作,两人不仅在工作中密切配合,也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记得有一次,陈赓的旧伤复发,身上一时冰冷一时炙热,杨得志不顾疲惫,整夜守护在他床前。
到1936年,杨得志因工作安排被调任为红2师师长,这个决定让陈赓感到非常失落。为了挽留杨得志,陈赓几次亲自去找聂帅,希望能够改变这个决定,但无论如何,最终还是没能如愿。当时的杨得志在回忆录中提到,陈赓是少数几位看到他离开时感到眼眶湿润的人之一。更有趣的是,陈赓还开玩笑地说,要为杨得志“找个老婆”。为了让这件事显得更为认真,陈赓甚至承诺,如果他的夫人王根英出狱后,他就会亲自去帮忙安排杨得志的婚事。杨得志当时心里默默记住了这个承诺。
到了1937年初,杨得志前往延安参加抗大学习时,再次见到了陈赓。在交谈过程中,杨得志有些害羞地问陈赓,“最近嫂子有消息了吗?”陈赓最初有些愣住,但很快就反应过来,明白了杨得志的暗示。于是他调侃道:“你这么急着结婚?”这一句话让杨得志当场脸红,显得极为尴尬,心里不禁抱怨陈赓。这件小事显示了两人关系的亲密,能够涉及到这样的私人话题,足以证明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然而,陈赓的承诺最终并未兑现,杨得志也未能见到嫂子王根英。1939年3月,王根英因参与党的重要机密资料抢救,不幸被敌军击毙,年仅33岁。除了与陈赓有深厚感情外,杨得志的生活中还有一些有趣的经历。抗战爆发后,杨得志担任了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团长。当时的政委是吴法宪,二人共事了一年多,期间发生了不少趣事。
其中一件令人记忆深刻的事情是,他们在山西汾阳一带驻扎时,经常乔装打扮出门侦查。久而久之,他们和当地百姓也混熟了。有一天,一位汾阳的老乡得知杨得志单身后,便主动提出要为他介绍对象。起初,杨得志以为只是老乡开玩笑,便随口答应了。然而没过几天,这位老乡真的带来了一个姑娘。看过杨得志年轻时照片的人都知道,虽然他并非十分英俊,但身上有一种与军旅生涯相伴随的硬朗气质,加上他当时才27岁,姑娘当场表示:“这小伙子精神,我同意。”看到这位姑娘如此大方,杨得志虽然有些腼腆,但心里也不禁动心。最终,经过政委吴法宪的调解,杨得志红着脸表示自己也同意。
然而,尽管双方都愿意结婚,事情却未能成型。原因有两个。首先,姑娘的父亲提出了100元的彩礼要求,而当时杨得志一个月的津贴仅几元钱,哪里能拿得出这么多钱?即便把彩礼换成粮食,姑娘的父亲依然不同意。于是,婚事暂时搁浅。其次,杨得志心中一直有一个顾虑,那就是自己的文化程度低。作为一个出身贫寒的煤矿工人,杨得志虽然在军中有了地位,但与来自河北师范学校的申戈军相比,他自觉有些不配。在唐克威的撮合下,两人终于见面,但杨得志依然犹豫不决,迟迟没有表明心迹。
看到两人毫无进展,唐克威直接约了两人出来,并当面点破,最终让杨得志鼓起勇气表达了自己的心意。最终,在1940年4月,杨得志与申戈军结婚。婚后,他们育有一子三女。可惜的是,三年后,唐克威在一次敌人包围中壮烈牺牲,年仅30岁。为了纪念他,中央曾在河南设立了“克威县”,涵盖了多个地区。杨得志将军在日后的回忆录中深情缅怀这位为自己和他人幸福操心的朋友。
杨得志将军不仅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也是个敢于表达自己崇敬的人。他与左权将军的关系尤其深厚。两人同为湖南醴陵人,早在红军时期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抗战期间,左权和杨得志曾一同并肩作战,而杨得志常常主动请左权来给部队上课。1936年,杨得志带领红2师取得了山城堡战役的胜利,而左权则在红1军团担任指挥。可惜,1942年5月,左权在山西牺牲,年仅37岁。杨得志在左权墓前祭扫时,曾回忆起与左权的点点滴滴,感慨万千。
值得一提的是,杨得志与杨勇将军的关系尤为深厚。二人不仅在抗战期间是同袍,更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继续并肩作战。杨勇身患肺癌晚期时,曾对杨得志说:“老杨哥,不要再浪费钱给我治疗了,国家现在还不富裕。”这番话深深打动了杨得志,两人之间的友谊也一直延续到生命的最后。
杨得志将军一生中,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但他始终保持了豁达、稳重的性格。他非常注重战友和领导的长处,并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到,很多时候他对自己的得意事一笔带过,反而是对别人的优点和贡献津津乐道。他的这种谦逊态度也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尊敬与爱戴。
1994年10月25日,杨得志将军与世长辞,享年8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