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林徽因,许多人首先会想起她的美丽与出身,尤其是她与丈夫梁思成、挚友金岳霖、以及诗人徐志摩之间的传奇故事。这些情节不仅成为了她形象的一部分,也让她在公众眼中变得神秘而又浪漫。然而,这些故事往往掩盖了她那坚韧不拔的精神、求知若渴的学术态度和为国家命运操心的责任感。林徽因所展现出来的学识与抱负,毫不逊色于那个时代的任何男性。
1920年,16岁的林徽因跟随父亲林长民前往欧洲旅行。临行前,林长民在写给她的信中道出了对女儿的期许:
“我带你同行,首要的目的是让你观察不同国家的事务,增长见识。其次,希望你能更接近我,领会我所怀抱的胸襟。最后,借此机会让你远离家庭琐事,拓宽眼界,培养将来能为社会带来变革的思想和能力。”
正是林家这个开放而进步的家庭环境,给了林徽因一个宽广的视野,也为她提供了求学与独立的土壤。在那年,林徽因在旅行中不仅开阔了视野,还发现了自己对建筑学的浓厚兴趣。在欧洲,她被西方现代建筑的宏伟与精美深深吸引,激发了她希望将这些先进的建筑理念带回祖国的梦想。她曾写道:
“在与父亲的游历中,我第一次体会到建筑学的魅力,西方建筑的宏伟让我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我希望能将这些创新带回祖国,尤其是理论的引入,这将使我们的建筑历久弥新,屹立百年。”
林徽因决定学习建筑学,部分原因也受到了她与英国房东的一段深刻交流的启发。她在伦敦的那段时间,虽然没有正式上学,父亲为她买了手摇缝纫机,而她则在空闲时常常用这台机器。而她的房东是一位未婚的女建筑师,经常请林徽因帮忙做一些简单的建筑绘图工作。在与房东的接触中,林徽因对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曾天真地问房东:“建筑工程师就是建房子的吗?”
房东则微笑着纠正道:“不,建筑师的工作不仅仅是建房子,建筑是一门艺术,就像诗歌和绘画一样,拥有其独特的语言。建筑学是美学、工程技术与人文思想的综合。”
这番话在林徽因心中打开了一扇窗,让她意识到建筑不仅是物理结构的堆砌,更是文化、艺术与科学的交融。几个月后,她便开始深入了解伦敦各个街道、桥梁与建筑的设计与特色,渐渐对建筑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觉得其中的每一座建筑都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虽然离开伦敦时她心中充满不舍,甚至不想回国,但最终在父亲的承诺下,她决定回到国内,等待着将来能够继续她的建筑梦想。她带回的行李中不仅有文学书籍,还有一些关于建筑学的书籍,这个举动也展示了她对未来学业的规划和决心。
1921年10月,林徽因回到中国,开始了她的建筑学之路。与此同时,她意识到中国古老的建筑艺术虽然源远流长,却缺乏系统的建筑理论研究,这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目标——学习建筑学。
林家与梁家是世交,林长民与梁启超多年的深厚友谊也促成了两家人的亲密关系。两位家长并不支持包办婚姻,反而尊重子女的选择。1922年初,林徽因与梁思成在长时间的交往中萌生了爱情,最终确定了恋爱关系。
那时,梁思成刚从清华学堂毕业,正在为出国留学的计划做准备,但他并不确定要学什么专业。林徽因告诉他:“我将来要学习建筑学。”这句话激发了梁思成对建筑学的兴趣,他回忆道:“当时我连建筑是什么都不知道,是徽因向我介绍了这个学科,后来我才发现,建筑学是我喜欢的专业。”
可以说,林徽因在不知不觉中引导了梁思成的职业方向。两人最终携手走上了建筑学的道路,建筑成为了他们一生的事业与纽带。
1923年5月,梁思成遭遇了车祸,经过这一事件后,林徽因与梁思成的感情进一步升温。1924年,两人决定共同赴美留学,最终进入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美术系。然而,由于宾大当时的规定,建筑学课程只允许男性入读,林徽因只能进入美术系,而梁思成则进入建筑系。
1926年,林徽因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成功转入了建筑系。在宾大的学业中,她展现了极高的建筑设计天赋。相关资料中曾提到,林徽因的作品总是名列前茅,她在课堂上的表现让老师和同学们对她充满敬佩,作品常常得分最高,甚至偶尔排第二,尤其是在大型建筑习题的设计中,林徽因的天赋和努力得到了高度评价。
1928年8月,梁思成与林徽因一同回国,继续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的保护和研究。从1930年代初期开始,他们遍访全国15个省、200多个县,实地考察了超过2000座古建筑,成为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开创者。
在抗日战争期间,梁思成参与编写了《敌占区文物建筑表》,为保护文物建筑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当解放军包围北平城时,梁思成夫妇为保全城市古建筑做出了巨大贡献。直到北平和平解放,他们依然积极组织编写相关古建筑的保护目录,确保了历史遗产的保存。
1952年,林徽因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依然坚持为古建筑保护而奔走。她曾为保护长安门与其他历史建筑,与北京市政府发生过激烈的争论。林徽因曾气愤地质问道:“难道因为某些古建筑曾经发生过一些历史事件,就应当将它们拆除吗?”然而尽管她的坚决反对,最终这些古建筑还是被拆除。
在她的晚年,林徽因不仅继续坚持古建筑的保护,还关注景泰蓝的传承。她曾亲自走访古文化市场,并积极推动景泰蓝的保护工作,尽自己的一份力。
不幸的是,林徽因的健康在持续的工作中逐渐恶化,最终,她在1955年4月1日因病去世,享年5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