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美国想用粮食战让苏联吃苦头,苏联巧妙躲过一劫,却终因粮食垮台
创始人
2025-09-21 21:32:30
0

1980年9月的某一天,全美的电视机前坐满了焦急等待的观众,目光紧盯着一场举世瞩目的总统大选辩论。这场辩论会的双方,是民主党的现任总统吉米·卡特和共和党的挑战者罗纳德·里根。按理说,作为在任总统的卡特应该占据优势,但事实却出人意料——在辩论中,他被对手犀利的质问压得几乎哑口无言。

里根不断发问:“你为什么对苏联人这么软弱,致使我们国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卡特一贯稳重沉稳,但面对里根的关于苏联问题连珠炮似的提问时,脸上露出难堪和尴尬的神色。因为在他的总统任期内,美国在对苏联发动的所谓“粮食战争”中遭遇了惨败。

这场失败不仅使得卡特丧失了美国多数摇摆州的支持,更让许多民主党选民转向他人。最终,这位被称作“好人总统”的卡特,被迫提前结束了他的任期。

那么,美国为何要发起这场对苏联的粮食战争?这场战争的失败又为何直接影响了总统的政治命运?苏联的解体是否也和这场“粮食战”息息相关呢?

众所周知,苏联的根基源自农业色彩浓重的沙皇俄国。在沙皇统治时期,农奴和底层平民占据人口大多数,却常常食不果腹。根本原因不仅是社会资源分配极度不均,俄国自身的农业发展条件也极为有限。即便十月革命推翻沙皇政权后,广大农村地区的民众生活依旧贫困。

为了平定内乱和抵御外国干涉,苏俄政府采取了严苛的“余粮收集制”,强行征收农民口粮。结果全国爆发了大规模饥荒,部分地区农民甚至与地方军政干部发生激烈冲突,连列宁本人也不得不关注此事。

然而,在列宁致力恢复经济之际,病魔无情地带走了他的生命,苏联的粮食危机成为摆在新政府面前的重大难题。

斯大林上台后,推行“集体农庄”制度,试图集中力量发展农业生产,然而执行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集体农庄不仅未能缓解粮食危机,反而在某些地方加剧了饥荒。1931年初,苏联的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因管理不善发生大范围粮食歉收,乌克兰作为苏联重要粮食产区,这对政府来说是致命打击。

到了1933年底,乌克兰44个行政区几乎全部遭遇不同程度的饥荒,超过300万人在这次惨烈的饥荒中丧生。

为了维持国家运转,苏联不得不考虑向美国等西方国家进口粮食。从此,美国开始尝试将粮食出口作为重要的外交手段。

尽管如此,美国的粮食战略在苏联的影响力有限。为遏制苏联发展,美国故意控制对苏联的粮食出口总量,但在高额利润驱动下,许多美国商人偷偷将粮食运往苏联,因为对美国中部农民来说,粮食出口是主要的经济来源,只要价格合适,他们乐于赚钱。

1941年,纳粹德国战火蔓延至苏联,乌克兰迅速沦陷,苏联粮食生产遭受沉重打击。原本依赖进口的粮食,在战争巨大的消耗下很快告罄。

苏联凭借坚强的战斗意志和强大的工业基础最终击退敌人,但战争和饥饿让他们付出了超过2700万人的惨重代价。

卫国战争结束后,苏联粮食总产量仅为战前的30%。1953年斯大林去世时,这个数字仅仅增长到40%。尽管建国已超过三十年,人民的粮食问题仍未根本解决。

权力交接后,赫鲁晓夫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他敏锐地意识到,如果不对农业进行彻底改革,苏联的危机将难以避免。

在赫鲁晓夫的推动下,苏联展开大规模农业改革,重新开垦大量荒地,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参与生产。

表面上看,苏联经济似乎重回快速发展轨道,但城市生活成本大幅上涨。1963年,苏联遭遇严重旱灾,政府不得不再次考虑从西方进口粮食以缓解民众困境。

最紧急时刻,赫鲁晓夫甚至打算动用苏联黄金储备直接向美国购粮,幸好最终从法国以更低价购得粮食,避免更大损失。见此情形,美国开始暗自策划一场“粮食进攻”。

1973年,苏联农业再遭重创。为防止大饥荒,勃列日涅夫政府主动向美国求购粮食。

然而,美国与苏联在意识形态上根深蒂固的对立,使得这次粮食贸易充满了复杂的政治博弈。部分美国官员提出让苏联用石油换粮食的方案,但这对于苏联而言根本不可接受,因为石油是其重要出口创汇产品。

就在全球以为双方将因粮食贸易而陷入新一轮争执时,苏联突然在《真理报》等媒体高调宣布当年粮食大丰收,是近20年来最好的一次。苏联自信满满地表示,未来几年内粮食问题将不再困扰全国人民。

这一消息令美国震惊,政府派出人员核实真伪,却不知苏联早有准备,策划拍摄纪录片证明粮食丰收,中情局内部的苏联间谍更添油加醋,使美国政府深信不疑。

确认苏联粮食丰收后,美国迅速大规模抛售粮食,而这些粮食被等待已久的苏联人一扫而空。美国农场主甚至秘密联系走私商将粮食直接卖给苏联。

对于美国农民来说,卖粮食总比粮食积压仓库里强。于是,满载美国粮食的船只络绎不绝地从加拿大和欧洲港口驶向列宁格勒。

当美国意识到问题严重时,苏联已经成功购买了超过3000万吨粮食,占当年美国总粮食产量的近三分之一。苏联当时人口不足三亿,这些粮食足够他们未来数年不愁吃穿。

更令美国焦虑的是,美国为加快粮食抛售,甚至向苏联提供了200多亿美元的专项贷款,而苏联全部用这些钱购买了粮食,等于是从美国手里白赚了一笔。美国资本家因此大失所望。

更糟糕的是,大量粮食抛售使美国国内粮食储备大幅下降,粮价暴涨,底层民众因高物价苦不堪言。舆论压力让卡特总统焦头烂额。

与此同时,苏联联手中东阿拉伯产油国降低产量,国际油价从不足3美元暴涨到13美元一桶,美国开支节节攀升,西方经济陷入停滞。

面对困境,美国官员开始提出对苏缓和策略,认为短期内不可能击败苏联,现阶段应专注解决国内经济问题。

就这样,苏联凭借“粮食加石油”的组合拳,狠狠地教训了美国。同时,苏联人民的生活也有了显著提升,电视和电梯开始普及,肉制品和甜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1979年,苏联在勃列日涅夫领导下入侵阿富汗,激起国际社会广泛反对。美国总统卡特意识到,正是制裁苏联的良机。

苏联入侵后,卡特多次警告要求撤军,遭到无视。随后,他联合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等国,对苏联实施粮食禁运,切断每年1700万吨粮食出口。

此举激怒了美国中部农民,他们多靠粮食出口维生,许多人还背负银行贷款。卡特试图解释这是一种“以实际行动支持被侵略国家”的举措,但贫困现实令他的言辞苍白无力。

与此同时,苏联利用石油反击禁运,1980年油价飙升至34美元一桶,美国财政雪上加霜。多地政府陷入瘫痪,社会治安急剧恶化。

此时,许多原本答应禁运的国家背弃承诺,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商人纷纷将粮食优先卖给苏联。

看到

相关内容

实拍御林军死忠看台高喊“跟...
实拍御林军死忠看台高喊“跟丫死磕”
2025-09-21 20:42:33
象棋世锦赛上海嘉定开幕,霍...
世界象棋锦标赛和上海杯象棋赛嘉定开幕。霍震霆主席:象棋推广要靠年轻...
2025-09-21 20:41:55
2025沅江市首届桨板水上...
华声在线9月21日讯(通讯员 李珊 全媒体记者 赖泳源)9月21日...
2025-09-21 20:41:15
原创 ...
要用温柔的心对待这个世界,这样,世界才会温柔地回应你,展现出它最柔...
2025-09-21 20:34:10
原创 ...
两晋之交,北方局势动荡不安,爆发了著名的“永嘉之乱”,而南方则相对...
2025-09-21 20:33:45
原创 ...
关于周朝国号为何叫“周”,唐代学者张守节在注释《史记·周本纪》时提...
2025-09-21 20:33:37
讲述中华文明的包容与厚重(...
西夏绿釉鸱吻。  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提供 西夏鎏金铜牛。  银川...
2025-09-21 20:33:23
原创 ...
蒋介石在大陆时期,手下的“五虎上将”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著名军事集团...
2025-09-21 20:33:09
原创 ...
栖霞,作为全真教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长春子丘处机的故乡,历史上与丘...
2025-09-21 20:32:59

热门资讯

大赛战报丨2025天星调良国际... 9月21日,由国际马术联合会(FEI)、中国马术协会(CEA)主办,北京市马术运动协会(BTEA)支...
原创 切... 请点击本文右上角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 2025年东京田径世锦赛女子5000米决赛于9月20日晚上演巅...
原创 明... 中华文化历经数千年,形成了多元且丰富的思想体系。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诸多思想和文化的碰撞孕育出了道...
字古以来丨“雨”字从天而降!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借助AI...
原创 英...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48年6月16日,华野10纵奉命前往上蔡地区,意图阻击前来援救的敌军。与此同时...
秘鲁向游客开放一处拥有数千年历... 中新网北京7月14日电 利马消息:秘鲁文化部与卡拉尔考古区当地时间13日联合宣布,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佩...
原创 正... 明朝兵部尚书,官居正二品,执掌全国军事行政大权,名义上可调动天下兵马、任免武将、统筹军饷。 然而当一...
原创 经...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希望这篇文章能为您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据新华社巴黎7月11日电(记者 张百慧 徐壮)当地时间2025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
把情思化为接通古今的桥梁(艺海... 黄 哲 扬剧《郑板桥》剧照。 资料图片 围绕一位编剧的剧作进行展演,在业界殊为少见。前不久,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