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决战平津·战役》中,刘亚楼带领部队仅用三十小时,确切地说,是二十九小时,便攻占了陈长捷所防守的天津。这一幕电影片段,完全基于真实历史记录,包括天津警备总司令部中将总司令陈长捷撰写的《天津抗拒人民解放战争》、原第十七兵团司令官侯镜如的《平津战役蒋军被歼纪要》、以及原六十二军中将林伟俦的《天津战役亲历记》。在这些回忆录中,都详细描述了这一历史事件。
在当时,中央军委给东北野战军下达的命令是,三天内必须攻占天津。接到命令后,东野的高级指挥官们召开了紧急会议。参谋长刘亚楼语出惊人地说道:“我看三十小时足矣……我们还是按三天上报,争取用三十小时解决战斗。”这番话展示了刘亚楼的自信和决断,他被朱德总司令称为“军人标杆”,而他的司令员则更为自豪地说:“一个刘亚楼能顶得上三个参谋长!”
正如刘亚楼所说,最终,天津战斗在二十九小时内便宣告结束。林伟俦在回忆录中如此描述:“1949年1月15日早上,天津市区各驻军部队纷纷升起白旗投降,到下午两点左右,天津的所有防守力量被彻底解除武装,防守司令陈长捷、八十六军军长刘云瀚、市长杜建时等共计十三万余人被俘或歼灭。”天津原本被认为可以坚守三个月,至少一周,但在刘亚楼的指挥下,仅用了三十小时便攻破了这座大城市。除了我军战斗力强大,炮火精准之外,情报工作的成功也起到了关键作用。敌方防守司令陈长捷误以为主攻方向位于没有河流阻隔的城北,没想到刘亚楼采用了东西夹击的战略,彻底突破了敌军防线。
刘亚楼能够做出如此高明的战术部署,不仅因为他具备非凡的军事才华,还因为他对敌情了如指掌,手中握有天津详细的城防图。许多人提到天津城防图时,都会联想到保密局天津站的少将站长吴敬中和中校副站长余则成。那么,刘亚楼手中的城防图,是否像他们一样由神秘潜伏者传递出来呢?这个问题并非无根据的玩笑,因为当时的保密局天津站确实由吴敬中(原名吴景中)掌管,而他之所以没有与沈醉、林伟俦、陈长捷等一起被送进战犯管理所,是因为他在天津城破之前成功逃脱了。
关于吴敬中为何能预见天津无法坚守以及他为何能顺利逃脱,史料对此记载不多,或许涉及许多隐秘的内容,有些事情至今仍不得公开。然而,1959年1月,在天津解放十周年之际,刘亚楼在回忆这场战役时,特别表扬了当年在天津地下工作的“峨眉峰”们:“天津战役是在解放军和地下党共同努力下打下来的,在战役开始前,我们获得了一张详细的敌人防守图,清楚地了解敌方在各条街道的位置、碉堡所在以及周围的防御态势。这使得战斗变得异常顺利,地下党对这场战役的贡献不可小觑。”
根据解密资料,刘亚楼手中竟然有八份天津城防图,而参与获取这些图纸的地下工作人员至少有十八人。至于可以公开的名字,仅有王文源、刘铁錞、麦璇琨、康俊山、赵岩、张克诚这六人。这六个人中并没有吴敬中,也不可能有余则成。因为虽然吴敬中确实是历史人物,但他的身份非常复杂,余则成则是根据许多地下工作者的原型塑造的虚构人物。对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地下工作者每个人都是“峨眉峰”,在军统(保密局)中,也不乏像吴敬中那样深藏不露、左右逢源的高级特务。
尽管没有一个“吴敬中”被揭发出来,但刘亚楼凭借着这八份城防图,仅用了三十小时就攻克了天津。这也意味着,吴敬中掌管的天津特务系统已经处于解体状态,各方势力都在为自己找退路,特务们的目标不再是保卫天津,而是自保。吴敬中的语气中满是消沉,他在一次谈话中曾感慨:“那么多重兵把守的大城市丢了,那么多战功卓著的整编军丢了,军长、兵团司令都得留条后路,什么原因?我们还在这搜情报、抓内奸、查帮派,试图保住大天津堡垒,不滑稽吗?”
这种情势下,连陈长捷也没有打算坚持到底,他一边防守一边等待着北平发来的起义命令。而吴敬中那类非嫡系的特务早已看清形势:“毛人凤是不会带着我们这些‘叛徒’逃走的,我们连砍甘蔗的机会都没有,只能留在岗位上等着被抓!”面对这一结局,特务们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变结果。
刘亚楼通过三十小时攻占天津,完成了他给自己设定的任务。除了我军的装备和战斗力,地下党的情报工作也至关重要,而吴敬中等特务的消极态度或许也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天津的失守。从这些表象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更深层次的问题:吴敬中是否在背后隐藏着更高层次的地下党?为什么他对蒋中正完全失望?这些问题至今仍然充满谜团。
下一篇:2025世界赛艇锦标赛正式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