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定方(592年—667年),冀州武邑县人,今河北武邑县,唐朝初期的杰出将领,效力于唐太宗李世民及唐高宗李治两个朝代。他的军事生涯跨越了五十年,堪称英勇非凡,历史上用“猛”字来形容他毫不为过。
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治下,苏定方随李靖一同参与东突厥的征讨,担任重要的先锋角色。他曾带领两百骑兵,夜以继日地突破敌营,成功攻入突厥可汗颉利的牙帐,为击败东突厥立下了赫赫战功。此战的胜利不仅消灭了东突厥的威胁,还帮助唐朝进一步扩展了西域的边疆。
唐高宗时期,苏定方更是立下了更加显赫的战功。他以绝对的强军之势征服了西突厥,并将西域的大片领土重新纳入唐朝版图,越过葱岭,成功平定了中亚河谷盆地。随后的几年里,他再次率领大军征战高句丽、百济,并最终完成了隋炀帝和唐太宗未曾攻破的朝鲜半岛统一大业,史书称他“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通过他的奋勇作战,唐朝的疆域不仅向西扩展至中亚咸海,国境东至朝鲜半岛的南端,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苏定方的军事才能也深受民众敬仰。隋朝末年,由于战乱不断,民生困苦,苏定方的父亲苏邕在家乡武邑县组织乡勇,带领数千人抵御外敌。深受父亲影响的苏定方从小便以勇猛果敢著称。年仅十五岁时,他便随父亲征战沙场。父亲去世后,他接替父亲的指挥职务,成功带领家乡的部队多次击退敌军,成为家乡的英雄,防线如铜墙铁壁。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定方先后效力于窦建德、刘黑闼等人,屡屡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直到623年,刘黑闼兵败后,苏定方选择归隐,心坚如铁地拒绝为唐朝效力。然而,唐太宗李世民在继位后,已听闻苏定方的赫赫声名,遂多次亲自邀请,终于于627年成功将其召入朝廷,赋予了他匡道府折冲的位置。之后,苏定方的才华逐渐得到了展示。
630年初,苏定方奉命随李靖北上,越过长城攻打东突厥。一天夜里,趁着大雾,他带领两百骑兵悄然接近突厥可汗的营帐。在敌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苏定方猛然发动突袭,瞬间击溃了上百名突厥护卫。此役以唐军全胜告终,东突厥的可汗颉利仓皇逃亡,最终被俘,东突厥也因此灭亡。通过这场战役,苏定方的名声逐渐在唐军中广为流传,展现了他无与伦比的骁勇。
尽管苏定方在这一战中的威名大增,但在唐太宗的麾下,他依然难以获得更大的晋升机会。直到唐高宗李治继位,他才迎来了自己军事生涯的巅峰。657年,年过六十的苏定方首次被任命为伊丽道行军大总管,征讨西突厥的阿史那贺鲁。尽管年事已高,但他依然精力充沛,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
此战中,苏定方冷静地分析敌情,果断采取了步兵占领制高点,骑兵突袭的战术,成功击溃了西突厥的主力。尽管西突厥兵力远超唐军,但凭借苏定方出色的指挥,唐军最终在阿尔泰山一带大获全胜,缴获敌方牲畜、俘虏数十万,彻底消除了西突厥的威胁。
657年归来的苏定方,受到了唐高宗李治的盛大欢迎,被封为左骁卫大将军、邢国公。随后,他继续征战西域,为唐朝稳固边疆,开通了交通道路,并成功恢复了畜牧业生产。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唐朝的西部边疆得到了长期的安定。
然而,正当苏定方如日中天时,唐朝东北的朝鲜半岛再度爆发战火。高句丽和百济联合对抗新罗,而新罗国王向唐朝请求援助。660年,苏定方再次接受命令,出征朝鲜。这一次,他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水路战术,率领十万大军直逼百济国,成功击败敌军,斩杀一万余人,并最终迫使百济国王扶余义慈投降。百济灭亡,国土被分为五部,成为唐朝的一部分。
然而,尽管如此,苏定方并没有停止扩展唐朝的疆域。661年,他被任命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继续北伐高句丽。经过数次激烈战斗,唐军逐渐逼近平壤。可惜由于后勤困难和北方叛乱的干扰,战争最终陷入僵局。尽管如此,苏定方依旧深得高宗的宠爱,继续担任重要职务,威名远扬。
667年,年逾古稀的苏定方依然未曾停下征战的脚步。然而,年老体衰的他在艰苦的环境下,最终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五岁。高宗听闻此事,悲痛万分,称赞苏定方一生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
苏定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凭借无与伦比的勇猛和超凡的军事才能,不仅帮助唐朝消灭多个敌国,还大力开疆拓土,为帝国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武则天时期,苏定方被列为二十五大功臣之一,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