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恒:他的权谋和手段之厉害,刘邦都直呼内行,不愧是天生的帝王
创始人
2025-09-21 01:32:22
0

刘邦去世后,吕后成功掌握了朝政大权。在她的统治下,刘邦的几个儿子纷纷被毒死或以其他方式丧命,而吕氏家族则依靠权势,封王封侯,独揽军政大权。吕后破坏了刘邦与功臣之间的利益平衡,导致了功臣集团的强烈不满。以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为首的功臣们,开始在暗中策划,积蓄力量,准备反扑。

在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她的侄子吕禄与吕产分别控制南北军,心生叛意。然而,消息不幸泄露,齐王刘襄和朱虚侯刘章得知了这一秘密。为了保卫汉朝的江山,并且借机争夺皇位,两人联系了周勃,决定联合攻破吕氏一族。于是,西汉建立十五年以来,最大的一场政治冲突爆发了,功臣集团与刘氏诸王联合起来,展开了清除吕氏家族的行动。吕氏作为外戚本不该干涉朝政,诛吕行动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对汉朝政权的必要维护。

然而,吕氏家族被清除后,新的矛盾也随之而来。刘氏诸王,特别是以刘襄为代表,认为自己作为刘氏后裔且参与了铲除吕氏的行动,应当继位为帝。然而,功臣集团并不赞同,因为刘襄的舅舅驷钧性格强硬,若他即位,势必会形成新的外戚势力,令功臣的利益受到威胁。而且刘襄手握重兵,难以控制,若他篡位后,功臣集团将无法保证自己的地位。

因此,功臣们希望选一个更易控制的皇帝,而刘恒作为刘邦的第四子,深得功臣的青睐。刘恒性格宽厚仁慈,名声较好,母亲薄姬为人诚实,且舅舅薄昭也是个正直厚道的人,这使得刘恒被视为最理想的皇帝人选。如果他即位,功臣们相信不会再出现吕氏家族乱政的情况。

刘恒被派往代国其实是薄姬的建议,目的是让他远离权力斗争,避免受到吕后牵连。薄姬非常聪明,她成功地通过这一举动保障了刘恒的安全,也保护了自己。当吕后掌权时,她见薄姬谨慎、知进退,便允许她和刘恒安居代国。刘恒在代国度过了十五年,他在母亲和舅舅的帮助下治理得当,同时也时刻关注长安的动向,防止遭遇不测。

这段时间,刘恒的谨慎性格逐渐成型。他深知吕后为人处事的手段,始终生活在警惕之中,这种经历让他学会了如何在复杂的政治局势中生存和谋划。此外,薄姬作为二婚女性能在吕后淫威下生存,并且成功为刘邦生下儿子,足见其智慧和手腕,刘恒因此得到了莫大的运气。

在吕后去世后,陈平与周勃派人前往代国,邀请刘恒到长安继位。刘恒并没有直接表示欢喜,而是心生疑虑。首先,汉朝虽然有皇帝,即吕后所立的后少帝刘弘,为什么功臣们还要立他为皇帝呢?其次,刘恒只是一个偏远的王子,凭什么要支持他而非刘襄等人?再者,功臣们刚刚铲除了吕氏一族,这种时候让他去长安,是否会有诈?

怀疑重重的刘恒决定先进行慎重调查。他召集代国的高官商议,张武等人认为此次召唤必有阴谋,建议刘恒以生病为由拒绝。而中尉宋昌则认为功臣们针对的只是吕氏一族,对刘氏依然忠心,可以放心前往。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刘恒最终决定还是去长安,但必须小心谨慎。

出发之前,刘恒派舅舅薄昭先行前往长安探明情况。薄昭与周勃会面后,确认了周勃的诚意,便返回代国报告刘恒,称一切安全。刘恒这才带领大臣们启程。即便如此,当刘恒接近长安时,依然没有放下戒心,又派宋昌进入城内打探。宋昌回来后,得知百官已经等候在渭桥,刘恒这才彻底放下心来。

当刘恒到达渭桥时,周勃与百官跪迎,刘恒也谦虚回拜。就在此时,周勃表示有事要私下告知刘恒。宋昌立刻介入,表示如果是公事,可以公开说,如果是私事,皇帝无私,不能私下言之。周勃见状,便拿出一个盒子,献给刘恒,盒中正是传国玉玺。看到玉玺,刘恒终于确认功臣们的诚意,但他依然心存疑虑,决定暂时不接过玉玺,而是表示要回到代王府邸再商讨此事。

刘恒提出去代王府邸,而非直接去皇宫,这背后有其深意。首先,直接去皇宫会显得过于急功近利,引起功臣的疑虑;其次,皇宫里还有吕后所立的后少帝刘弘,如果去皇宫,反而显得不合时宜;最后,吕氏家族的余党可能在宫中潜伏,去代王府邸更加安全。这一决定显现出刘恒的深谋远虑。

在代王府邸,刘恒再次接受了玉玺,成为了新的皇帝。即便如此,他清楚,自己的根基仍不稳,必须采取措施稳固自己的权力。

刘恒继位后,面临着许多挑战。虽然他的父亲刘邦一生权谋过人,但刘恒不仅继承了这一手段,还展现出超凡的政治智慧。在刘恒的治理下,汉朝开始了“文景之治”的辉煌局面。他实施宽政,减轻百姓负担,并采取亲民的政策,这让民众得以安居乐业。他推行无为而治,抑制豪门势力,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基础。

然而,刘恒并非完美无缺,他虽然以仁爱著称,但私生活方面却也有瑕疵。他宠爱慎夫人,并且对自己身边的权臣有一定的放纵。但他始终保持着治理国家的理智,没有让私事影响政务。在许多方面,刘恒和父亲刘邦相似,尤其是在腹黑和权谋上,但他的治国能力明显超越了父亲,他的成功也标志着大汉朝的政治转型与稳定。

即使在临终时,刘恒依然为百姓考虑,表示不希望奢华的葬礼浪费百姓资源,他的遗德深刻印刻在历史上。可以说,刘恒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智慧的帝王,虽然并非完美,但他无疑是大汉王朝的最大幸运之一。

相关内容

填补早期秦文明通史著述之缺...
近日,著名文史作家祁新龙新著《大秦长歌:一部两千年秦文明史》(三卷...
2025-09-21 01:02:54
原创 ...
隋唐时期可谓是中国古代英雄与名将的汇聚地,那个时期的历史充满了豪杰...
2025-09-21 01:02:42
原创 ...
众所周知,20世纪对世界格局的改变有两次划时代的事件,一是两次世界...
2025-09-21 01:02:38
书讯 |《困于沙丘》以战国...
几卷得而复失的残简,一段湮没无闻的史实 为何胡服骑射光耀华夏,赵武...
2025-09-21 01:02:28
原创 ...
提到长坂坡之战,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便是赵云七进七出的英勇形象,以及...
2025-09-21 01:02:09
原创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是岳飞在其笔下对靖康之耻的愤怒...
2025-09-21 01:02:06
原创 ...
《北齐书·卷九·李祖娥传》记载:帝高洋怒不可遏,挥刀责骂道:“你杀...
2025-09-21 01:01:42
原创 ...
“即便叶赫那拉氏只剩下一个女人,我也要将爱新觉罗家族彻底铲除。”这...
2025-09-21 01:01:42
原创 ...
赵匡胤的无奈困局:帝位之争下的悲剧 赵匡胤的悲剧命运,仿佛被无形...
2025-09-21 01:01:38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刘仲质是大明王朝初期的一位礼部尚书,他的出生地位于江西省的分宜县西矶岗。关于他的早年经历,历史文献中...
原创 唐... 历代大一统王朝的历史中,秦朝的崛起和统一之路无疑是最为漫长且充满曲折的。从秦孝公起,到秦始皇彻底吞并...
原创 秦... 秦从龙是明朝初年一位颇有名望的开国文臣,出生于洛阳。在他年轻时期,和许多读书人一样,他曾投身于元朝的...
原创 美... 1811年,美国为纪念其国父乔治·华盛顿,决定兴建一座华盛顿纪念碑。在这一过程中,美国向全球征集纪念...
原创 刘... 《——【·前言·】——》 三国时期,一将难求,蜀汉本就地窄人稀,每一位能征善战的将领都弥足珍贵。 刘...
原创 骁... 李广,西汉王朝的一位赫赫有名的将领,深得人民和士兵的尊敬,但却始终未能获得“封侯”之荣。他一生参与的...
原创 日... 好的,我会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对每段内容进行改写,并适当增加一些细节描写,同时控制字数变化不大。 -...
原创 日... 中日关系的沉重历史与现实紧张 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从来都不是简单的邻里关系,而是一部写满了恩怨情仇的...
原创 刘...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帝王在面临重大灾难时,都会发布一种特殊的诏书,这便是“罪己诏”。这类诏书通常是帝王...
虎牢关外,如果刘备不插手,关羽... 文|云初 编辑|云初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