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1年,美国为纪念其国父乔治·华盛顿,决定兴建一座华盛顿纪念碑。在这一过程中,美国向全球征集纪念物,但当时中国对美国的事务几乎毫无关注,导致中国境内的捐赠并不多。鸦片战争后,少数清朝知识分子开始睁开眼睛关注世界,福建巡抚徐继畬便是其中一位,他编写了一本介绍世界地理的书籍——《瀛环志略》。书中,他极力推崇华盛顿,认为他能够在席卷天下后主动放弃皇位,建立共和制度,堪称古今未见的圣人,甚至将华盛顿与中国历史中的尧舜并列。徐继畬处在一个权力至上的封建社会,却能如此赞扬美国的共和制度,最终因为这一观点,他被朝廷削职为民。
丁韪良是美国的传教士,也是中文教师,他的老师张斯桂深受《瀛环志略》影响,尤其对华盛顿赞誉有加。于是,张斯桂把这本书推荐给了丁韪良。丁韪良随后从书中摘录出一段盛赞华盛顿的话,将其刻在石碑上,并把这块纪念碑赠送给了美国华盛顿纪念馆,碑文的部分内容如下:
“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
“米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瀛环志略》的传播让不少中国人对华盛顿产生了崇敬之情。许多人将他视为一个拒绝称帝的伟人,认为他克服了权力的诱惑,是真正的圣人。然而,这种崇拜,是否完全符合事实呢?事实上,这种“美好”的形象,很可能是距离产生的误解,外来的文化在异乡的眼中往往显得格外高大上。
美国的独立战争背后,涉及到了多方的争斗。英法七年战争后,英国为弥补战争的巨大开销,在美洲殖民地加征税收,这直接引发了波士顿倾茶事件,最终导致了美国的独立战争爆发。在第二次大陆会议上,约翰·亚当斯认为,想要团结南北各方组成一支强大的军队,最好选择一位南方人担任指挥官,最终决定任命华盛顿为新成立的“大陆军”的总司令。然而,这次会议也确立了一个基本原则——议会掌握最高权力,军队不属于任何个人的私军。
在独立战争初期,华盛顿所指挥的“大陆军”在人数上一直未超过三万,而且这支军队缺乏纪律,士兵大多是临时召集的移民或失业者,军队建设松散,纪律散漫,甚至连基本的军事素养都相当欠缺,可以说,陆军中的许多人更像是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
那么,华盛顿是如何带领这支“乌合之众”击败英军,最终取得独立的呢?尽管华盛顿在美国独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但他的成就可能没有历史上所呈现的那么大。首先,美国采取的是“二元兵制”,大陆军与地方民兵构成了美洲的军事力量。当时,由于美洲周围有大量的印第安部落,美国的传统军事制度要求适龄男子必须加入民兵,接受一定的军事训练。到独立战争时期,美国的民兵总人数可能达到30万之多,且民兵在保卫家园时的战斗力往往出乎意料地强悍。
独立战争的开端——莱克星顿战役,就是由民兵发起的,民兵击败了286名英军。而萨拉托加战役的胜利,则是民兵在与大陆军合作下取得的胜利,这一战役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民兵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然而,华盛顿指挥的大陆军战斗力并不突出。萨拉托加之前,美国的胜利要么是由民兵单独获得的,要么是民兵与大陆军协同作战获得的。在许多与英军的单独对抗中,大陆军未能取得胜利。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军队素质差,更多的是表明华盛顿在军事指挥上的能力也相对有限。
更重要的是,萨拉托加大捷后,法国正式承认了美国独立,并与之签订军事同盟条约,接着法国、西班牙和荷兰向英国宣战,俄罗斯等国则组建了“武装中立同盟”,打破了英国的海上封锁,支持美国的独立战争。法国为美国战争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尤其是在约克敦战役中,法国海军的胜利决定了英军的失败,最终导致英军投降。
因此,美国能独立的关键因素,并非华盛顿个人的军事才能,而是民兵的强大战斗力以及外国的支持。华盛顿在独立战争中没有真正控制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且在民意上也没有获得足够支持。尽管他始终坚持抗英,但他并没有表现出真正卓越的军事才能。
华盛顿拒绝称帝的“伟大”形象,可能并不是他对国家和民主共和的坚定信念,而是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没有足够的支持力量去实现称帝的梦想。历史上,唯一明确的“劝进”事件是来自爱尔兰裔上校刘易斯·尼古拉的建议,当时刘易拉他成为国王,以便维持自己的退休待遇。但美国的领导人如约翰·亚当斯、富兰克林等人都不支持君主制,毕竟美国当时是13个平等的殖民地组成的联盟,深受英国压迫,因此,华盛顿不可能获得称帝的支持和基础。
再者,华盛顿的身份背景并非如今天所强调的那般崇高。他在弗吉尼亚州拥有大量的土地与300多个奴隶,是当时的“大奴隶主”,这一点从他家中的地下通道和考古遗址中得到证实。而关于他曾经拥有印第安人皮革制成的皮靴的传闻,更是让人对他的形象产生了质疑。
美国历史学家虽然美化华盛顿,宣称他拒绝称帝是出于对民主共和制度的坚定信念,但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这更多是对华盛顿形象的美化。对于中国来说,作为曾遭受过殖民压迫的国家,若盲目崇拜华盛顿,未免有些不妥。毕竟,华盛顿除了坚持反抗英国的压迫外,在许多方面并没有表现出超凡的“伟大”,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的行为远远没有达到圣人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