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晚清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
张之洞(1837年—1909年),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出生于贵州兴义。他自幼聪慧,才情出众,十六岁时便在咸丰二年(1852年)中顺天府解元,次年进入京城,开始了仕途生涯。到同治二年(1863年),年仅二十七的张之洞中进士,且名列第三,荣获探花称号。随即进入翰林院担任编修一职,凭借卓越的才学与气度,逐步担任了教习、侍读、侍讲等重要职务。后来他被任命为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等,甚至多次代理这些职位,但从未正式授予。最后他晋升为军机大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张之洞原本是清流派的代表人物,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他转向洋务派,成为这一派的主要代表之一。在教育方面,他主张改革与创新,创办了多所重要的学府,其中包括自强学堂(即武汉大学的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的前身)、湖北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的前身)、湖北工艺学堂(今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的前身),以及慈恩学堂等。他的办学理念非常注重西方技术与学科的引进,同时不忘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政治方面,张之洞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主张在保持中国传统文化和制度的同时,积极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工业上,他大力推动了现代化的建设,创办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企业,为清朝的工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军事上,他始终高度关注国家的安全。当八国联军入侵时,大沽炮台失守,张之洞联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的外国领事共同商讨,并通过东南互保协议力图稳定局势。此外,他还镇压了维新派中的一些起义分子,如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1908年11月,他被晋升为太子太保,翌年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追谥文襄。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的四大名臣,晚年,他的文集《张文襄公全集》也为后人所传颂。
二、清朝大臣叶赫那拉·瑞麟
叶赫那拉·瑞麟(1809年—1874年),字澄泉,满洲正蓝旗人,出生在清朝满洲的贵族家庭。作为一名清朝的高级官员,他的生平和经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叶赫那拉·瑞麟在早年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学和出色的能力。咸丰三年(1853年),他因功勋卓著被调任军机大臣,并很快崭露头角,深得皇帝的信任。在同治五年(1866年),他接替吴棠担任两广总督,经过九年的任期,成功地稳住了南方局势,积累了大量的政治经验。
叶赫那拉·瑞麟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在早期的政治生涯中,他曾经在处理对外事务、尤其是与西方列强的交涉中,展现出卓越的外交才能和战略眼光。当时,英军频频入侵,他积极筹建防线,加强大沽炮台的防御,并多次成功击退敌军的进攻。与僧格林沁合作时,他屡屡表现出超凡的军事指挥能力,获得了许多战功。
他的政绩还体现在治理地方上的严谨与智慧,尤其是在广东、福建等地的治安管理,叶赫那拉·瑞麟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军事行动,成功剿灭了大规模的土匪与叛乱,确保了地方的稳定。虽然他在晚年遭遇了许多风波,但他依旧凭借自己的经验与地位,在各项事务中保持了较强的影响力。
叶赫那拉·瑞麟的一生,不仅充满了荣誉与成就,也有不少波折与挑战。他的儿子叶赫那拉·怀塔布也成为清朝晚期的高级官员。叶赫那拉·瑞麟去世后,光绪帝追赠他为太子太保,并为他写下了祭文,称其为“性行纯良,才能称职”,这一评价颇为中肯,表明他在清朝政府中的重要地位。
三、户部尚书、总理衙门大臣董恂
董恂(1807年—1892年),字忱甫,号醒卿,江苏扬州人。他是清朝末期的著名政治人物,深受晚清帝国的重用。在其长达数十年的仕途中,董恂先后服务于道光、咸丰、同治与光绪四个朝代,官至户部尚书,并在总理衙门担任重要职务。作为一位资深的官员,董恂的工作不仅涉及到国内的财政事务,还包括了与西方列强的外交谈判。
董恂的政治生涯中最为人知的成就之一,是他作为全权大臣参与了与比利时、英国、俄国和美国等国签订的多项通商条约。在这些外交谈判中,董恂不仅展现出高超的外交手腕,还凭借着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分析能力,为清政府争取了不少权益,维护了国家利益。他虽然在政治上有许多成就,但他的形象在当时的民众眼中并不总是积极的。
董恂在去世后,光绪帝赐予他祭文,称他为“性行纯良,才能称职”。这虽是对其品行与政绩的褒扬,但也从侧面反映了董恂在面对清朝内外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务实与忠诚。他的历史地位和贡献,尤其是在清朝晚期的政治与外交事务中,仍然值得后人铭记。
四、和珅的真实画像
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本名善保,字致斋,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人,清朝中期的权臣。他通过门荫进入仕途,凭借个人的聪明才智和深得乾隆帝的宠爱,迅速崭露头角。通过李侍尧案的操作,和珅稳固了自己的权力,并通过婚姻联姻,将自己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十公主嫁给了和珅的长子丰绅殷德,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和珅与皇室的关系。
和珅的职务极为显赫,他先后担任内阁首席大学士、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等数十个重要职务,甚至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理藩院尚书等,实质上掌控了整个清朝的政治和经济命脉。作为一位集权力、财富于一身的人物,和珅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更是一个商人。他通过权力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银号,还参与了英国东印度公司与广东十三行的商业往来。
然而,和珅的奢靡与腐化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1799年,乾隆帝去世后,嘉庆帝继位不久便下令将和珅革职并送入监禁。仅仅十五天后,和珅便在嘉庆帝的指令下自尽,年仅四十九岁。和珅的结局令人唏嘘,他的政治生涯和财务积累给清朝政坛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五、左宗棠的真实画像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字季高,一字朴存,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