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也是中华民族的英雄,然而,由于他的实力过于强大,最终遭遇了贼臣秦桧的阴谋,致使他英年早逝。当时,社会上的许多人普遍认为岳飞的死因与秦桧密切相关,实际上,秦桧的作为并非孤立,若没有当时的皇帝赵构的默许,秦桧根本不敢对岳飞动手。因此,岳飞的死并不是秦桧一人的责任,而是赵构这位深藏心机的皇帝的纵容和授意,赵构不过是巧妙操控的幕后黑手。
由此可见,赵构的政治智慧和手段非同一般,然而这个以心思缜密著称的皇帝,却在56岁时选择主动退位,令人匪夷所思。赵构活到了81岁,既然如此,为什么他会早早让出了皇位呢?并且,他还将皇位传给了赵匡胤的后裔。赵匡胤可是赵构祖上赵光义的哥哥,赵光义在当年辛辛苦苦篡位成功,最终成为北宋的皇帝,而赵构竟然将这个从赵匡胤手中夺来的皇位,重新交回给了赵匡胤一脉。赵构为何作出如此出乎意料的选择?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我们一起来揭开这段历史背后的谜团。
要理解赵构的举动,首先需要弄清楚他和赵匡胤之间的复杂关系。赵构是赵光义的后代,而赵光义是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弟弟。在赵匡胤去世前,赵光义是最后一个与他见面的人。赵匡胤去世后,赵光义通过政治手段成功继位,成为了北宋的第二任皇帝。可以说,赵光义家族继承了赵匡胤的基业,而赵构作为赵光义的后代,也理应继承这个帝位。那么,赵构为何要在多年后把皇位还给赵匡胤一脉呢?
事情要追溯到1127年,金人席卷北方,北宋的防线瞬间崩溃。金国迅速攻占了宋徽宗的京师,俘虏了宋徽宗以及他的许多儿子,甚至北宋的灭亡也随之宣告。而在这场灾难中,赵徽宗的第九子赵构,却因为某些偶然的机会,成功躲过了金人的追捕。就这样,他成了南宋的唯一继承人。否则,赵构当时绝无可能登上皇位。
在金人不断威胁南宋的背景下,岳飞、韩世忠等抗金英雄应运而生,成了南宋抵抗金人的重要力量。没有他们,南宋的命运可能会像北宋一样走向灭亡。在这期间,岳飞多次提出迎回宋徽宗与宋钦宗的建议,希望恢复北宋的正统。而作为南宋皇帝的赵构,怎么可能愿意见到父亲和兄弟回朝呢?毕竟,赵构花费了大半生的心血才得以掌握江山,怎可能容忍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因此,赵构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岳飞的提议,渐渐地产生了对岳飞的不满。
随着岳飞在抗金战场上屡次建功,他的岳家军成为南宋最强大的力量。岳飞的指挥才能和勇猛作战,使得南宋士气大振,甚至有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美誉。可是,就在岳飞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他再次提出了迎回二帝的方案。这一提议无疑让赵构的心情更加复杂。由于他深知岳飞过于直率,言行往往得罪权贵,所以赵构对岳飞的厌恶情绪逐渐加深。
岳飞虽然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才能,但在为人处事方面却显得过于单纯,这也是他屡次激怒赵构的原因之一。而正是这些失策,最终导致岳飞成为秦桧的陷害目标。岳飞的岳家军,成为了金人眼中的最大威胁,因此金人极力集结力量,欲要铲除岳飞。无论金人如何增兵,岳飞始终能化险为夷,屡次打败敌人。但金人依然不放弃,最终他们提出了绍兴议和的条件。
绍兴议和的提议实际上是金人主动求和,他们愿意归还之前占领的南宋土地,前提是岳飞必须死。这一要求在赵构听来显得尤为残酷,但与此同时,他又必须面对南宋是否能够持续抗金的严峻问题。最终,赵构的心腹秦桧深谙其心,耐心地说服赵构,分析利弊,促使他最终决定与金人议和。在这个过程中,赵构的决策充满了妥协,最终他下令召回岳飞,撤去其军权,并将岳飞囚禁。至此,岳飞彻底失去了政治和军事上的支持。
在秦桧的操控下,岳飞被以“谋反”之名处死。为了加速这一进程,秦桧通过各种手段,包括贿赂和威逼,迫使岳飞的手下提供伪证,最终确保岳飞的罪名成立。1142年,岳飞在大理寺的牢狱中含冤死去,年仅39岁。
赵构的这段历史为后人所议论纷纷。虽然赵构的治国能力并不差,但他在为人处事方面显得过于谨慎和心机重重。然而,赵构的政治智慧和谋略也让他在南宋历经风雨,最终安然度过了自己的一生。直到1161年,金人再次进犯南宋,赵构已经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在这一年,赵构决定将皇位传给赵匡胤一脉的赵昚,而他自己则退位为太上皇。
赵构决定退位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金人再度入侵,南宋的朝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面对这个局面时,赵构清楚自己已经难以应对接下来的局面,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为南宋选出一位合适的继任者。最终,赵昚被赵构视作理想的继承人。于是,在1162年,赵构正式宣布退位,随后他便过上了闲云野鹤般的太上皇生活,直到1187年去世,享年81岁。
赵构去世后,赵昚为岳飞平反,这一举动虽然迟来,但至少为岳飞洗刷了冤屈。赵构的退位虽充满复杂的背景,但却也展示了一个处于极限压力下的君主,如何做出最理智的决策。他的治国策略虽然有过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为百姓做出了许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