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因为民国方面的软弱,所以日本在之后半年时间里,就占领东北全境。当然当时日本关东军方面为了考虑哄骗国际舆论,于是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并且还把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带到东北,担任伪满洲国的元首(一开始叫执政,后来改称皇帝)。而伪满洲国的首都设立在长春。
那么,为什么伪满的首都没设立在沈阳,而是设立在长春?
其实日本人有自己的考虑。
1、溥仪和日本人各怀鬼胎
溥仪,是清朝的末代皇帝。清朝的首都是北京,而沈阳是清朝的第二首都——陪都。因此溥仪重新做皇帝,似乎更应该把首都设立在沈阳。但其实,这正是日本人所厌恶的。
日本人之所以选择溥仪当伪满皇帝,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是选择扶持曾经的中国元首做伪满皇帝,更能欺骗世界舆论,洗白日本人的侵略行为;
第二,民国成立以来战乱不断,日本情报机关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在中国很多地区,农民对于皇帝和大总统的区别毫无概念,唯一的感觉就是,大清皇帝当家的时候,战乱少一些,而大总统当家的时候,一天天打仗。
所以日本人考虑扶持溥仪当伪满元首。
当然,溥仪也有自己的想法。
溥仪3岁的时候就做了清朝皇帝。但是溥仪6岁的时候,中华民国成立。当然民国方面出于革命成本考虑,也做出巨大让步:那就是溥仪退位以后,依旧可以保留皇帝尊号。而民国一开始的当家集团是北洋集团。北洋集团不少大佬是清朝旧臣。所以很多北洋大佬担心自己背上欺负故主的名声,所以默许溥仪在逊位以后长期住在紫禁城,做他的关门皇帝。
当然溥仪退位的时候也就6岁。一个6岁小孩,对于当皇帝其实也未必有啥执念。但是随着溥仪在紫禁城里把关门皇帝当到成年以后,溥仪也有想法了:那就是自己不甘心就在紫禁城里做皇帝,而是渴望复辟。
所以即便是日本人勾搭溥仪之前,溥仪也不断发展势力搞腐败——俄国流亡军官、倒台军阀,都得到过溥仪的拉拢。当然这些努力最终归于失败。
而随着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以后,溥仪就和日本人搞到了一起。日本人占领东北以后,请溥仪到东北当元首,并承诺是让溥仪做皇帝。溥仪认为可以利用日本人的势力复辟清朝,所以欢欣鼓舞。
但是随着溥仪到了东北以后,和日本人之间就产生冲突:溥仪主张自己做清朝皇帝,在东北恢复清朝国号。但是日本人表示,日本人帮助溥仪建立的是“满洲国”,满洲国是新国家,不是清朝的复辟。也就是说,溥仪的满洲国皇帝尊号并非继承同治帝、光绪帝,而是日本人的拥立。
也因此,日本人不希望溥仪自己乃至外界误会“满洲国”和清朝的关系。所以单就这一点就不能把“满洲国”的首都设立在沈阳。
此外,沈阳是奉张政权的统治核心。虽然日本军队占领沈阳,但是奉张政权的残余势力还一直蛰伏。如果把伪满首都设立在沈阳,日本人也担心奉张势力会和溥仪勾连制造不必要的麻烦。
2、长春的好处
当然,在当时的东北,除了沈阳之外,还有两个大都市:号称东方莫斯科的哈尔滨,和大连。
当然,如今的大连依旧是东北最发达的城市,而哈尔滨则没落。曾经我和一个哈尔滨的朋友还提到此事:我说民国那会儿,哈尔滨是可以和上海相提并论的城市,但是现在,哈尔滨几乎没啥存在感。
而日本人不愿意选择哈尔滨的原因也很现实:刚才还说,哈尔滨号称东方莫斯科(上海号称东方巴黎),而哈尔滨的社会情况很复杂,比如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 就提到过,说哈尔滨的白俄、犹太人、帮会势力犬牙交错,此外还有苏共和我党以及国民党的情报人员。所以日本人不放心让溥仪在哈尔滨做这个伪皇帝。
而大连属于日本的租界。相当于英国和香港的关系。因此日本人不能把大连作为伪满的首都。
而当时长春没什么特殊的情况,并且位于东北中部。所以日本人把伪满首都设立在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