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运动时期,无论是军区、军兵种还是总部的负责人,都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很多人被迫靠边站或者被监视。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工程兵司令员的陈士榘却能在这个特殊时期不仅未受影响,反而被委以重任,这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陈士榘的背景深厚,他出身于战场,长期担任参谋长职务。在解放战争期间,虽然他是华东野战军的参谋长,但他指挥过多个纵队独立作战,且战绩斐然,因而给人留下了颇为强势的印象。在他心中,毛主席的地位无可动摇,因为毛主席曾告诉他:“我们是一个‘山头’的。”作为从井冈山走出来的指挥官,陈士榘对毛主席的战略思想十分敬仰,这种情感根植于他心底。
然而在解放战争期间,陈士榘在担任参谋长时,由于对战斗情况的急迫反馈,越级向上级发送电报,这种做法在军中被视为对直属领导的一种不尊重,尤其是对负责华东战区的粟裕而言。陈老总得知这一情况后,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指出无论事情本身是否正确,越级汇报的做法都会给上级领导带来极大的困扰。
新中国成立后,陈士榘被调任为工程兵司令员,一干就是整整二十多年。在其领导下,工程兵在国防建设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他们在导弹发射基地和核试验基地的建设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尽管陈士榘是上将,且资历深厚,职务不低,但与同等级别的其他上将相比,他仍有不少差距。例如,李克农、萧克、邓华、宋任穷、王震、赵尔陆等人均被选为中央委员;而包括杨得志、韦国清、叶飞、甘泗淇等人在内的许多人被选为候补委员。他们都是大军区、军兵种及总部的主要负责人,而陈士榘却不在其中。
1966年,一场政治运动骤然降临,作为工程兵司令员的陈士榘坚定地执行了上级的命令,尽管许多老将接连被打倒,他在工作中也表现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在处理家庭给他带来的麻烦时,陈士榘能够果断制止,毫不留情地做出决策,因此在这场运动中他受到了相对较小的影响,甚至在1969年的九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由于八大会议上许多委员和候补委员遭到清退,需要进行重新选举。选举的原则明确规定了候选人的资格,主要来自各大军区、军兵种及总部的军政主官。这不仅促使陈士榘在党内的地位上升,也使他在军队内部的职务得到提升,被选为军委办公会议的成员。这一机构在九一三后成立,负责处理军委的日常事务,如果以现在的标准来看,他的地位几乎可以参与到军队的核心业务中。
然而到1975年,陈士榘却被免去职务,转任军委顾问,逐渐退居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