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周恩来在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期间,有一次前往学生宿舍进行视察。当他走到一个宿舍时,突然看到一群学员围着一名同学,不由得感到好奇,便凑过去一探究竟。
原来,那名学员正在表演一个名为“矮子吃长面”的小品,这是一场不依赖实物道具的表演。令周恩来意外的是,这位学员演得格外投入,面部表情与身体动作相得益彰,表演得活灵活现,俨然成了一个调皮的小丑。观众们被他的表演逗得前仰后合,笑声不断。
见周恩来站在一旁,大家立即站直身体,严肃致敬。那名表演的学员也慌忙站起来,迅速跑到周恩来面前,立正敬礼。
周恩来微笑着说道:“陈赓,你演得真好。我在南开大学时也曾演过戏,但绝对没你这么投入、这么生动。”
这次偶然的相遇,成了周恩来和陈赓的第一次见面。两人彼此印象深刻,而那个时候,陈赓丝毫未曾料到,这位眼前文质彬彬的“书生”,将来会成为他一生的亲密领导与战友。
之后,周恩来将陈赓调到了自己的身边工作。1925年,周恩来与邓颖超结婚时,特地让陈赓前往码头接邓颖超。然而,邓颖超并未按时抵达,陈赓等了许久,最后他匆匆回去时,却发现邓颖超已自行来到了。他感到有些尴尬,而邓颖超和周恩来倒是完全不以为意。
在黄埔军校,流传着一句话:“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快不过陈赓的腿。”这话形容的是几位军校学员的特点,其中陈赓的腿快速得无人能及。
1935年,陈赓背着“中正式步骑枪”,而这把枪上印着“中正”两个字,象征着蒋介石的名字。很少有人知道,陈赓并非只是背着蒋介石所赠的武器,他还曾背过蒋介石本人。
在1925年的东征战役中,部队在惠州遭遇失利,蒋介石一度陷入困境,眼看敌军已将其包围,他甚至萌生了自杀的念头。然而,陈赓毫不犹豫地背起蒋介石,冒着炮火将他安全带离战场。此举也让陈赓被视为蒋介石的“救命恩人”。
然而,随着时局的变化,陈赓与蒋介石的立场逐渐疏远。1933年,陈赓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尽管如此,蒋介石依然念及往日救命之恩,默许陈赓的同志将其营救出来。
在延安整风时,有人曾质疑陈赓:“如果当年你不救蒋介石,今天我们可能不需要这么多战争。”陈赓冷静地回答:“如果我不救他,蒋介石就会像廖仲恺那样成为烈士,我岂不是成了反革命?”
那人无言以对,只得悻悻离去。
1945年,陈赓在党的“七大”中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对于这个新职务,他并不清楚具体含义。于是,他走到毛主席面前,直接拍了拍毛主席的肩膀,问道:“主席,什么是候补委员?”
毛主席知道陈赓直率,没什么心机,便笑着说:“稍后给你解释,先拍照吧。”
然而,陈赓并不答应:“你现在就告诉我,候补委员是什么意思?”
旁边的同志看不下去,便劝道:“你等拍完照,我给你解释。”
最终,陈赓答应了,拍完照后便找到了那位同志,继续询问:“你给我解释一下,候补委员到底是个什么职务?”
那位同志调皮地笑着说:“你就是屁股上插了党参,成了候补委员!”
陈赓听后,心中似乎明白了,却也幽默地自嘲道:“你们以后可得尊重我,我现在可是屁股插了党参的候补委员,惹不起的。”
陈赓的幽默,赢得了周围人的大笑,大家都感受到他的风趣和与众不同。
由于他卓越的战功,1955年,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毛主席与陈赓的关系一向很好。在授衔时,毛主席开玩笑地对他说:“怎么样,陈赓,跟我干比跟蒋介石有出息吧?”
陈赓笑着回应:“我这个大将军衔,不是你给的,是李聚奎给的。”
毛主席一愣,问道:“怎么回事?”
陈赓解释道:“李聚奎是我多年的朋友。授衔前,我曾对他开玩笑说,自己如果没当过师长,恐怕无法晋升大将。结果李聚奎直接答应,说自己当过师长,我接替他。后来,徐立清真的找了他谈话,李聚奎也如实地说了。”
毛主席听后感到意外,而陈赓和李聚奎之间的友情也让他深感欣慰。
授衔后,陈赓调侃道:“别看我现在是大将,我以前可是风头一时无两,曾指挥过一位大将和两位上将。”
有些人不信,甚至开始查军史,结果发现陈赓确实没有吹牛。在1931年,他曾是鄂豫皖苏区12师师长,而许世友、徐海东、陈锡联等人,后来都成为了上将与大将,验证了陈赓所说的并非夸大其词。
陈赓的幽默、智慧与能力让周恩来十分欣赏。周恩来也曾公开表示,自己最喜欢的两位战将之一就是陈赓,另一位则是曾任新四军师长的彭雪枫。遗憾的是,彭雪枫英勇牺牲,而陈赓却幸存下来。
然而,随着长期的战斗与艰苦环境,陈赓的健康状况日渐堪忧,身体负担逐渐加重。1961年,年仅58岁的陈赓因病去世,许多老战友为此深感惋惜。他在上海去世后,周恩来亲自前往接他的骨灰,表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