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网络舆论中,雍正皇帝的形象常常被大众誉为一位勤政、英明的君主,甚至连那些对清朝历史抱有负面看法的人,也往往对雍正表达某种程度的钦佩与认可。可是,雍正皇帝的真实面貌究竟如何?让我们通过深入考察历史真相,还原出一个没有过多美化的雍正形象。
提起雍正,通常与他紧密相关的标签便是“勤政”。传说中,他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几乎都沉浸在批阅奏折中,甚至因过度劳累而去世。这样的形象,不仅让人感到敬佩,也令人同情。然而,当我们深入研究历史资料,真相却远非如此。在《雍正起居注》这部记录雍正日常事务的官方文献中,竟未曾找到他为勤政而几乎不眠不休的记载。根据从故宫所藏的清代宫中奏折及军机处的档案统计,雍正批阅奏折的数量和频率,甚至比不上他的儿子乾隆,且远远落后于嘉庆帝。更具讽刺意味的是,雍正自己曾在朱批中明确表示,批阅奏折对他而言并非什么困难的任务,甚至有时心情好便批上一些文字,心情不好时便草草了事。雍正曾自言自语道:“朕安闲怡乐,亦无政务缠身之苦。”从这些话语来看,雍正的日常生活与那种因“勤政”致劳累过度的刻板形象完全不同。显然,“勤政累死”这种说法,不过是后人对雍正改革政策的某种过度赞誉,经过时间的推移,渐渐地失去了实际依据。
雍正被大众喜爱,很大程度上源于电视剧《雍正王朝》的形象塑造。在剧中,雍正被描绘成一位严厉、英明且忠诚于国家的君主,许多人也因而把这些剧中的情节当作史实来解读,进而理所当然地认为雍正的每一行为都具有合理性与高尚动机。然而,历史学者深入研究清史后,却发现雍正身上的阴暗面难以忽视,尤其是在民族政策和对汉人态度方面,雍正存在着明显的歧视性。
例如,某年荆州发生了大规模的洪灾,当地的官员上报灾情时提到田地被淹、米价暴涨,百姓饱受困苦。然而,雍正对此的回应却极为冷酷。他不仅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赈灾措施,反而在批示中写道:“断不可如卑贱之汉民惊慌而断大众之心。”这种带有明显歧视意味的“卑贱之汉民”,充分暴露了他对汉人的轻视与不屑。雍正眼中的汉人,仿佛注定低人一等,这种偏见在封建帝王中其实并不常见。
在雍正对于人口买卖的态度上,更加令人震惊。他不仅立法支持人口买卖,还公开指责汉人不懂“主仆之分”,并表示满洲的风俗才是“上下尊卑、井然有序”的典范。雍正在他的九年谕旨中明确表示:“汉人家之奴仆,皆应世世子孙长远服役,此乃天经地义之事。”有些人提到雍正废除了贱籍,这实在是脱离了事实的空洞说辞。尽管他在某些领域实施过改革,但从根本上来说,他对汉人群体的歧视态度始终未曾改变。
关于“雍正为了百姓不惜得罪利益阶层”的说法,同样值得推敲。比如在雍正六年,铁岭县的三十余位百姓联合上诉,控诉新任知县高烈贪污腐败、横征暴敛,名义上多收三分税,实则加收五分,百姓痛苦不堪。依照《雍正王朝》中的形象设定,雍正应该毫不犹豫地为民做主,严厉惩治这个贪官。然而,事实却出乎意料,雍正对这些百姓的控诉并未给予关注,反而愤怒地在朱批中批评这些百姓为“刁民”和“棍徒”,对他们的冤屈全然不顾。他在批示中写道:“此等小民,不思安分守己,竟敢无端滋事,实乃可恶。”这种对百姓诉求的冷漠,与电视剧中的“为民请命”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外,雍正对于身边的宠臣田文镜也同样漠视百姓苦难。河南遭遇灾荒时,田文镜隐瞒灾情,并继续催征钱粮,导致百姓陷入极度困境。部分百姓不得不卖儿卖女以求生存。当事件曝光后,雍正不仅未对田文镜进行惩罚,反而为他开脱,称这些百姓自愿卖儿卖女,且这是“习惯之事”。他甚至不以为然地说道:“彼等小民,安于现状,卖儿卖女之事,亦非一日两日。”这一态度无疑暴露了他对百姓苦难的漠视,令人生疑他是否真如外界所说,心系百姓福祉。
雍正的政治手段极具权谋性质。他设立军机处,表面上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实则是为了集中权力,加强对朝廷的控制。在这一体制下,军机处的大臣只是皇帝的执行工具,几乎没有独立决策的权力,所有事务均由雍正一人决定。
在处理政敌问题上,雍正则显得极为冷酷无情。特别是他与几位参与夺嫡的亲王,如胤禩、胤禟等人的冲突,最后都以极其严酷的打压手段告终。胤禩被剥夺王爵并遭到软禁,最终死于非命;胤禟则被流放至西北,受尽苦难。雍正对待亲情的态度与对权力的渴望,使他在历史上留下了冷酷、无情的形象。
他对文人的打压也极为严苛。吕留良案就是其中的典型。吕留良因发表书籍,批评清朝的统治,雍正不仅对其进行了极其残酷的惩罚,甚至下令开棺戮尸,其家族成员也遭遇了同样的迫害,或被处死,或被流放。这一切表明,雍正对思想的压制,甚至到了极端的地步,这无疑阻碍了社会的文化进步。
尽管康熙帝曾评价雍正“喜怒无常”,且不少人认为他“刻薄寡恩”,然而,仍有一些人因电视剧中的“面冷心热”形象而推崇雍正,认为他是一位英明的帝王,把所有负面评价都归结为文官士绅的抹黑。曾有“朕就是这样的汉子”这样的名言流传,这句话也让很多人误认为雍正是位直率而坚毅的君主。但当我们审视他对汉人的轻蔑与对百姓痛苦的漠视时,便能意识到,这种“耿直”不过是一种不加掩饰的傲慢与冷酷。
历史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应当了解的真实过去。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仅凭电视剧和片面的网络传言,而应以更为客观、严谨的态度,深入研究丰富的史料,探索历史的真相。作为清朝历史上极具争议的统治者,雍正皇帝的政治遗产与历史评价,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与反思。
素材来源于@陈舞雩(y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