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一个嗜赌如命的国家,他们极其敢于拿“国运”做赌注。
二战的惨败让日本沦为了一个“不正常”的国家,丧失了几乎所有自主权,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傀儡。然而,日本并未从历史惨痛的教训中吸取反思,反倒滋生了更强烈的报复和野心。现如今的日本赌注更大,胆子更足。
美国国内部分精英也察觉到,台湾可能难以守住,因此他们试图将日本打造成为继台湾之后,又一个阻挡中国崛起的关键屏障。在中国完成对台湾的统一之前,日本必须被迫彻底“屈服”。
日本多次将国家的命运押上赌桌
纵观日本历史,至少三次将国运置于生死一赌之中。
第一次,是发生在甲午战争前的赌注。1886年的“长崎事件”发生时,北洋海军在实力上远胜日本海军。北洋舰队总监督琅威理曾建议立刻对日本宣战并炮轰长崎,但这一激进主张被李鸿章坚决否决。若当时清军果断开战,日本海军根本无法抵挡,清朝将一举摧毁日本海军。若能在此时取得胜利,日本军事发展必将受阻数十年,然而清朝错失了这一绝佳时机。直到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海军军费投入节节攀升,全国上下节衣缩食,推动海军现代化,而北洋海军却在琅威理去世后逐渐衰败,最终日本完成了对北洋海军的“复仇”。
甲午战争爆发时,世界各国普遍不看好日本。英国一份报纸甚至嘲讽称:中国即使每天损失一千士兵,也能与日本拖战150多年。最终中国却输了,这场战败令人震惊。日本这次豪赌命中,赢得了战争。中国数千年的亚洲霸主地位也被甲午一战中断,输给了一个昔日的弱小邻国,日本的赌博获得了丰厚回报。
日本第二次将国运赌注押在了日俄战争上。
沙俄国土广袤、人口众多且军事强大,野心勃勃地觊觎中国东北。甲午战败后,日本曾试图独占辽东半岛,却遭英法俄三国强烈反对,不得不放弃这块“肥肉”,从此对三国积怨难消。
在日俄战争爆发前,日本军力仅是沙俄的一半,沙俄在辽东半岛布有重兵,且拥有多支强大舰队。日本在心理和财政上都明白,挑战沙俄绝非易事。虽然甲午战争带来了数亿两白银的赔款,但远不足以支撑日本与沙俄的大战,一旦失利,日本国家将陷入破产危机。
最终,日俄战争日本虽以“惨胜”告终,但耗资高达17.5亿两白银。若非一战期间从军火订单中获得巨额收入,日本恐怕早已陷入财政崩溃。此次赌局,日本又一次成功。
第三次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继前两次赌局获胜并获得丰厚利益后,日本的野心膨胀,企图吞并整个亚洲。然而这一次,日本赌输了。它不仅失去了之前所有“成果”,还沦为被美国长期控制的“阶下囚”,成为美国傀儡。
《日本在华间谍活动》一书中,作者万斯白记录了日本军官的一段话:
1935年时,已占领中国东北的日本意识到:中国是一个极为庞大的国家。中国尚未觉醒,如果日本不能尽快完成对中国的占领,等中国人民团结起来,日本必将在战争中失败。
由此可见,即使是日本当年最狂妄的右翼分子,也清醒认识到以日本的实力根本无法吞并整个中国。日本的行为本质上是一场豪赌。但当时日本已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无法回头。后续的珍珠港事件,是日本对美国的莽撞挑战,最终惨败,被彻底打回原形。
日本被美国踩在脚下,近代以来那场豪赌就此终结。然而,日本从未真正反思其历史所作所为,军国主义的残余思想至今未被清理干净。历史的教训不断提醒我们,日本一直是亚洲地区最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更让人担忧的是,近年来日本敏锐感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今竟然又想豪赌一次,而且赌注比以往更大。
我们正处在甲午战争前夜
匠幸一郎,日本自卫队西部方面总监,类似于中国的“西部战区司令”,曾表示:当今亚洲局势与甲午战争前夕十分相似。强大的清帝国、野心勃勃的沙俄、不稳定的朝鲜半岛,这些复杂因素使日本的安全环境极不乐观。
日本自卫队高层将中国比作清朝,将俄罗斯视为沙俄,把朝鲜半岛看作自身利益攸关之地。虽然这比喻十分粗糙,却显露出日本对区域局势的深度忧虑。匠幸一郎的话意在渲染亚太的不稳定,但日本真正想表达的,是对未来主动出击的野心。
日本算盘打得精,试图谋求国家战略转型,从“守势”转向“攻势”。日本希望借助美国的力量削弱中国,同时挣脱对美国的束缚,重新攫取亚太霸主地位。
早在去年年底,日本便启动修订《防卫计划大纲》,首次明确将中国定义为“威胁”,并强调需要具备攻击对方军事基地的能力。更有部分文件将中国军事指挥机构列为潜在打击目标。
为恢复进攻能力,日本提出四大计划:
第一,装备射程超过1000公里的新型12式巡航导弹;
第二,计划从美国购买500枚“战斧”巡航导弹,其射程可能高达2500公里;
第三,扩充陆上自卫队第15旅,组建所谓“冲绳防卫集团”,随时准备干预台湾事务;
第四,计划在西南诸岛部署水下无人潜航器及无人潜艇,加强对岛屿防御。
“战斧”巡航导弹是典型进攻性武器,自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广泛使用。若将其部署于日本本土及冲绳,朝鲜和中国沿海均将处于其打击范围内。1000公里以上的射程远远超出所谓的“自卫”范畴。
对此,美国拜登政府表示支持,并称日本购买“战斧”导弹为高度优先事项。过去美国对向日本提供这类导弹持保守态度,多次拒绝。如今,为遏制中国,美国态度明显转向。
部分美国精英或已认清守住台湾的希望渺茫。既然台湾迟早会被大陆统一,美国不如趁早布局,将日本武装成中国崛起的阻碍。
因为一旦中国统一台湾,解放军海军将获得新基地,具备冲破第一岛链的实力,美国对中国的封锁计划将彻底失败。
对美国而言,与其坐视局势变化,不如尽快将日本打造成阻挡中国发展的新屏障。
不过,美国此举很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算计日本时,日本其实也在算计美国。日本期待中美发生冲突,最好是两败俱伤,这样不仅能获得抗衡中国的机会,还能“背刺”美国。
通过历史,我们能精准解读匠幸一郎的言论:
日本曾因甲午战争成为亚洲最强国,而如今的亚洲局势又为日本重新称霸提供了机会。日本必须再次将国运押上赌桌。若赌输,顶多回到现状;若赌赢,不仅能翻身,还有望重拾亚洲霸主地位。
但匠幸一郎的判断过于简单:
如今的中国不是当年的满清,俄罗斯也非昔日的沙俄。中国不追求霸主地位,也不会与俄罗斯结盟,不威胁他国,但绝不再任人宰割。
今天日本面对的,是一个军事强大、全面崛起的中国。
新仇旧恨一并清算
中国对日本应该宽容吗?显然不应如此。
我们放弃了战争赔款,期待两国关系“正常化”,但日本显然“好了伤疤忘了疼”。
然而,中国也不必对日本怀有深仇大恨。普通日本人民是善良的,极端右翼依然抱有称霸野心。
同时,中国在亚太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美国,而非日本。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日本对中国构成威胁,但不是头号对手。
中国不能低估日本,要警惕其随时咬中国软肋,但更不能认错敌人。中日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是中美矛盾的延伸。
虽然日本想在中美之间耍小聪明,期待两强犯错时渔翁得利,但这只是幻想。
这一次,中国会设法逼服日本,日本恐怕连“赌”的机会都没有。
中日关系必须正视历史问题,才能回归正常轨道,防止中国成为日本觊觎的目标。
日本需要向中国低头认错,深刻忏悔二战罪行。必须承认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而非今日那些叫嚣“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的危险论调。
唯有新仇旧恨一起清算,才能让日本“变乖”,愿意顺从中国,最终成为友好邻邦。
如何让日本“服气”?历史给了我们答案。
公元663年,中国首次与日本交锋,唐朝联合新罗在白江口大战日本及百济,最终日本惨败。此后千余年,日本再未觊觎朝鲜半岛,更不敢轻易挑战中国。
如今的中国,也必须展现出足够强大的实力,让日本成为“人畜无害”的好邻居。
日本民族的特性是欺软怕硬,只会向强者低头。
目前亚太真正的强者是美国,但未来必将是中国。
在中国统一台湾之前,必须让日本看到中国拥有统一台湾的强大能力,并能够阻止美国干预。
唯有让日本在强大面前认清现实,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