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左中右三派是如何进行总结和反思的
创始人
2025-09-19 19:04:02
0

上个世纪苏联的解体无疑是世界历史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它不仅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也改变了全球的政治格局。那时,世界局势错综复杂,许多政治人物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为了适应局势,披上了不同的面具,在历史的洪流中表演着各自的角色。随着局势逐渐平息,所有人开始放下顾虑,回顾这段历史,进行总结与反思。许多人在各自的立场与观点上,结合自己对事件的亲身体验与理解,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与分析。

从对苏联的态度来看,政治学者和领导人的立场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左派”、“中派”和“右派”。其中,右派的代表人物无疑是叶利钦。8月19日事件发生后,叶利钦果断运用总统权力,禁止了俄罗斯共产党的一切活动,并没收了其相关财产。此后,他又积极推动了明斯克三国协议的签订。在苏联解体的进程中,叶利钦无疑是一个决定性的关键人物。他代表了右翼政治势力,认为苏联的解体与制度的变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叶利钦坚信,俄罗斯应该拥抱西方,认为这条道路才是国家走向未来的正确选择。

在苏联解体后,叶利钦曾接受记者采访时,记者问他:“什么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你为什么要结束它?”叶利钦的回答充满了直白与讽刺,他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比作一块外表华丽的蛋糕,外观光鲜、气味诱人,但实际上吃起来味道平淡,而且代价极高。他形容,如果有人敢质疑这块蛋糕,立刻就会有一群人来恐吓、威胁,甚至暴力对待,给你带来终生难忘的苦痛。然而,尽管叶利钦发起了一系列经济改革,但他并未成功实现自己的理想。在俄罗斯,私有化改革遭遇了严重的失败,经济几乎崩溃,俄罗斯人民也未能如期享受到“牛奶与面包”的幸福生活。他曾反思道:“我和一些人曾经坚信,我们可以从过去那种灰色的、停滞的、集权的时代,直接跨入一个充满光明与富裕的未来。但现实却是,我们并未跨越那道鸿沟,你们每一个人所承受的痛苦,成了我内心的痛楚。”

与此同时,俄罗斯的左翼政治家和学者坚决捍卫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认为其在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他们反对叶利钦领导的民主派对苏联的颠覆,主张对苏联和苏共的错误进行反思和批判。最为资深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卡冈诺维奇,他曾是斯大林的亲密战友,并参加了十月革命。尽管他在1957年被赫鲁晓夫开除党籍,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立场。1990年10月,卡冈诺维奇已经97岁,虽然双目失明,但思维仍然非常清晰。当有记者采访他时,他表达了对当前一切批判和倒戈的痛心。他指出:“今天所有的争论几乎都是单向的,过去的领导者被妖魔化,所有的一切都被一口气推翻。那些忘记了历史的人,难道不应该想一想,我们曾是一个小党,只有四万党员,但通过革命,我们最终打败了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我们为什么能成功?因为我们有组织、有思想,我们找到了正确的道路,真正关注人民的愿望。”

曾经是戈尔巴乔夫重要助手的利加乔夫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主张苏联剧变的根源在于戈尔巴乔夫背弃了马列主义,放弃了党的正确方针。他认为,“这场改革本是一场骗局。”他指出,改革初期,人民曾怀有极大的希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改革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戈尔巴乔夫也未能逃脱不光彩的结局。高层的部分领导人背离了最初的目标,改变了现有的制度基础,而这正是社会解体的根源。

雷日科夫,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对改革失败深感痛心与愤怒。他认为,苏联的解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时代的变革、公开和暗藏的反对派,以及戈尔巴乔夫的领导缺陷等。他还指出,“有一些人曾到美国接受指示。”雷日科夫的愤怒,主要源自对党的背叛。他认为,是那些党内的领导者背叛了党,出卖了国家和人民。他毫不客气地批评戈尔巴乔夫为“一个喜欢背叛、屡屡出卖志同道合的人”的人。

在8月19事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克留奇科夫,则从克格勃的角度出发,认为苏联剧变是某些人的阴谋,他指责戈尔巴乔夫和雅科夫列夫是这场阴谋的主谋。他在军事法庭上依然坚称:“戈尔巴乔夫和雅科夫列夫不仅是改革的设计师,也是实施者,他们联合制定并执行了这场阴谋。”

中派学者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了折衷观点,他们认为对于过去的历史既不能完全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应该继承其中的精华部分,走一条新的道路。罗·麦德维杰夫便是这一派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曾是苏联时期的持不同证件者,在戈尔巴乔夫倡导改革后,成为苏共中央委员,解体后,他成了劳动人民党的领导人。他认为,苏联在社会建设方面确实有过巨大成就,如成功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很多社会主义价值观得以体现。然而,这种体制也有许多严重的缺陷,尤其是其国家社会主义的复杂性。

麦德维杰夫解释道,苏联的社会主义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体系,既包括了社会主义思想家的设想,也有国家资本主义和国家封建主义的成分。虽然这种体制在动员资源和完成重大项目上具有强大的能力,但它的弊端在于过度依赖行政手段,而不是经济手段。这使得苏联在冷战时期能够保持运转,但在全球政治环境变化时,却开始崩溃。

曾在戈尔巴乔夫身边工作了六年的切尔尼亚耶夫则持不同看法。他认为,苏维埃制度最大的贡献是将一个横跨八个时区、人口达到三亿的文盲国家转变成了世界上最具教育水平的国家。他认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尽管有其失误,却是防止国家崩溃的唯一正确道路。切尔尼亚耶夫为戈尔巴乔夫辩护时说道:“尽管他犯过错,也有过失算,但他始终未背离自己的使命。”

苏联解体已经过去了30多年,但它带来的余波依然影响深远。今天,当我们回顾这些当事人的总结与评价,尽管它们受到各自立场与利益的影响,但每个人的见解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相关内容

20世纪十大考古发现之首:...
20世纪十大考古发现之首:安阳殷墟,活人祭祀延续了600年 新知贺...
2025-09-19 09:06:03
艾米丽在上海的一天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艾米丽是比利时鲁汶大学法律专...
2025-09-19 09:05:50
浙江公园无动力游乐设备
在浙江的许多公园里,无动力游乐设备逐渐成为孩子们玩耍的热门选择。这...
2025-09-19 09:05:41
25希腊度假记-19:“一...
今天是返回的日子。 9点多出来,发现是阴天,天空中有大块儿的云。这...
2025-09-19 09:05:13
原创 ...
在全球四大人种体系中,白种人的分布范围是最广泛的,所占领的土地也最...
2025-09-19 09:05:07
8月福州市区CPI同比下降...
近日,国家统计局福州调查队发布今年8月福州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
2025-09-19 09:04:56
原创 ...
在山西省东部,坐落着一座古老的县城,名叫“平定”。据史书记载,这个...
2025-09-19 09:04:31
原创 ...
将整个犹太民族作为憎恨对象的反犹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分布最广、持续时...
2025-09-19 09:04:15
杨靖宇牺牲后笔记本被日伪军...
7月3日上午,尘封八十五载的杨靖宇笔记本档案在通化市档案馆首次公布...
2025-09-19 09:04:12

热门资讯

原创 “...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洪振海和“铁道游击队”的英雄事迹,并且强调了他们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与智慧。以下是我...
日本教科书,竟这样描述卢沟桥事... 2025年6月27日在北京拍摄的卢沟桥。新华社发(魏湜诺 摄) “1937年7月,日中两军在北京郊外...
原创 同... 编辑丨摸鱼的小哪吒 排版丨说书的李美人 首先,我们得弄清楚“登闻鼓”究竟是什么。大家想知道,古...
原创 为... 路西乌斯战役发生于公元378年,标志着罗马帝国晚期的一场决定性战斗。在这场战役中,罗马帝国东部的军队...
原创 为... 大家好,我是「鉴古知今阁」阁主!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
时政微视频丨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1937年7月7日,宛平城头一声炮响,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
原创 宋... 在宋朝的历史长河中,虽然涌现了许多名将,但要提到“用三支歪箭吓退敌军”的英雄人物,那非何灌莫属。 那...
原创 成... "拔山举鼎"源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籍长八尺余,力能扛
原创 娶... 西安出土古墓志引发的韩国网络骚动:真相揭秘 近日,西安出土的一块古墓志在韩国的网络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原创 国... 没有哪个成功是无缘无故的,也没有轻易获得的权力。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痕迹,往往都经过了岁月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