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堡车站,曾是老北京的第一座火车终点站。它见证了多个历史瞬间。义和团运动时期,车站被视为“洋人之物”,遭到义和团的肆意破坏,几乎被焚毁。之后,车站被英国人重建,并恢复了其功能。而在抗日战争时期,马家堡车站还发生过一件震惊日军的“事件”,这一事件由中共地下党精心策划,最后的结果更是出乎意料。
如今,马家堡火车站的遗址位于南三环外的马家堡村附近,马草河以北,车站北面离南三环较近,铁路的走向是东西向。进入20世纪60年代,站点仍能看到日军曾经废弃的旧铁道和车站的遗址,那段铁轨还是窄轨的样式。
当年的马家堡车站规模很小,只有三间简陋的平房和四名工作人员。它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列车的会车站。当时的站长叫许言午,表面上是日伪政府的工作人员,但其实他是潜伏在北京铁路系统中的中共地下党员。而扳道员申连科则身材魁梧,力大无穷,且也是一名积极的党组织成员。
1944年7月,正值北京的雨季。一天,申连科悄悄地对许言午说:“老许,车站的信号灯线路年久失修,每逢下雨就会有漏电的现象,信号灯会不定时变色,能否修理一下?”许言午听后立刻反应过来,想到了路局发来的通知,要求加强保护304次特别快车的安全,因为车上有重要的日军人物。
许言午深知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他微微一笑,低声对申连科说:“不用修了,这正好为我们提供了机会,打个漂亮的战役。”经过一番商议,两人策划了一个周密的计划,决定利用信号灯的问题,在304次列车上做文章。
7月11日,细雨纷飞。许言午和申连科紧张而密切地观察着304次列车的动向。当时钟指向7点,隐约听到远处传来的列车汽笛声,浓烟滚滚,列车以时速75公里的速度,威风凛凛地朝马家堡车站驶来。随着列车逐渐逼近,许言午迅速计算好列车的到达时间,向申连科发出信号。申连科立即打开引导列车通过的信号灯,同时将铁轨调到列车的安全停靠线上。
远处的司机看到信号灯示意正常,并没有减速。就在列车接近安全停靠线时,突然间,一声轰响,列车冲出了铁轨,车头猛地扎进了铁轨尽头的沙土里,顶部的烟囱露在外面。随后的车厢并没有停下来,车厢们像连锁反应般彼此撞击,车体撞击声和锅炉爆炸声混成一片,声响震耳欲聋。
申连科立刻撤离,许言午在观察到事故现场情况后也迅速撤退。304次列车这一重大事故迅速引起了日伪当局的震动!304次列车的第一节车厢是铁质的货运行李车厢,因此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第二节车厢是豪华的一等车厢,因其三道木梁结构,在后续二、三等铁质车厢猛烈撞击下,这节豪华车厢翻出轨道,车厢内的100多人全部当场丧命。
事故的消息传开后,许言午意识到自己可能暴露,他赶紧回到办公室取出雨衣,准备撤离。此时,伪警察闻讯赶到,已悄悄出现在车站,形势十分紧急。然而,伪警察并没有立即冲进办公室。突然,北京铁路局的警务处处长刘建章无意中走进了许言午的办公室。
两人对视了许久,刘建章气愤地一跺脚,说道:“你真糊涂!”听到这句话,许言午马上从后门溜走了。原来,许言午和刘建章是老朋友,两人曾在正定车站时有过一些私下交易,许言午清楚刘建章并不愿意为日本人效力。这一次,刘建章故意放了许言午一马。
此次事件的死亡人数中,除了日军的高官外,还有23名军官以及80多名日伪政府和铁路官员。事件一经传播,立刻震动了日伪华北当局,甚至波及到日本的大藏省。事发后,日军封锁了马家堡车站,并严令后续列车的车窗都要遮挡,禁止向外张望,同时调兵遣将,封锁车站内外,誓要缉拿“凶手”。
日伪当局发布通告,悬赏捉拿许言午和申连科等人。然而,许言午早已逃往解放区,向组织汇报了事故的经过。
半个月后,304次特快列车再次开往马家堡车站,再次发生了信号灯变色并且铁轨没有并轨的故障。这一次,日军司机及时发现并刹车,经过检查才发现是信号线路出了问题。经过这一调查,事件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日军最终认定上次的事故为技术故障。
为恢复车站的正常运营,日军不得不发出通知,重新召回许言午等老工人继续工作。许言午起初怀疑这是日军的诡计,但确认无误后,他毅然决定回到车站继续工作,并继续在北平铁路系统中开展地下党工作。
马家堡车站的脱轨撞车事件,虽不同于战场上的血腥厮杀,但其战果同样惊人。这次特殊的战斗,从发生到公开,经历了几十年,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党史工作者采访许言午并整理成文,最终公布于世。
马家堡事件是中共地下党员许言午与积极分子申连科,巧妙制造技术事故假象,成功摧毁日军列车的一次重要行动。许言午和申连科代表了无数抗战时期中共地下工作者,他们在特定的战线上,面对无数困难和随时可能丧命的危险,仍旧坚持斗争,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普通工作人员,我希望每一位走进这个纪念馆的中国人,都要牢记那些为了民族独立而英勇奋斗的英雄们。
——史海魅影,关注历史,让我们一起为英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