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曾宣称,南方人不应当成为宰相。然而,身为福建莆田人的蔡京,正是这样一位南方人,尽管他身处一个被看作不适任的区域,依然四度出任宰相,前后任期长达17年,堪称古今第一人,经历了四次兴衰,实属不易。
蔡京是受到司马光器重的官员,称之为“祸国之臣”或“奸臣恶人”似乎并不过分。尽管他被视为奸臣,但绝对不能否认他并非平庸之辈。在他担任宰相期间,引领了一系列社会救助的措施,可以说在这一领域,他是古今唯一。他所推行的居养院和安济坊,显然代表了北宋时期救济制度的巅峰,这一制度在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甚至超越了元、明、清三朝。正是依靠蔡京的眼光和能力,将社会救助活动进行了规模化和制度化,体现了他在封建时代的卓越见识。
米芾曾高度赞赏蔡京的书法,认为是当时的第一。而在宋徽宗的《听琴图》里,不仅画中描绘了蔡京(图中穿红衣的人物即是他),连题诗和跋文也都是出自蔡京之手,显示了他在文艺方面的造诣。
值得一提的是,蔡京还与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着亲戚关系,是她的表姐夫。而蔡京晚年的生活却非常悲惨,1126年,他在八十岁高龄时被贬往岭南的途中,于潭州(今湖南长沙)去世。1168年,他的后代将其遗骸运回,并安葬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溪南村埔缝自然村,葬礼规模宏大,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遇破坏。
如此一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在他的墓地,我经历了几个导航软件的搜索都无法找到。为了探个究竟,我驱车前往莆田仙游县枫亭镇溪南村,按百度地图上的地址寻找。
到达溪南村后,我向一位村民询问方向,他热心地给我指路。或许是担心我迷路,那位村民甚至骑着摩托车一路跟随,耐心指引我,因为路旁并没有任何指示牌,我在回头几次的路口间迷失了方向。
在谢过那位热心帮助我的村民后,我继续驱车开到村子的尽头,遇到了一个叉路口。这时,我又下车询问,一位正在劳动的阿姨告诉我该往左边走。于是我又继续前行,然而道路渐渐窄小,且为泥土铺成,我索性下车步行而去。
曾经在朝堂之上权倾一时、呼风唤雨的人物,如今因为其造成的祸国殃民之事,千年后仍旧只能在荒凉的山野中孤零零地栖息。与其堂兄蔡襄相比,蔡京的遭遇鲜明对比,蔡襄早已成为枫亭文化的名片,其陵园还被定为福建省的廉政教育基地。
沿着土路向上不久,我便发现蔡京的墓,尽管经过了一些修缮,周围依旧杂草丛生,显得十分凄凉。蔡京去世后四十余年,他的后代在此安葬,以此算作归根之地。
在他临终时,写下了一首总结人生的词:“八十一年往事,三千里外无家,孤身骨肉各天涯,遥望神州泪下。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追思往日谩繁华,到此翻成梦话。”其中,宣麻拜相曾是古代读书人最大的志向,但蔡京作为官员,未能真正为民服务、为国尽力,即使多次俯首于玉堂,又有什么意义呢?
莆田文化深厚而丰富,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人文的积淀。
声明:本文所涉及文献均取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