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自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开始,直到1279年南宋灭亡,历时319年。在这个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宋朝先后历经了晚唐五代百余年的战乱和动荡。赵匡胤的赵宋王朝从河东与两淮地区崛起,迅速打破了五代十国的地方割据局面,给中国带来了三百年相对稳定与繁荣的时光。无论是统一与偏安,还是富饶与衰弱,宋代都以独特的矛盾融合魅力,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相对成熟稳定的一面。宋代不仅奠定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根基,还包含了许多接近近现代城市文明的特征。宋史专家邓广铭曾说:“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巅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史中,堪称绝无仅有。”学者钱穆也指出:“论中国古今社会变迁,最为关键的便是宋代。宋代之前大体可以称之为古代中国,宋代之后则开启了中国社会的近代篇章。”因此,一些国内外学者甚至认为宋代是中国“近代早期”的起点。
那么,宋代这样一个文化包容、社会开放的朝代,是如何形成的呢?
公元960年,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推翻了后周政权,建立了北宋。北宋初年,政局相对平稳,统治者实行了“守内虚外”的方针,并通过加强中央集权来稳定国家局势。为实现这一目标,北宋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政策,建立了以文官政府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管理体系。这种政策不仅避免了晚唐五代的藩镇割据局面,还提升了士大夫阶层的地位。柳诒徵先生在《中国文化史》中提到:“宋朝的政治,实质上是士大夫政治,士大夫的手握政权,宦官与外戚的势力被极大削弱,宋代是唯一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实现这一点的朝代。”宋代重文的政策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发展,并将其调整得更加完善。具体来说,宋代废除了唐代的“公荐”和“行卷”制度,并设立了殿试制度,确保了科举的公平性。
宋代科举制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宋代消除了唐代时代门第与成绩并重的门阀制度,对所有考生一视同仁。宋太宗甚至下令排除宰相、执政等高官子弟,以便更多寒士通过公平竞争进入仕途。太宗淳化三年(992年)时曾发布诏令:“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其次,宋代还扩大了科举的招生范围,并增加了录取名额。据史料记载,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97年),科举录取人数为500人,而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这一数字跃升至1800余人。学者统计,两宋三百多年里,共举行了118次科举考试,录取进士115427人,年均录取数高达361人,是唐代年均录取人数的14倍。这一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与人才的流动,使大量知识分子得以进入政治决策核心,逐步形成了以文官为主导的领导阶层。
尽管宋代在军事力量和领土范围上并不强盛,但它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人文精神的朝代之一。根据史料,宋代的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前列,城市人口繁多,远超前朝。《梦粱录》中就有记载:“人烟稠密,城内外不下数十万户,百十万口。”宋代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口的频繁流动,这促进了商品流通,加速了市场的繁荣。北宋初年,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如兴修水利、鼓励开垦荒地,并通过奖惩机制激励农民生产积极性,这有效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复苏。南宋时期,随着大量人口南迁,农业技术和管理理念也随之南下,推动了南方农业的蓬勃发展。
农业的快速发展为工商业腾飞创造了条件。与唐代“重农抑商”的思想相对,宋代逐渐形成了“工商皆本”的理念,打破了旧有的农业中心观念。在这种新的经济模式下,“坊市合一”成为普遍的制度,这极大促进了市场的繁荣与经济的发展。唐代长安的坊市格局规定,商业活动仅限于白天的“市”,而住宅区的“坊”禁止商人开店。而在宋代,北宋的开封和南宋的临安等都城则允许商人开设商行,街道纵横交错,商铺林立,市场热闹非凡,市民生活充满活力。这种变化不仅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促进了宋代服装行业和手工业的繁荣。《西湖老人繁胜录》就曾记载,宋代不仅有大量专门从事缝纫和手工艺的作坊,还有各种与服装相关的商铺,如帽行、珠行等,商铺琳琅满目,商品丰富多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市民阶层逐渐兴起,并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与文化群体。面对消费经济的刺激,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日常所需,而更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逐渐形成了对文化娱乐的需求。这种需求不仅促进了艺术和文化的创新,也直接推动了女性服饰风尚的形成。
尽管有些学者将宋代视为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但宋代在文化艺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却是不可忽视的。学者邓广铭曾指出:“宋代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顶峰,超过了前代,也为后来的元明时代所难以超越。”尤其在儒学复兴的背景下,宋代的文化格局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儒、道、释三教思想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
在艺术领域,宋代的成就也极为显著,文学、哲学、绘画、书法、雕塑等各个领域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尤其是在宋词和宋画方面,宋代的成就堪称辉煌。宋词作为宋代文学的代表,历来与唐诗、元曲并列。宋代词人众多,作品数量庞大,创作风格多种多样,既有婉约派的细腻与柔美,也有豪放派的磅礴与豪迈。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她的词作温婉动人,充满了情感的细腻;而苏轼则以豪放派词人的身份,开创了豪放词风,赋予了宋词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气象。
宋代绘画艺术同样达到一个新的高峰,画院的设立为绘画艺术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宋代的绘画,不论是宫廷画、文人画,还是民间绘画,都在技法和表现力上达到了历史上的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