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大清真正的末代皇帝,死于1861年
创始人
2025-09-18 19:05:46
0

好的,我帮你改写了文章,保留原意且增加了细节,字数变化不大:

---

道光皇帝那段时间心情颇为烦躁,最大的烦恼就是两个儿子的储君之争——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到底谁才是更合适的继承人?这成为他头疼的难题。

奕詝和奕訢虽非同母所生,却长时间在同一屋檐下成长。因为奕詝十岁那年,他的生母孝全皇后早逝,临终前将奕詝托付给了道光的宠妃静皇贵妃,也正是奕訢的母亲。因此,这两兄弟从小便在静皇贵妃的悉心照料下如亲兄弟般长大,可以说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亲密无间。

他们的母亲都是道光深爱的女人,而这两位皇子在众多皇子中也被视作最有潜质的接班人。于是,清朝皇位继承的较量就在奕詝和奕訢之间逐渐白热化。

父亲最了解儿子。道光对这两个儿子的性格和能力有清晰的认识:皇四子奕詝性格温和贤良,而皇六子奕訢则聪颖过人。举个例子,赏赐物品时,奕詝总会让弟弟先挑选;读书时,奕詝早早起床刻苦攻读,而奕訢虽偶尔赖床,学习成绩却不落下风。

简单来说,一个胜在仁德,一个赢在才智。

不过,奕詝有个厉害的老师杜受田,多次为他出谋划策,提供助力。

有一次,道光带着皇子们去南苑猎场比试射箭。杜受田提醒奕詝:“四阿哥,您这次别轻易动手,尽量表现得慈悲,等皇上问起来,就说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不忍伤生,也不愿与弟弟们争胜。”

奕詝照办,果然皇帝听了很满意,笑着赞道:“我儿真有君子之度!”

随着道光年事渐高,奕詝和奕訢的暗斗愈发激烈,兄弟俩都时常向老师请教策略。

奕訢的老师见他才华横溢,劝他:“皇上问你什么,你都得答得头头是道,表现得自信满满,做个学霸没什么好怕的。”

而杜受田却告诉奕詝:“你比不过六爷的聪明才智,但若皇上说他年事已高,你就当众痛哭,表达孝顺之情。”

奕詝照做,赢得皇上的赞赏:“皇四子果然孝顺仁爱。”

到了道光三十年(1850年),终于有了定论。病重的道光召集重臣,宣布四年前秘密立下的诏书:皇四子奕詝被正式立为皇太子,而皇六子奕訢则封为亲王,即日后声名显赫的恭亲王。

当时内忧外患交织,紫禁城笼罩在浓重阴霾中,道光皇帝终于闭上了疲惫的双眼。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选定的储君,将成为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拥有实权的皇帝。

20岁的奕詝继位,翌年改元“咸丰”,寓意“四海丰盈,天下太平”。

清朝是否还能配得上如此吉祥的年号,尚待时间考验。但当时的咸丰,确实是位意气风发、充满贵族气质的年轻皇帝。

史书中记载,咸丰是清朝历代皇帝中文学修养最为出众的一位,批阅奏章文字颇具文采,被誉为“清朝十帝之文学,以文宗为最优。”

他还酷爱绘画,尤其擅长描绘人物、山水及骏马,现今故宫藏有他的几幅作品,艺术价值可与乾隆诗作媲美。

咸丰还是个戏迷。父亲道光服丧期间禁戏,他却私下召来戏班,摆弄刀枪剑戟。京剧正是在晚清时期大放异彩,风靡全国,这与咸丰的热情密不可分。

晚清野史多称咸丰荒淫好色。据传他宠爱四位汉族美女,赐号牡丹春、海棠春、杏花春、武陵春,被称为“四春”。

这些妃子身份特殊,不能正式进宫,咸丰便巧妙安排她们以“打更民妇”身份潜入圆明园。白天休息,夜晚换装担任皇宫的“打更”,得以接近皇帝。

还有一位山西来的寡妇,因其纤细的“三寸金莲”特别受宠,或许是对不缠足的满族女子感到审美疲劳。

这些传闻真伪难辨,但史料中咸丰后宫的另一面倒是清晰可见。

某年选秀女时,正值南方战乱,咸丰专注军务,忘了选秀事宜。宫中佳丽苦等多时,饥渴难耐,作为官宦人家的女儿,她们难忍宫中苦况,一位带头的女子放声大哭,众人纷纷响应。

太监急忙威胁:“尔等敢如此嚣张,不怕鞭笞吗?”

那女子反驳道:“如今太平军攻破金陵,天下动荡,皇上应关注将帅大事,而非沉迷女色幽禁佳人。我们宁死不惧鞭笞!”

太监急忙让她闭嘴。咸丰得知此事后,反倒佩服她的直率,随即下令将所有秀女放归,无一留下。

咸丰后宫中最著名的,是叶赫那拉氏的懿贵妃,即后来的慈禧太后。她正是通过选秀进入宫廷。

野史称慈禧家族与爱新觉罗有旧怨,最初只能做宫女,靠唱歌吸引咸丰宠爱,生下皇子载淳(同治帝)。

实则这故事难以自圆其说。满族贵族间确有仇怨,但从努尔哈赤起双方已频繁联姻,政治联姻尤为常见。历史上有十多位叶赫那拉嫔妃,慈禧只是其中一位,她入宫不久便封兰贵人。

慈禧并非靠歌艺得宠,而是凭才华。她文化修养较高,勤于辅助咸丰处理政务,逐渐积累政治影响力。

当时咸丰每日应对堆积如山奏章,来自四面八方的官员纷纷请求兵粮,几乎无暇沉浸后宫温柔乡。

慈禧则经常陪同批阅奏折,听他倾诉烦恼,虽然不正式干政,但耳濡目染,野心渐长。

咸丰尚不知,眼前这位佳人将掀起未来惊涛骇浪。

道光选奕詝,是盼其贤明;咸丰也曾立志做个好皇帝。

咸丰继承父亲的俭朴作风。

有次书房门损坏,官员建议换新门,他质问:“修门要5000两银子?这是造航母么?”官员慌忙更正:“不,是50两,门还没修,我脑子先被门挤了。”

衣服被烧破个窟窿,太监说不可再穿,他坚持补补:“物力艰难,弃之可惜,应适度修缮。”太监感动落泪,称赞主子俭德堪比古贤。

但天不遂人愿。

咸丰在位十一年,几乎每日都面对“水逆”,奏折如雪片般涌来,坏消息连连,无一日安宁。

他即位第八个月,黄河决堤,洪水肆虐六十余州县,北方房屋淹没倒塌,死伤无数。四川亦遭大地震,2万余人遇难。

咸丰最信任的老师杜受田外出赈灾时突发急病去世,令他悲痛不已。

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史上最大规模农民战争,将帝国推入深渊。

天灾人祸频发,咸丰两次发布罪己诏,自认“皆吾罪也”,向祖宗与百姓请罪,夜以继日处理政务。

晚清大臣张集馨曾写信称:咸丰深夜必让内监跪读奏报,重要奏章点灯披衣即批,急召大臣立刻办理,日常事务黎明时宣付军机,堪称时间管理大师。

他非迷恋享乐,而是被繁忙政务所缠身。

为抗太平军,他命弟恭亲王将乾隆年间铸造的金钟熔化为数千金条,送前线军费。推行征“厘金”税,加重商税,虽违祖制,却集中力量救急。

他忆及明朝崇祯,感慨:“天启本该亡国而不亡,崇祯不该亡国却亡。”

1853年,太平军攻陷南京,半壁江山染红。各地“捻军”、小刀会、三合会等起义蜂起,云南贵州等地亦有苗族、回族、彝族起义。

天下大乱如锅粥。

太平军北伐时,咸丰沉重叹息,自言“不当亡而亡”。

身陷危机的咸丰,面对史无前例变局,心愿不过“做个好人”。

1854年,太平军攻扬州,清军围城未果,奏请挖堤灌城,咸丰命令:“扬州可缓取,勿伤百姓。”

他未成为崇祯,但清朝仍苟延残喘半个世纪。一大原因,是他懂用人。

崇祯时代将多位英才错杀或逼自尽,咸丰则“治乱世,用重典”,整肃失职官员,为贤能腾出空间。

初起太平军时,广西官员还轻视洪秀全,称人数不过万,未成气候,结果太平军迅速攻至南京。

正规军八旗、绿营腐败无能,咸丰采纳建议,组建地方团练,由汉族绅士率农民武装抗敌。

他说:“朕用人一视同仁,无满汉之分。”任命四十余名团练大臣,含后成名将曾国藩。

曾国藩丁忧在家,受命组建湘军,成为救火队长。

咸丰命曾国藩速出兵,信中含嘲讽:“汝自夸才力,临事能否尽如所言?若做不到,岂不笑话天下?”

曾国藩只得披甲上阵。初战屡败,后学战术,终夺回太平军占领的武昌。

咸丰闻报大喜:“竟有书生能建奇功!”

湘军崛起,开启汉族重新夺权篇章,背后功劳归于咸丰默许。

虽内忧外患,咸丰仍抱整顿吏治理想。

即位伊始,他察觉官场弊端深重,叹:“弊习成风,难以扭转。”

大力重用肃顺等宗室,肃清朝堂腐败。

肃顺提出改革,包括削减八旗津贴。八旗子弟衣食无忧,不务生产,日渐腐败,战力下降。

肃顺任户部尚书后奏请取消八旗救济,触怒满清贵胄,咸丰暗中支持。

肃顺还查办滥发钞票引发的“五宇官号案”,揭发贪腐巨款千万两,涉及高层官员,包括奕訢。

1858年,清史最大科举舞弊案“戊午科场案”爆发。

顺天乡试录取的满族考生平龄,名列第七,实为二流子,考卷被发现被人为篡改。

调查后,平龄入狱不久死于非命。随后陈孚恩等彻查300份试卷,发现约50份存在问题,至少六分之一考生作弊。

咸丰震怒,支持严查,将涉案官员连根拔起,包括内阁大学士柏葰。

案发后,柏葰被判死刑。咸丰犹豫是否执行,肃顺断言科举关系国家根基,必须依法处死,促成执行。

柏葰等四人伏法,咸丰痛哭:“虽情有可原,但法不可违。”

此案震慑科场腐败,清朝直到科举废除,再无类似大案。

外忧亦加剧。

同年英法联军侵略,强迫清廷签订《天津条约》,后续交换批准文件引发冲突,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军队攻入大沽口。

咸丰将近30岁,风华正茂却身心俱疲。

学者认为1858年是清朝最危急时刻,曾未遭遇如此危机。

太平军攻势凶猛,江南大营溃败。

咸丰与曾国藩就战略分歧,咸丰欲救援江南,曾主张从中游着手,君臣矛盾显现。

英法联军重返北塘,逼近北京。

北京陷落前夕,咸丰以“木兰秋狝”之名,带嫔妃皇子逃至承德避暑山庄,史无前例的屈辱。

大臣潘祖荫劝谏:“国君若亡社稷,将往何处?”

《清稗类钞》记载,咸丰出京当日,安乐渡码头传来太监宫女齐声呼喊“安乐渡”,声声不绝。

五岁儿子载淳天真呼喊,不知变故,咸丰抱儿泪下:“今日无复有是矣。”

此刻,咸丰与北京诀别。

逃至热河行宫后,他放纵声色,习惯大变,有说法指他自求速死。

学界多认为他死于肺结核,31岁身形消瘦,咳血不断,却仍狂饮酗酒,借酒发泄怒气,连宠妃亦遭斥责。

1861年7月17日(农历8月22日),这位多难的天子在热河行宫结束了自己忧伤的生命。他曾努力挣扎,终究无力回天。

咸丰之后,清朝三代皇帝同治、光绪、宣统均为傀儡。咸丰因此成为爱新觉罗家族统治中国的最后一位实权君主,也可谓另一种意义上的“末代皇帝”。

他至死以为大清必亡,却不知清朝还苟延残喘五十年,只是帝国荣光不再,徒留刺骨寒冷。

---

参考文献:

[清] 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中华书局,1981年

赵尔巽等:《清史稿》,中华书局,1998年

茅海建:《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三联书店,2006年

喻大华:《咸丰皇帝》,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0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

---

如果需要更详细改写或者更口语化,随时告诉我!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科技尚未迈入高度发达阶段的古代,人们勇敢地踏上海洋,开辟新的航线...
2025-09-18 13:04:03
档案保存环境与设备管理:守...
档案,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信息的载体,其保存质量直接关系到信息的完整...
2025-09-18 13:03:28
原创 ...
一张老照片,一个人旧人物,一段老故事。 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一个搜...
2025-09-18 13:03:17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为何遭受惨...
对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一再受挫的原因,以往国内外史学界过于强调德军如何...
2025-09-18 13:03:16
原创 ...
很多人不理解,义和团成员看似“愚昧、落后”,为何能迫使西方列强放弃...
2025-09-18 13:03:14
原创 ...
1927年:毛泽东的革命启示 1927年,毛泽东已经34岁。这一年...
2025-09-18 13:03:08
原创 ...
大家好,我是新疆红泉堂。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新疆地区的红钱,特别是...
2025-09-18 13:02:57
原创 ...
在建国前,国共激烈对抗的岁月里,国民党顽固派因视野狭窄、未能准确识...
2025-09-18 13:02:42
泰国每年接待大量中国游客,...
当下,旅游已成为大众生活中愈发热门的休闲方式,喜欢踏上旅途、领略别...
2025-09-18 13:02:41

热门资讯

德宏州运动员王顺苍斩获全国铁人... 近日,2025年鄂州全国铁人三项冠军杯赛暨U系列冠军杯赛圆满落幕,由德宏州少体校输送的运动员王顺苍在...
原创 长... 当然!下面是我对文章的改写,保持了原有的主题和细节,但增加了一些描述和情感,语言上进行了润色: -...
终结三国时代的西晋为什么会迅速... 三国时代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璀璨的时代之一,曹魏、蜀汉、东吴三足鼎立,各路英雄齐登场,留下了许多佳话...
原创 刘... 好的,我会帮你保持原意,稍微扩展细节,整体字数变化不大地改写这篇文章。 ---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
原创 秦... 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经了五个重要阶段,从远古的旧石器时代起步,至今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纵观这漫长的岁...
原创 我... 封建王朝的名字在很多人心中都耳熟能详,但有一些由少数民族建立的非中原王朝,往往被遗忘或忽视,例如辽国...
原创 在... 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荆轲刺杀秦王嬴政的事件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传奇。公元前227...
原创 罗... 开国大将罗瑞卿,不仅是军队中的杰出指挥员,更是高级领导干部,他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性...
原创 明... 明朝初期,统治者对高丽国王的册封,涉及多个层面的考虑与深远影响。首先,为了理解这一问题,我们必须了解...
原创 美... 历史如同奔腾的河流,急速向前流淌,留下了无数耀眼的辉煌。浩如烟海的史书在时光的浪潮中屹立,经过岁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