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四川产粮区,在秦国手里能怼翻六国,为何诸葛亮连门都出不去?
创始人
2025-09-18 03:02:50
0

历史上,依托四川盆地建立政权的国家中,三国时期的蜀汉无疑是最具进取精神的一个。早期有诸葛亮发动的“六出祁山”,紧接着又是姜维发起的“九伐中原”,可以说战争贯穿了整个蜀汉的历史主线。单看诸葛亮的北伐行动,从228年到234年,短短六年间,除了唯一一次被动抵御曹真的进攻外,其余五次全是蜀汉主动向曹魏挑起战端,积极主动的程度可见一斑。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争自然离不开充足的粮食和后勤保障。理论上来说,蜀军守着富饶的成都平原,这片优质产粮区,吃穿不该成问题。然而,从历次北伐的结果看,反倒是“粮草”问题让诸葛亮愁得头发都白了,眼睛也操碎了。第三次北伐时,蜀军虽然攻下了武都、阴平二郡,但由于粮食供应不足,无法长时间占领,只得主动撤退。第四次北伐时,粮草运输责任人李严运粮失误,为掩盖过失,竟上书刘禅请求召回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更是陷入僵局,蜀军与魏军对峙之际,司马懿精准预判蜀军会陷入粮草危机,采取拖延战术,最终不仅令蜀军不得不撤退,还见证了诸葛亮因劳累过度而病逝的悲剧。

这就引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同样占据着四川这块优质产粮区,为何战国时期以此为根基的秦国能统一天下,而400多年后的诸葛亮却屡屡被曹魏守住的秦岭防线所阻?

蜀汉的核心区域益州,约当今四川、重庆一带,涵盖了成都平原、川中丘陵和川东谷地三大片宜耕区。北部的汉中地区,位于大巴山与秦岭之间,也具备良好的农业条件。

从考古发现来看,四川盆地的开发历史相当悠久。1995年,在成都宝墩古城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碳化的稻谷、粟和黍这三种农作物。2013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也出土了同类农作物,且稻谷的比例明显高于粟和黍。这表明,早在4000年前,古蜀人就普遍种植高产的水稻,将大米作为主要食粮。这一农业成果极具意义!

要知道,战国时期稻谷产量非常低,即便是稻米盛产的楚国,米饭也主要是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普通百姓多食用粗糙的小米和麦饭。而蜀地则很可能早已实现了普通民众“米饭自由”,这一点显示了古蜀农业的先进。

四川盆地的第二轮大规模开发则由秦人完成。秦国在秦惠文王时期,凭借其前任秦孝公和商鞅二十多年的变法红利,国力强盛,逐渐在山东六国竞争中占据优势。而同期的蜀地则四分五裂,主要有巴国、蜀国、苴国和充国四股势力,内战频繁。苴国因不堪纷争,主动成为秦国的带路党,呼吁秦国干预蜀地内政。

秦国的决策层对此展开激烈讨论。名将司马错提出两点极具战略眼光的见解:

第一,“取其地足以广国,得其财足以富民”,也就是说,南扩疆土不仅扩大秦国的生存空间,也能获取蜀地的财富和人口资源。战国时期,扩张土地和人口是战争的根本,司马错的话精准击中要害,深得秦惠文王赞同。

第二,“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司马错将视野放远,认为掌握蜀地是包围楚国的关键步骤。这种战略布局为后来的秦始皇灭楚奠定了坚实基础。

秦惠文王决定出兵,秦军几乎无阻力地平推进攻蜀地。

这里要插播一个有趣的古代工程故事——“五丁开山”修路项目。

自古以来,由关中入蜀的道路因秦岭和大巴山阻隔极为艰险,李白诗中说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正是明证。值得注意的是,李白生活于唐代,中唐时期的道路状况仍是如此艰难。由此可见,秦军进攻蜀地所面对的崎岖山路是何等险阻。

秦惠文王对此十分头疼,但他灵机一动,决定利用文化优势,玩一个“骗术”。据说,秦国雕刻了几头巨大的石牛,牛屁股里藏着金子,称之为能拉“金粑粑”的神牛,准备送给蜀王为礼物。但由于蜀地山高路险,快递无法送达。蜀国使者回去后,蜀王为迎接神牛,命令五名壮丁开山辟路,结果这条路成为秦军攻蜀的主通道,人称“金牛道”。这个传说虽带传奇色彩,但体现了秦国对蜀地交通的重视。

秦国不仅修筑交通路网,还派遣水利专家李冰担任蜀郡太守,勘测河流,修建都江堰,成功将岷江的洪水改造为成都平原300万亩农田的灌溉水源。

有了这套后勤保障,秦国以关中为基地,凭借汉中和四川作为强大后方,储备人口和粮食,战争潜力远超其他六国。

因此,蜀地才得以成为后世闻名的“天府之国”。

秦国开发蜀地的优势,很快在长平之战中显露无疑。

公元前262年,秦军攻韩,赵国也卷入战事。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军在长平激战,赵军惨败,四十五万人或战死或被活埋,元气大伤。

赵国战时主将廉颇主张坚守,凭老将耐性和坚固防御,拖延了两年多,秦军几乎未能取得大进展。然而,粮食成了赵国的硬伤。

反观秦军,虽身处长途补给线,却能源源不断地从陕西、山西调粮供应前线。

赵国决策层意识到拖下去只会饿死,于是换上年轻主将赵括,赌上一切,结果不言自明。

这场战役的胜负,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秦国已经成型的入蜀交通网之上。

同样依赖这张交通网的,还有几十年后依靠“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战术成名的刘邦和韩信。

汉元年四月,刘邦进入汉中,四个月后就攻入关中,开启了定三秦的战争。想象一下,这么短时间内,刘邦几乎无暇构建完善的军粮系统,只能简单征调兵力。

幸运的是,当时的关中处于“三秦王”割据的碎片化状态,外部更是各路割据势力,韩信趁机吞并关中,轻松取得优势。

相比之下,诸葛亮的悲剧在于,他管理下的蜀汉既无秦国那样雄厚的基础,也缺乏刘邦那样的战略机遇。

首先,蜀汉并不完全掌控从汉中穿越秦岭的交通路线。

内部决策层对进攻路线分歧严重,矛盾的爆发点就是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魏延计划带1万兵力,从秦岭最东的子午谷突进,半数作战,半数专职后勤,一举夺取长安,然后乘胜扩张关中全境。这种大胆策略有很大风险,一旦后路被切断,补给断绝,军队将陷入困境。

诸葛亮则主张稳妥路线,参考韩信的路线进攻,避免冒险。这反映了诸葛亮面对曹魏强敌选择保守的战略考量。

第一次北伐开局良好,借赵云之名由斜谷出兵,牵制魏军主力。诸葛亮率主力由祁山道攻入陇西。

为何选择陇西?陇西南北被陇山阻隔,东西又有秦岭围绕,形势较为封闭,加之魏军被赵云牵制,兵力相对薄弱,蜀军有兵力优势。

占领陇西后,可向东沿渭河进攻关中,向西则可通过河西走廊联络羌族兵源,形成战线优势。诸葛亮的战略精心考量,十分聪明。

但关键在于,街亭守军马谡失职导致补给线被断,北伐失败。

此后,魏军利用时间差,拖延战术屡屡奏效,稳固防线。

早在曹操时期,就意识到蜀军占据秦岭南路的弊端,便实施人口迁移政策,疏空汉中和秦岭北路的居民,使蜀军难以取得后勤保障。

第三次北伐夺取的武都、阴平二郡,更像是魏军主动放弃。当地人口已迁出,无粮可用,蜀军难以久守,只能撤退。

司马懿更是将拖延战术练到了极致,稳坐阵地,任由诸葛亮叫嚷和挑战,最终耗尽了蜀军的粮草和士气。

为解决粮草运输难题,诸葛亮使出浑身解数:

首先,传说中的“木牛流马”,据专家推测是一种改良独轮车,适应山地崎岖路况,用于运送粮草。

其次,利用四川和云南盛产的矮种“果下马”运输粮食,这种马体型矮小,重心低,非常适合山路运输,后来还成为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运输工具。如今“果下马”更多作为旅游体验项目,供儿童骑乘。

第三,实行屯田制度,组织军队或占领区农民耕作,缓解军粮压力。这并非诸葛亮独创,曹操、司马懿乃至汉武帝都曾用过类似方法,现代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可视为古代屯田的传承。

尽管诸葛亮费尽心思,但在当时的交通技术条件下,蜀道“难于上青天”的现实难以突破。缺乏充足后勤支持,面对强大的曹魏防线,注定了诸葛亮无法复制秦朝和刘邦的成功。

由此可见,一个人想要成功,除了个人努力,时运同样关键。就像我们80后、90后,生活在买车买房压力大的年代,房贷的重担无论愿不愿意,都成了现实。

于是,社会上便兴起了“躺平”、“佛系”等流行语,反映出年轻人在压力面前的无奈与调侃。

相关内容

四川旅游3-4天攻略九寨沟...
【四川旅游3天怎么玩?超详细攻略带你嗨翻天府,避坑省钱两不误!】 ...
2025-09-18 00:42:58
探索冰岛维克黑沙滩玄武岩柱...
在北大西洋的孤岛上,冰岛以其奇特的火山地貌、冰川河流和荒原风光闻名...
2025-09-18 00:41:37
游客反映青海一酒店矿泉水瓶...
9月17日,来自北京的白女士向封面新闻反映,10日在青海旅游时,入...
2025-09-18 00:40:12
原创 ...
泰国旅游业正在经历显著复苏,旅游和体育部宣布,今年外国游客人数已超...
2025-09-18 00:38:29
原创 ...
当然可以,我会帮你保持原文的意思不变,同时丰富细节和表达,让文章更...
2025-09-18 00:33:06
原创 ...
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晁盖和王伦并未列席,尽管他们在《大宋宣和遗事》和...
2025-09-18 00:32:42
原创 ...
引言:古战场上的地理决定命运 自古以来,战争的焦点常常聚集在奇谋猛...
2025-09-18 00:32:22
原创 ...
林则徐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位高达一品,曾先后担任湖...
2025-09-18 00:32:07
原创 ...
许多人或许都看过抗日题材的影视剧,不论剧情如何发展,总能听到从日本...
2025-09-18 00:31:57

热门资讯

原创 隋... 在《隋唐演义》中,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讲述了魏徵、徐茂公等四十六位英雄豪杰,在贾家楼的聚会中歃血为...
原创 司... 在三国时期,战火纷飞,各方势力割据一方,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然而,历史的走向却出乎了...
原创 裕... 在上世纪30年代,世界逐渐陷入了二战的阴影之中。纳粹德国通过闪击波兰作为开端,开启了对欧洲的侵略征程...
原创 郭... 1925年11月发生的奉军将领郭松龄倒戈事件,堪称北洋军阀时代荒诞性的一次极致展示。整场背叛与倒戈交...
原创 南...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阶段,横跨东晋十六国至隋朝的变革。它从420年开始,直到589年结束...
原创 龙... 当然,下面是对你这段文章的改写版本,保持原意的同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每段字数和语义都尽量接近原文:...
原创 秦... 当然可以!我帮你把这段文章的每一段内容都保持原意,重新润色改写,并适当增加一些细节描述,整体字数变化...
原创 回... 戈尔巴乔夫去世,享年91岁。想要全面了解他的传奇一生,首先需要掌握他的基本生平背景。1931年3月2...
原创 蒙... 元朝皇帝的陵墓一直笼罩着神秘的面纱,直到今天,没有一座元朝皇帝的墓地被确切发现。这背后的原因,主要与...
原创 李... 好的,我来帮你把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总字数变化不大。 --- 一九六五年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