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回顾戈尔巴乔夫一生:苏联的罪人、自由民主引路人、失败的改革者
创始人
2025-09-18 04:32:11
0

戈尔巴乔夫去世,享年91岁。想要全面了解他的传奇一生,首先需要掌握他的基本生平背景。1931年3月2日,戈尔巴乔夫出生于苏联时期的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二战结束后,他考入莫斯科大学政法系,专攻法律。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的斯塔夫罗波尔,开始从事宣传工作,随后逐步进入苏联体制内,逐步攀升官职。

到了1960年代,戈尔巴乔夫成功担任了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党委第一书记。在安德罗波夫等重要人物的帮助下,1978年他调入莫斯科,进入中央委员会,负责农业工作,担任中央书记。1982年苏共二十六大召开时,戈尔巴乔夫晋升为政治局候补委员,随后在安德罗波夫总书记的提携下,成为正式政治局委员。

1985年3月10日,政治局讨论新任总书记的人选,时任外长葛罗米柯首推戈尔巴乔夫作为候选人。次日,中央委员会紧急会议上,戈尔巴乔夫被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那时他刚满54岁,迅速登上了苏联最高权力的巅峰,并开启了持续七年的改革历程,最终却见证了苏联的解体和政权的瓦解。

回顾戈尔巴乔夫在苏联时代的经历,如何评价他成为最复杂、争议最激烈的话题。54岁登顶的他,不仅解散了苏联,也让外界对他的评价分为多个阵营。有观点认为他是苏联的罪人和社会主义的叛徒,也有人称他是俄罗斯民族的解放者和自由的引领者,还有人认为他是改革的失败者。

首先,有一部分人认为戈尔巴乔夫是苏联的罪人,是社会主义的背叛者。这一观点主要来自两类人群:一是曾被戈尔巴乔夫改革打压的苏共领导层和党员干部,代表人物是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久加诺夫曾是改革的坚决反对者,苏联解体后,他依然活跃于俄罗斯政坛,持续抨击戈尔巴乔夫,称解散苏联是他的最大罪行。另一类则是戈尔巴乔夫曾经的亲密助手,如利加乔夫、雷日科夫和博尔金等人,这些昔日的盟友对苏联解体深感痛心不满。此外,还有不少中国学者,如中国社科院的李慎明等,也坚定认为戈尔巴乔夫是社会主义的叛徒。

其次,在当今俄罗斯及西方社会,持有戈尔巴乔夫是民族解放者和自由引路人的观点相当普遍。西方人士及亲西方的俄罗斯人认为,斯大林时代确立的高度中央集权体制扼杀了社会活力和民众声音。克格勃通过在公共及私人场合安装窃听器,监控民众,打压异见知识分子,这些做法违背了人权和宪法保障的自由。戈尔巴乔夫顺应了时代潮流,主动放弃既得利益,成为推动自由民主的关键人物,被视为俄罗斯民族的救世主和民主道路的开拓者。

第三,还有一派观点认为,戈尔巴乔夫是改革的失败者。这些人主张,争论他的意识形态对错不如实事求是地分析他如何在七年内让苏联土崩瓦解。他们指出,戈尔巴乔夫采取快速改革释放了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这些问题短时间内难以解决,反而导致社会动荡。党内外反对势力开始聚集,以叶利钦为首的反对派崛起,立志推翻戈尔巴乔夫,最终促成苏联解体。对他们来说,叶利钦、纳扎尔巴耶夫等地方领袖的心态就是“宁为鸡首不为牛后”,渴望摆脱莫斯科的控制,拥有自主权力。

作为研究戈尔巴乔夫二十多年并出版多部著作的学者,我认为对戈尔巴乔夫的评价可以浓缩为一句话:“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首先,需要纠正一个误区:很多人称戈尔巴乔夫为叛徒,但这种说法难以成立。1985年3月10日,政治局提名戈尔巴乔夫为总书记候选人,中央全会一致通过。这时戈尔巴乔夫才54岁,能在高度集权且等级森严的苏联体制中从农家子弟一路攀升至顶峰,绝非易事。他在权力巅峰时刻,绝不会蓄意毁掉党和国家。戈尔巴乔夫被称为叛徒、间谍,主要源自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评价。

1984年,戈尔巴乔夫作为政治局领导人率团访问英国,撒切尔夫人接见他后立即致电美国总统里根,称戈尔巴乔夫是苏共高层唯一能与西方领导人打交道的人,必须支持他。1985年里根与戈尔巴乔夫会面后,也向撒切尔确认戈尔巴乔夫确实是能对话的伙伴。正因如此,戈尔巴乔夫才被西方某些势力视为“内奸”或“间谍”。事实上,他初登权力顶峰时,不可能打算摧毁自己的平台。

1986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苏,戈尔巴乔夫亲自接见他。会谈后,尼克松向外界称赞戈尔巴乔夫是位非常强硬的人,坚信他能够将苏联建设得更加强大。尼克松的认可进一步说明,戈尔巴乔夫不可能自始就是叛徒。后来戈尔巴乔夫推行改革,改革释放的各种矛盾和力量最终超出他掌控,导致苏联走向解体。

其次,关于戈尔巴乔夫的能力问题,有人认为他是改革的失败者,这评价较为贴切。戈尔巴乔夫“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他自信能驾驭改革进程,认为靠人格魅力能稳住局面。1987年起,他逐步排除党内异己,清除苏共党组织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1990年2月,他提出苏共应主动放弃宪法中赋予的执政党地位,改为通过竞选获取执政资格。苏共中央同意修改宪法,3月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联首任总统。

可惜他忽略了权力来源——是苏共赋予了他威望与权力,而非他给予苏共生存希望。剥夺苏共执政地位后,他成了孤家寡人,政令难以传达,中央权威崩塌。克里姆林宫外,纳扎尔巴耶夫、舒什科维奇、克拉夫丘克、叶利钦等各地反对派纷纷崛起,逐步蚕食中央权力。

这让人联想到斯大林当年对1936年宪法中允许加盟共和国自由退出联盟条款的忧虑。虽然苏联名义上是联邦制,但苏共通过民主集中制牢牢掌控各加盟共和国,保障中央集权。戈尔巴乔夫拆解这一体制,实质上摧毁了苏联的根基,也使自己陷入孤立无援。

第三,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还有西方势力的深度渗透。自1917年十月革命以来,西方国家对苏联一直充满敌意。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誓言要“冻死北极熊”,建立从摩尔曼斯克到黑海的防线,虽然未能实现,但美国在1947年成立中央情报局后,将二战时期的宣传和渗透手段用于对付苏联。大量地下出版物、自由电台广播持续对苏联社会进行渗透与颠覆。

冷战期间,苏联多次发生飞行员叛逃事件,异议作家被驱逐,背后多为美国情报机构操作。作为战后第一代大学生,戈尔巴乔夫对西方理念较为接受,欣赏自由民主,因此执政后为树立形象,采取了一系列宽松举措。

首先,他释放了持不同政见者,包括苏联氢弹之父萨哈罗夫。这些被释放者迅速在知识界和教育界聚集,形成强大的反对力量。其次,戈尔巴乔夫推动政治体制改革,设立苏联人民代表大会,让这些反对派通过合法渠道批评苏共和中央政府。最后,他在外交上积极与西方领导人如里根、撒切尔和科尔会晤,视他们为理想的大国领导者。据办公室主任博尔金回忆,戈尔巴乔夫对西方领袖颇有好感,甚至在访问瑞典后感叹其高福利社会是社会主义典范。

这种精神认同让他以西方为蓝本推行改革。西方的鼓励和支持使戈尔巴乔夫在1990年3月将苏共剔除出政治舞台,7月召开苏共二十八大彻底放弃民主集中制,苏共变为自由散漫的政治俱乐部。正因如此,瑞典当年授予戈尔巴乔夫诺贝尔和平奖以示肯定。

总的来说,由于篇幅所限,暂时无法对戈尔巴乔夫做出更深刻、细致的评价。如果你感兴趣,我们可以安排更多讨论,或参考我已经出版的四本专著,对这位历史人物进行更全面的剖析。

相关内容

四川旅游3-4天攻略九寨沟...
【四川旅游3天怎么玩?超详细攻略带你嗨翻天府,避坑省钱两不误!】 ...
2025-09-18 00:42:58
探索冰岛维克黑沙滩玄武岩柱...
在北大西洋的孤岛上,冰岛以其奇特的火山地貌、冰川河流和荒原风光闻名...
2025-09-18 00:41:37
游客反映青海一酒店矿泉水瓶...
9月17日,来自北京的白女士向封面新闻反映,10日在青海旅游时,入...
2025-09-18 00:40:12
原创 ...
泰国旅游业正在经历显著复苏,旅游和体育部宣布,今年外国游客人数已超...
2025-09-18 00:38:29
原创 ...
当然可以,我会帮你保持原文的意思不变,同时丰富细节和表达,让文章更...
2025-09-18 00:33:06
原创 ...
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晁盖和王伦并未列席,尽管他们在《大宋宣和遗事》和...
2025-09-18 00:32:42
原创 ...
引言:古战场上的地理决定命运 自古以来,战争的焦点常常聚集在奇谋猛...
2025-09-18 00:32:22
原创 ...
林则徐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位高达一品,曾先后担任湖...
2025-09-18 00:32:07
原创 ...
许多人或许都看过抗日题材的影视剧,不论剧情如何发展,总能听到从日本...
2025-09-18 00:31:57

热门资讯

原创 男...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这个人,正是一位身处新中国,却依旧心系清朝的“皇室遗孤”。 在广州有这样一位奇特的...
原创 此... 当然,没问题!我帮你把这篇文章重新改写一遍,保持每段的原意不变,并且增加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丰富。...
“唐风万里:多元交融开放的盛世... 6月27日下午,由国家文物局、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主办的“唐风万里:多元交融开放的盛世”展览在香...
原创 唐... 坊市制度,源于中国封建时期的城市管理体制。它是朝廷对城市进行规划与市场管理的方式,形成了较为系统化的...
原创 明...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欧洲的面积与中国差不多,然而始终未曾实现统一?这一问题的答案...
原创 汉... 汉末的动荡局势 东汉末年,时局动荡,天下大乱。朝廷中央,宦官与权臣把持皇权,地方上则由世族与官员组成...
原创 被... 遵义位于云贵高原的北部,是贵州省的第二大城市。由于其战略性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成为了兵家争夺的重要地...
原创 明... 阅兵的消息终于尘埃落定!9月3日,解放军的仪仗队以及各式装备方阵将齐聚天安门广场,盛大举行阅兵仪式,...
原创 张... 好的,我会保持文章的语义和大致字数,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改写如下: --- 1938年4月1日,正...
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不娶京娘? 编辑 | 趙英雄 赵匡胤之所以选择不与京娘结为连理,其深层动机在于坚守自己的道德立场和形象。在当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