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树,点击上方“关注”,每天为您带来精彩的历史故事和真实历史事件的深度解析。
蔑儿吉角·纳牙阿,生卒年不详,隶属巴林氏部落,他的父亲失儿古额秃曾是巴林的部长。太祖成吉思汗曾亲自率军征服泰亦赤兀部,战斗发生在答兰巴泐渚纳之地。纳牙阿的父亲失儿古额秃率领两子阿剌黑、纳牙阿以及族人向太祖投降。根据《史集》记载,纳牙阿活到了120岁,是成吉思汗麾下最长寿的将领之一。纳牙阿不仅勇猛善战,还被称为“二牛之力”,即具备能够拖动两头牛的超强体力。作为成吉思汗的亲卫长,他的战斗力可谓无与伦比,堪称战场上的顶尖人物。
巴林部是大蒙古汗国的核心部族之一。纳牙阿曾是泰亦赤兀部酋长塔儿忽台的部下,而塔儿忽台在纳牙阿心目中是深受尊敬的领导。虽然泰亦赤兀部在蒙古大军的进攻下失败,但纳牙阿仍表现出对塔儿忽台的忠诚,他将塔儿忽台放走。之后,纳牙阿向成吉思汗告知此事,成吉思汗不仅没有因此而责怪他,反而十分欣赏纳牙阿的忠诚,称赞他明理且知礼,并表示未来将委任他承担重任。纳牙阿的长子阿里黑巴罢和长孙阔阔出都从事了蒙古的征战,并有不小的军功,后代也在伊尔汗国中任职,声望极高。
1204年,成吉思汗发动攻势,击败了乃蛮部,太阳汗在战斗中伤重不治身亡。太阳汗的部下蔑儿乞酋长答亦儿兀孙因为害怕太祖的威势,决定投降,并将自己的女儿——后来的太祖忽兰皇后送给了纳牙阿,作为表示降服的礼物。当时,由于道路阻塞,忽兰皇后在纳牙阿的军营中停留了三天。成吉思汗对纳牙阿的举动产生了怀疑,以为他可能有私情,决定首先审问忽兰皇后。皇后解释道:“当时路途不通,纳牙阿虽为大汗的亲信大官,但因事急不得不暂时接待我三日,否则大事难以成就。”经过查证,成吉思汗确认忽兰皇后确实是处子之身,这才彻底打消了疑虑,反而更加信任了纳牙阿。
在蒙古帝国建立后的1206年,纳牙阿被授予了“中军万户”这一荣誉,成为一万怯薛军的最高统帅,位列开国八十八功臣中的第三十二位。太祖成吉思汗即位时,特别封纳牙阿的父亲为本部的左千户,并将纳牙阿任命为中军万户,仅次于太师国王木华黎。第二年,由于林木万户豁尔赤的选美事件导致秃马惕部的叛乱,太祖命令纳牙阿出征平乱。然而,纳牙阿因病未能及时起程,太祖便将任务交给太后的养子博尔忽。未曾料到,博尔忽竟在战斗中战死。待纳牙阿恢复健康后,他亲自率军平定叛乱,为博尔忽复仇。
作为中军万户,纳牙阿统领着一支精锐的怯薛军。那么,这支军队的构成是什么呢?实际上,蒙古的军制起源较为简单,但随着蒙古的壮大,逐渐形成了有序的体系。最初,蒙古诸部的所有男子自十五岁至七十岁,均会被编入军队。随着成吉思汗的统一,军制逐步得到完善,形成了包括宿卫制、佥军制和军户制等多个层面。其中,蒙古的亲兵宿卫制尤为重要。在成吉思汗的首次选兵时,他从八十名重要部将及其家族成员中选出大汗的亲卫。
到1206年,蒙古帝国建立时,成吉思汗的亲卫军扩展至一万人,其中包括千人和弓箭手,每三天轮换一次。这一制度被称作“怯薛歹”,意思是轮换值守。成吉思汗的四大元功重臣,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和赤老温的后代,均在这一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博尔忽的后代,因博尔忽战死后,才由太祖亲自担任第一怯薛长。纳牙阿则是常设的第一位怯薛长,足见太祖对其的深厚信任。
此外,纳牙阿的管理职责不仅限于军队,还包括了广泛的行政职务。他主要负责的是军中的十四部,具体包括:负责侍卫的云都赤军,弓箭手的阔端赤军,鹰隼管理的三部火儿赤军、昔宝赤军和怯伶赤军,文书的札里赤文书军、文史的必槊者文书军、饮食管理的博尔赤军,槊兵的八剌赤军,酒类管理的答剌赤军,车马管理的兀剌赤军和莫伦赤军,以及牧驼、牧羊、捕盗、奏乐等多个职能部门。所有这些部队和职能单位,都在怯薛长的指挥之下,而云都赤军尤为亲近,通常由纳牙阿亲自掌管,地位极其重要。
这些侍卫军中的成员大多直接受命于太祖或他的直系王族,没有其他官员能干涉其事务,这在蒙古帝国的权力结构中是无与伦比的特权。纳牙阿也因其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随成吉思汗参与了蒙古第一次西征,屡立战功,深受信任。
感谢您观看本期内容,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欢迎您分享、评论、点赞、收藏,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