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汝瑰,曾是国民党国防部作战厅的中将厅长、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等多个重要职位的负责人;他不仅将国民党内部的高度机密情报传递给延安,还为我党提供了诸多宝贵的情报支持;他曾带领1万多名国民党官兵发动起义,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巨大的力量。正因为如此,蒋介石曾称他为“最大共谍”。他就是那个立下赫赫战功、改变历史进程的郭汝瑰。
在晚年,郭汝瑰曾回忆道:“在国民党高层潜伏多年,真正让我佩服的国军将领,只有两位。”那究竟是怎样的贡献,让郭汝瑰获得了如此称赞?他所敬佩的两位国民党高官,又是哪两位呢?
郭汝瑰于1907年出生在四川铜梁县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环境浓厚的文化氛围为他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25年底,他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五期,从此踏上了军旅生涯。那时正值国共合作时期,广州的革命氛围十分浓烈,加上周恩来、恽代英等共产党员也在黄埔军校工作,这对郭汝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与周恩来等革命先辈的接触,郭汝瑰逐渐意识到,只有共产党能够挽救中国。深受启发的他立下誓言,决心要加入共产党。然而,正当他准备深入了解共产党时,蒋介石却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规模地逮捕、屠杀共产党人。
面对危难的局面,郭汝瑰毫不犹豫地决定加入共产党,并秘密筹划了暴动。然而,由于形势所迫,暴动并未成功,他只得逃亡日本,并进入日本士官学校继续学习,这一过程中,他与党组织的联系也被迫中断。
回国后,郭汝瑰被陆军大学保送深造。由于他在学业上始终名列前茅,受到了陆大教育长杨杰的器重。尽管如此,郭汝瑰对于国民党政府的“不共”立场深感不满,并坚决拒绝加入其反共阵营。最终,他被推荐留在陆大继续深造,未被迫赴军队任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汝瑰所在的第14师受命参与华北抗战。随着日军对上海的进攻,第14师奉命返回参加淞沪会战。蒋介石为了保卫南京,不惜调集了近百万兵力与日军激战,并亲自担任司令长官,鼓舞士气。
在南北塘口一线的战斗中,第14师的两个旅遭遇了空中猛烈轰炸。42旅的旅长在战前表现得心存恐惧,师长深知战局不容忽视,便命令郭汝瑰临时接管该旅,负责指挥并坚守阵地。“无论如何坚守阵地!”郭汝瑰坚定地表示。
在接管42旅后,郭汝瑰面临着日军的猛烈轰炸与激烈进攻,但他毫不退缩,带领部队坚守阵地。在那段最艰难的日子里,郭汝瑰甚至准备好了遗书,随时面对生命的威胁。他亲自带领84团指挥作战,经过七昼夜的拼搏,虽然部队伤亡惨重,阵地始终未失。
正是在这一战中,郭汝瑰一举成名,被军中誉为赫赫有名的将领。随后,他被任命为54军参谋长,国民党内部的职位不断升迁。然而,郭汝瑰始终没有放弃寻找党组织的机会,最终,他的努力迎来了回报。
1945年5月的一天,郭汝瑰在军务署处理完公务后,准备前往浮图关。途中,他偶然遇见了旧友任逖猷。郭汝瑰立刻停下车,热情地呼唤:“任逖猷,真的是你!”任逖猷回头看见是郭汝瑰,笑着打招呼:“汝瑰,好久不见!”
两人寒暄之后,郭汝瑰低声询问:“你现在与党组织还有联系吗?”任逖猷摇了摇头,“我失去了组织关系,现在在中央军官学校工作。”郭汝瑰有些失望,但依旧表示:“那如果你有什么困难,随时来找我!”
三天后,任逖猷的弟弟任廉儒找到了郭汝瑰。郭汝瑰知道他的身份,但不清楚他是否仍与共产党保持联系,于是先将他请进屋,并小心地询问:“你现在还有没有组织关系?”任廉儒表示,自己与组织失去了联系,但他可以帮忙打听一下相关情况。郭汝瑰十分高兴,握住了对方的手:“那就麻烦你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任廉儒多次与郭汝瑰接触,探询他的立场。郭汝瑰没有隐瞒,毫不保留地透露了自己的真实想法。经过两个月的考察,任廉儒终于确认郭汝瑰的忠诚,并安排他秘密会见董必武。见面时,郭汝瑰紧紧握住董必武的手,激动地说道:“董老,是我来迟了。”
董必武笑着摇头:“不,你来得正好,正是党组织需要你的时候。”郭汝瑰恳求道:“董老,我希望尽快恢复党组织关系,重新归入党的怀抱。”董必武却没有立即答应,他说:“你现在需要继续留在国民党内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你的最大作用,以后会有专人联系你。”
郭汝瑰深知董必武的良苦用心,立即表示:“请党组织放心,我一定会完成任务!”
1947年5月,郭汝瑰接到紧急通知,要求他前往蒋介石府邸汇报战况。在晚宴结束后,蒋介石立即作出了兵团调动的决定。郭汝瑰表面上波澜不惊,实则将蒋介石的部署牢记在心。回到住所后,他迅速把蒋介石的军事决策写下来,并交给了前来接头的任廉儒。他特别提醒:“特别留意整编第74师,张灵甫指挥,装备全美式,必须小心应对。”
这一情报对我军至关重要,后来在孟良崮战役中,我军凭借知己知彼,成功击败了张灵甫,打破了蒋介石对于山东的进攻计划。
郭汝瑰的贡献不仅限于传递情报,他还通过调动我党秘密党员张克侠担任徐州城防司令,为淮海战役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支持。张克侠的起义打开了徐州东北大门,为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的百万精锐几乎被我军消灭,郭汝瑰深知蒋介石可能会将失败的责任归咎于自己,遂决定辞职,准备回到解放区。但党组织认为,他留在国民党内部,更能为解放事业发挥更大作用,因此请求他继续坚守。
郭汝瑰没有辜负组织的期望。1949年12月11日,他带领1万3千多名国民党军队在宜宾起义,彻底摧毁了蒋介石“固守大西南”的计划。当蒋介石得知这一消息后,愤怒至极,甚至几乎昏厥:“娘希匹,郭汝瑰竟然是最大‘共谍’!”
起义后,郭汝瑰担任川南行署委员等职务。1951年3月,他被调往南京军事学院教授课程。1980年,郭汝瑰终于如愿再次加入党组织,并在80岁时撰写回忆录。在书中,他提到自己在国民党高层工作多年,但真心佩服的只有两位国民党高官——张治中与傅作义。
张治中,作为国民党内有名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