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了肢解中国,近代日本的学者们,都动了哪些“小心思”?
创始人
2025-09-17 21:33:16
0

清末民初,日本学术界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学术兴趣背后的政治动机

清朝末期至民国初年,原本专注于研究中原汉族历史的日本学界,突然间掀起了对中国“边疆地区”——如满洲、蒙古、新疆、西藏等地的广泛研究热潮。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否仅仅是出于学术兴趣呢?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今天就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1)“东洋史学”究竟是什么?

在深入讨论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东洋史学”这一概念。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日本人对“东洋”这一词的理解与中国人有所不同。在中国人的认知中,“东洋”仅指日本,而在日本人眼里,“东洋”泛指整个亚洲。而更有趣的是,在“东洋史学”中,“东洋”并不包括日本,而是专门指代日本以外的亚洲各国。特别地,东洋史学的研究重点主要聚焦在中国。

日本学界普遍认为,“东洋史学”的奠基人是曾在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即今天的筑波大学前身)任教的那珂通世(1851—1908)。他长期从事中国、日本及古代朝鲜史的研究,尤其在蒙古(元朝)历史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888年,他的好友三宅米吉从海外带回了大量西方学者的学术著作,这些西方学者严谨的研究方法深深震撼了那珂通世,也激发了他创设“东洋史学”的想法。

作为一位中学教师,那珂通世对“东洋史学”的教学理念和创设动机进行了详细阐述。他指出,“世界史应分为东洋史与西洋史,而东洋史的重心应放在中国历史上。”他认为,“东洋历史应当以中国为主线,讨论东洋各国的兴衰与变迁,并与西洋历史进行对比。”他强调,东洋史学不仅仅是讲述各国的兴亡,还应涵盖中国汉族、突厥族、女真族及蒙古族等不同民族的盛衰。

1894年,那珂通世在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教授会议上,正式提出了东洋史学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教授们的广泛支持。1896年,该校的学科设置开始包括了“本邦史”(日本史)、“东洋史”和“西洋史”三大领域。

2)那珂通世的“中国史研究”

进入19世纪80年代末期,那珂通世指出,作为中等学校教科书的“中国史”需要进行重新编修。他由此开始了“重编中国史”的工作。1890年,他主编的《支那通史》丛书正式出版。在书中,他提到中国文化已经进入了“历史性停滞期”。在当时,这无疑是福泽谕吉“脱亚论”的一种延伸。

《支那通史》一书的最后以宋朝为终结,原因很简单:那珂通世认为“元史”缺乏足够的可信度,认为如果要写一部严谨的元朝史,必须要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而在这一过程中,他深刻意识到,作为一个处于东西方文化交汇地带的西域地区,应该对“西域历史”进行深入的研究。

为了提高对西域历史的理解,那珂通世从三宅米吉那里借阅了德国汉学家穆麟德的《满洲语文典》等书籍,开始自学德语和俄语。自1896年起,他开始投入大量的时间学习满洲语和蒙古语,为后来的蒙古历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语言基础。

在1899年至1902年间,湖广总督张之洞指派学者陈毅前往日本考察学制,并在日本结识了那珂通世。那珂通世向陈毅提出,关于蒙古(元朝)史的资料在日本非常匮乏,敦促他为自己收集相关史籍。陈毅回国后,按要求将《皇元圣武亲征录》等多部重要蒙古史籍送至日本。

有了大量的史料支持,那珂通世的蒙古史研究迅速取得进展。他不仅出版了《元亲征录》和《元史译文证补》校刊本,还深入研究了蒙古文版《元朝秘史》。在学者内藤湖南的帮助下,那珂通世得知该版本《元朝秘史》的藏书地,最终他在1901年获得了该书的影印本,并在随后的几年中翻译成日文版,最终于1907年出版了《成吉思汗实录》。

3)“东洋史学”研究的转变与政治背景

甲午战争胜利后,日本的民族自信心得到了显著提升。日本学者逐渐认为,“日本作为亚洲的代表,理应比欧洲更能掌握解释中国的主导权。”这一时期,“东洋史学”不再单纯局限于中国历史,而是拓展到包括整个东亚地区的历史。日本学者们以此为契机,提出了“东洋史学”应包涵所有东洋国家,强调要平等看待东洋各国及其民族的命运。

在此背景下,东京帝国大学的白鸟库吉和京都帝国大学的内藤湖南等学者,继续推动了“东洋史学”的发展。白鸟库吉的研究涉及到突厥、匈奴、蒙古及朝鲜等地的历史地理,得到了欧美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他的工作不仅获得了学术界的认可,也为日本殖民扩张提供了理论支持。

4)“东洋史学”背后的政治动机

尽管日本学者们公开声称他们的研究纯粹是学术兴趣驱动,但不可忽视的是,背后隐藏的政治动机更为深远。随着“东洋史学”逐渐流行,日本政府和学术界实际上正在通过这一学科体系,为日后的殖民扩张提供学术支持。例如,白鸟库吉在1915年发表的《满蒙研究汇报》明确提到,满洲和蒙古对日本至关重要,不仅是东亚的“北门之锁匙”,更是东洋和平的保障。这一表述,实际上为日本的军事扩张提供了理论依据。

随着“东洋史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日本学者逐渐开始在学术上重新定义“中国”的边界,提出满洲、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并非中国的真正领土。此类学术成果不仅仅是历史研究,它们在日本扩张主义的政治议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尤其是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学者们才深刻认识到,日本对中国边疆的研究背后,实际上隐藏着对中国领土的挑战。

结语

综上所述,清末民初日本学者对于中国边疆史地的研究,表面看似纯粹是学术探索,实际上却深藏政治动机。日本学者通过东洋史学的框架,试图重新定义中国的边界,破坏中国的统一。这一时期的“东洋史学”,不仅仅是学术领域的一个现象,它更是日本当时扩张主义政策的学术化体现。

相关内容

瑞德智能:公司正积极构建“...
证券日报网讯 瑞德智能9月16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
2025-09-17 05:04:25
原创 ...
在山东德州的幽深巷陌间,李先生珍藏着一枚别具非凡意义的铜币——中华...
2025-09-17 05:02:33
原创 ...
在阅读本文之前,我们诚挚地邀请您点击“关注”,这不仅方便您参与讨论...
2025-09-17 05:02:16
原创 ...
洪武十五年八月,朱元璋的发妻——51岁的孝慈高皇后马氏病逝。这一消...
2025-09-17 05:02:08
原创 ...
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波澜壮阔中,《论持久战》作为毛泽东的重要演讲稿,成...
2025-09-17 05:02:02
原创 ...
在古代,流传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这一观念导致了许多女性的才...
2025-09-17 05:02:01
原创 ...
“他好歹也是一位司令,喜欢喝酒就喝点好酒,非得喝那些兑水的假酒,结...
2025-09-17 05:01:57
这个三峡地区重庆段发掘的战...
当江风吹起铺在沙土之上的巨大塑料布时,一具从泥土中清理而出的马匹骨...
2025-09-17 05:01:56
花旗家族办公室拥抱私募股权
来源:环球市场播报 即使全球贸易不确定性高企,花旗集团的家族办公室...
2025-09-17 05:01:48

热门资讯

(田径世锦赛)男子1500米决... 当日,202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500米决赛在日本东京举行。 9月17日,亚军英国选手怀特曼...
原创 建... 蒙古帝国曾六度向西夏发动进攻,而成吉思汗的死因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是在征战西夏时中箭受伤、坠马致命;...
原创 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通过广播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这一消息迅速传遍全球,带给中国人民无比...
原创 为... 如今,网络上有很多争议,讨论元朝和清朝是否属于中国的历史王朝,成吉思汗与忽必烈是不是中国人,清朝的入...
原创 清... 久远的历史总是会激发人们回望,感慨万千。尤其是当黑白照片在一百多年前的发明,给历史留下了影像的印记,...
原创 明... 1449年夏末,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突遭瓦剌军队伏击,被俘虏身陷囹圄,明军五十万大军中逾半数伤亡,史...
当年高考676分,报考北大考古... 又是一年高考志愿季,6月24日,“报北大考古的女孩怎么样了”成为热搜话题。 许多网友关心,那个曾以优...
古今对谈:曹操与当代伟人的千年... 星海按:毛主席说过,“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因为无数次诵读过伟...
原创 在... 当然!我来帮你把这段文章用不同表达重新写一遍,同时保持原有的意思不变,还会增加一些细节,让内容更丰富...
原创 清... 在现代的古装影视作品中,人们经常能看到知府这一官职的身影,但对于知府具体负责什么,以及现代社会中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