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年的开封城,繁华之下藏着不为人知的角落。
在城外一处贫民窟里,有间破败不堪的窑洞,这就是青年吕蒙正的家。说是“家”,其实连遮风挡雨都勉强。
谁能想到,这个蜷缩在冰冷角落、衣衫褴褛的青年,日后会成为宋太宗赵光义倚重的宰相?
那时的他,家道彻底败落,穷得连饭都吃不上,成了一个真正的“乞丐书生”。
史书记载他的日子是“朝求僧食,暮宿破窖”,白天去寺庙讨点残羹冷炙,晚上就回到这破窑洞里过夜。
饥饿是每天都要面对的敌人,更让人难受的是世人的眼光。
他真切体会到了什么叫“上人憎,下人厌”,地位高的人看不起你,地位低的人也嫌弃你。这种刺骨的人情冷暖,像刀子一样刻在他心里。
就是在这样连肚子都填不饱的绝境里,吕蒙正那颗读过书、有见识的心,却没有被冻僵。
相反,在破窑的土壁上,他用枯枝刻划,开始思考命运这个沉重的话题。
这段日子,成了他看透世事的一个重要经历。
一场考试后……
命运有时候真的很奇怪,它总在你最想不到的时候突然转弯。
对当时深陷泥潭的吕蒙正来说,这个转弯点就是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的科举考试。
为什么是这一年?因为宋太宗赵光义刚当上皇帝不久,他非常需要人才来帮他治理国家。
朝廷急需新鲜血液,这给很多像吕蒙正这样出身贫寒、但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开了一扇小小的门。
虽然身上穿着破衣烂衫,口袋里一个铜板也没有,几乎走投无路的吕蒙正还是决定拼一把。
他知道,科举几乎是当时底层读书人改变命运唯一的路了,虽然这条路窄得像独木桥。
于是,带着满肚子的学问和豁出去的决心,这个在寒窑里挣扎求生的年轻人,一步一步走向了贡院考场。
谁也没料到,就是这场看起来希望渺茫的考试,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后来他常说的“时也,运也,命也”,这个感慨的源头,就埋在这次决定命运的考试里。
状元背后
结果出来了,吕蒙正竟然考中了状元!这消息在当时简直像炸雷一样。
一个差点饿死街头的乞丐,转眼间成了天子门生,一步登天进入了帝国权力的核心圈。
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没有让吕蒙正晕头转向。
恰恰相反,这段从地狱直上天堂的经历,让他把“成功”这件事看得特别透。
后来他当上宰相,在写那篇流传千古的《破窑赋》时,没有吹嘘自己多厉害,反而揭示了一个冰冷甚至有点残酷的事实:“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这句话什么意思?他是说,别人看我显贵,不是因为我本事多大,而是赶上了好时候、好运气、好命数。
他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当然重要,但如果没赶上太平兴国二年宋太宗开科取士这个“机遇”,没有正好在那年举行考试,他吕蒙正就算有蛟龙般的本事,也只能“潜水于鱼鳖之间”,在烂泥里打滚,甚至要向那些不如自己的“小人”低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
你看,机遇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在吕蒙正眼里,它成了穷人翻身的唯一渡船。
机遇是翻身的唯一钥匙
《破窑赋》为什么能流传一千多年还让人读来震撼?就是因为它毫不遮掩地指出,“机遇”对普通人,尤其是穷苦人改变命运的决定性作用。
吕蒙正用大自然的现象打比方,说得特别明白:“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 你看,太阳月亮、花草树木、江河湖海,都得靠“时运”才能正常运转。
那人呢?他直接点破:就算你是能翻江倒海的蛟龙,是能治国安邦的君子,一旦“失时”、“未遇”,也就是没碰上好机会,也只能默默无闻,甚至被人踩在脚下。
这就是《破窑赋》最核心的观点,对底层人来说,想逆天改命,才华是地基,但能不能抓住并用好“时运”给你的那个机会,才是最最关键的那一步,是翻身的“唯一机会”。
这个认识太深刻了,也影响了他后来当宰相时只看才能、不看出身的用人方式,因为他太清楚机遇对人才有多重要了。
看清现实,更要学会在寒冬里准备
《破窑赋》在强调机遇无比重要的同时,也没回避现实的残酷。
吕蒙正自己的经历就是最好的教科书。当你穷困潦倒时,“上人憎,下人厌”,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是常态。
它不是让你去怨恨这个世界,而是劝你看清并接受这个现实。
但光“接受”就够了吗?当然不够!更重要的是,在看清现实后,如何在困境中沉住气、做准备、坚持住。
因为机遇就像流星,一闪就过,它只留给那些早就准备好的人。
那些在“运气还没来”的时候,能像韩信那样忍受胯下之辱也不改其志,像姜太公在渭水边钓鱼那样耐心等待的人,才可能在“运气来了”的时候,一把抓住,一飞冲天。
把握机遇的前提,是在漫长的寒冬里,持续打磨自己这把刀。
吕蒙正自己的一生,就是最好的证明:在命运最冷的冬天也不放弃志向,在破窑深处苦读磨砺自己的人,才能在历史的运河解冻时,一跃成龙。
这既是《破窑赋》穿越千年依然闪耀的智慧光芒,也是它在指出“唯一机会”后,给每个不甘于命运的人指出的那条微光之路。
今天读来,无论是996的打工人,还是深夜苦读的学子,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你是在抱怨命运不公,还是在默默积蓄力量,等待并准备抓住那个可能改变一切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