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刘邦的后宫,许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吕后与戚夫人之间的权力斗争。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曾一度威胁到吕后之子刘盈的皇位,导致吕后在成为太后后,使用极端手段,残忍地除掉了戚夫人和她的儿子。然而,鲜少有人知道,刘邦的后宫中,所有曾受到宠爱的女人,几乎都没能得到善终。
史记中记载,刘邦去世后,吕后对刘邦的众多宠妃展开了报复。吕后将这些女人一一囚禁起来,完全不让她们离开宫廷。唯独有一个人例外,那便是薄姬,汉文帝刘恒的生母。
薄姬的身世并不显赫,她并非刘邦的嫡妻,而是一个私生女。薄姬的母亲魏媪,原是魏国宗室的女儿,魏国灭亡后,魏媪将女儿送进魏豹的宫中做妃,魏豹当时是魏国公子,曾自立为魏王。魏媪告诉魏豹,术士预言薄姬将来会生下天子。魏豹听信了这一预言,心生傲气,开始与刘邦划清界限,转而与项羽结盟,发动对刘邦的攻击。然而,刘邦很快打败了魏军,魏豹也因此丧命,薄姬成为了刘邦的俘虏。
起初,薄姬并未受到刘邦的宠爱,她被安排在织布坊做工。一次,刘邦巡视织布坊时偶然看到薄姬的容貌,美丽异常,便将她召入宫中。然而,刘邦并未长久宠爱她,薄姬在宫中生活了一年多,刘邦始终未曾理会她,直至一次他发现自己的两位宠妃正在愉快地交谈。好奇之下,他问她们在说些什么。她们笑着说道,自己曾与薄姬约定,不管谁先得到宠爱,都不忘记朋友。然而,薄姬至今都未曾受到刘邦宠幸。刘邦听后,心生怜悯,立即召见了薄姬,并开始宠爱她。尽管如此,刘邦很快又将她遗忘,薄姬重新沦为宫中无人问津的妃子。
直到这次宠爱,薄姬怀孕了,这个意外改变了她的一生。薄姬生下了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名为刘恒,后被封为代王。然而,即便是有了儿子,薄姬依旧未能母凭子贵,刘邦对她的宠爱并未持续,几乎未曾再见她。对于薄姬而言,这无疑是悲剧的一部分。
然而,刘邦去世后,吕后成为了太后,刘盈登基为帝。吕后逐渐对刘邦昔日的宠妃展开了报复。戚夫人被吕后残忍处死,其他妃子也被软禁在宫中。薄姬则因太过不显眼,反而得以幸免于难。吕后根本不屑于对付一个从未受到宠爱的女人,便将薄姬打发到代国,远离了长安的权力斗争。代国,地处险要,与匈奴接壤,而薄姬的儿子刘恒才年仅九岁,处境十分艰难。然而,薄姬能保住性命,还能成为代王的王太后,已是刘邦后宫中少数几位幸存者中的幸运者。
薄姬与刘恒在代国生活了十五年,史书对此时期几乎无记载。可以想象,薄姬母子过得非常小心翼翼。吕后在长安权力大开杀戒,刘邦的八个儿子中,半数死于吕后的手中。唯一幸存的是刘邦的长子刘肥,他得到了吕后之子刘盈的保护,而刘邦的小儿子刘长,由吕后抚养成长,故也免于难。
然而,薄姬与刘恒还是挺过了这些风雨。当吕后去世,吕氏家族被诛杀,长安传来消息,大臣们希望立刘邦的长子刘恒为新皇帝。刘恒深知长安局势复杂,他无法判断这些大臣是否真心拥立自己,还是打算将他骗到长安加以除掉。忧虑重重的刘恒,决定听取母亲的意见。
多年来,薄姬一直保持低调,并且她从未真正干预过任何政治事务。刘恒选择派薄姬的弟弟薄昭先行探查长安的情况。薄昭带回了好消息:“信矣,毋可疑者”。于是,刘恒便带着近臣前往长安,最终成功登基,并稳住了局势。随后,他将薄姬接到长安,尊她为皇太后。
薄姬的帮助对于刘恒的顺利登基至关重要。尽管宗室和大臣们一开始倾向于立刘邦的长孙刘襄为帝,刘襄不仅功勋卓著,而且曾是第一个反抗吕家的人物。但刘襄的外戚势力过于庞大,宗室和大臣们认为如果他继位,吕氏的覆辙很可能会重演。反观刘恒,他的母亲薄姬从不参与宫廷争斗,而且没有强大的外戚背景,因此被认为是更为安全的选择。最终,刘恒成为了汉朝的新皇帝,而薄姬成为了皇太后。
尽管薄姬身处权力巅峰,她依旧保持低调,不干涉政务。根据史书记载,她仅在三件事上对刘恒施加过影响。首先,刘恒的原配皇后及其四个儿子神秘死亡,而窦漪房则借着薄姬的支持成为了皇后。其次,薄姬促成了太子妃薄氏与刘恒的婚姻。最后,薄姬曾帮助周勃保全了性命。
薄姬在位23年,直至刘恒去世,刘启继位,她成了太皇太后。两年后,薄姬去世,葬于刘恒的霸陵南。虽然她没有与刘邦合葬,这或许是她自己选择的,毕竟刘邦从未真心宠爱过她。
薄姬的一生,堪称幸运。她幸运地被刘邦看中,幸运地生下了刘恒,幸运地在吕后的手下活了下来,幸运地最终成为了皇太后。而这一切,也与她的低调和谨慎密切相关。她的命运,或许正是深知人心,谨慎行事所带来的最佳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