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始皇完成统一六国的壮举中,王翦功不可没。内史腾率军先灭掉最小且最弱的韩国,王贲则接连击败了魏国和齐国,而王翦亲自率兵横扫赵国、楚国和燕国这三大强敌。虽说燕国相对较弱,赵国和楚国却都是当时的军事强国,尤其是楚国,领土辽阔、人口众多,军力雄厚。早年李信自信满满地进攻楚国,却惨遭惨败。最终,还是由老将王翦率领60万大军出征,击杀项燕(据说项燕后来自杀),俘获楚王负当,杀死楚王昌平君,彻底灭亡了楚国。
楚国的灭亡发生在公元前223年。虽有“十八年后仍是好汉”的说法,但秦朝仅十六年后便被刘邦所推翻。然而,必须指出的是,若非项燕的孙子项羽在巨鹿之战中获胜,刘邦也难以成功夺取天下。可以说,秦朝最终是被项羽所灭。在那场关键的巨鹿之战中,王翦的孙子王离跟随秦将章邯出战,楚军以凶猛攻势直逼巨鹿,切断了秦军的粮道,掌握了秦军的生死。可怜的王离被楚军重兵围困,经过九次激烈厮杀,仍未能守住阵地,最终被俘,巨鹿失守,秦军溃败。为何老一辈英雄盖世,孙辈却难以继承辉煌呢?
回想当年秦扫六合时,王翦所向披靡,灭掉三国,其子王贲紧随其后,成功灭掉两个国家。但到了王离这一代,这位将门虎子不仅未能为秦国增光,反而最终落得身死国亡的结局。王离所处的形势极为严峻,换作是连王翦本人在那个时候面对项羽,恐怕也需付出极大代价方能获胜。
王离被俘后殉国自尽,那么王翦家族是否也随秦朝一同断绝了呢?事实并非如此。尽管王翦、王贲、王离均为单传,但遭遇灭国劫难的王离不仅保住了家族血脉,还为后世两大郡王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你或许不知道,书法大家王羲之、王献之,以及大诗人王维,都是王翦的后代。只不过他们分布在山东和山西两地。
根据2021年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年姓氏人口排名,王、张、李、刘、陈五大姓位居全国人口最多之列。王姓以1.013亿人稳居第一,占全国人口的7.94%;张姓紧随其后,有1.009亿,占比7.41%。这超过亿人的王姓群体,其源流复杂,包含十一种不同来源(含部分少数民族及汉族改姓)。其中相当一部分王氏都可追溯到开国名将王翦的家族。
尽管王翦、王贲、王离是军事世家,但他们的祖先本身就是王族。王翦的姓氏始于周灵王的太子姬晋,也称太子晋或王子乔。那时,洛阳连日暴雨,京畿附近的谷河、洛河水位暴涨,威胁到王宫安全。周令王打算堵截河流,但传统防洪智慧是“宜疏不宜堵”。太子晋屡次劝谏,周灵王却固执己见。太子一气之下断言,父王的所作所为正是亡国之君的行为。此言激怒了周灵王,他不仅废黜了太子身份,还剥夺了其王族名分,将他逐出宫廷。《新唐书》《旧唐书》记载,太子晋的儿子守敬(或称宗敬)担任司徒,为了纪念其王族血脉,建立了“王氏”家族,亦称王家。
王翦被广泛认为是太子晋的第16代孙,亦有说法称第14代或第18代孙。后来,前蜀后主王衍尊王翦为皇帝,追封庙号“蜀圣祖”,谥号“至道玉宸皇帝”,因此尊称“玉宸大帝”。
王离在自尽前,嘱咐两个儿子各奔东西,以防家族被一网打尽。长子王元向东逃亡,辗转至山东琅琊(今临沂)定居,开启了王氏在山东的历史。次子王威则西行至黄土高坡,扎根于山西晋阳(今太原)。王元落户琅琊,与当地名将葛婴后代诸葛亮成为同乡,而诸葛亮曾痛斥的王朗,正是王元的后裔。琅琊王氏在两汉时期已有不俗表现,尤其是在东晋五代时期家族鼎盛。王元的孙子王藏开始为官,至其重孙谏议大夫王吉,王氏家族逐渐兴旺。
王吉祖孙三代皆为著名经学家,完成了从祖先宣武到崇文的文化传承。后代如王郎,更是在东晋时期使王氏达到了顶峰。王氏成为晋朝最大的显赫世族,与谢氏并称“王谢”,掌控政权,威震司马氏。在东晋时期,王氏与马氏并驾齐驱,影响深远。著名人物包括丞相王导、将军王敦、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以及王恬、王廙、王珣、王敬则、王俭、王融、王褒、王通、王度、王徽之、王僧虔、王涣之、王洽、王昙首等,成为典型的官宦世家。
魏晋南北朝时期,王氏家族人才辈出,史书记载其正传人物多达六十二人,三公及令仆五十余人,侍中八十人,吏部尚书二十五人。
隋朝开国功臣王杰功勋卓著,被封风味安康侯,还赐国姓,改名杨杰。为忠孝两全,后代有的姓杨,有的姓王,还有的姓王杨。
唐朝琅琊王氏出过四位宰相:王方庆、王睿、王玙和王抟。唐顺宗皇后也出自琅琊王氏,以贤德著称。
五代时期,琅琊王氏迁居河南,其成员王建在四川建立前蜀政权,即前蜀开国皇帝。王建是王衍之父,而前文曾提及王衍追尊太子晋为蜀圣祖。海外朝鲜高丽王朝开国者也名王建,他同样是琅琊王氏的后裔。
王威在晋阳(今太原)安家,第一代便崭露头角。晋阳王氏分为祁县王氏和晋阳县王氏两支,东汉末年,祁县王氏出现大司徒王允,晋阳县王氏则出了王柔、王泽兄弟。
太原王氏人丁兴旺,人才辈出。仅部分代表人物便包括:
三公六人:东汉司徒王允(祁县王氏)、曹魏太尉王凌(祁县王氏)、南梁司空王茂(祁县王氏)、曹魏司空王昶(晋阳王氏)、西晋司徒王浑(晋阳王氏)、西晋司空王浚(晋阳王氏)。
皇后四人:东晋哀帝司马丕皇后王穆之、东晋简文帝司马昱皇后王简姬、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皇后王法慧、唐高宗李治皇后王氏(后被废黜)。
宰相十二人:西晋侍中骠骑将军王济、东晋尚书令蓝田侯王述、东晋中书令忠简公王恭、东晋侍中王爽、东晋侍中王恺、东晋尚书左仆射辅国将军王愉、东晋中书令冠军将军王绥、东晋尚书左仆射建昌县侯王蕴、东晋侍中王欣之、东晋中书令蓝田献侯王坦之、东晋尚书左仆射王国宝、唐昭宗宰相王溥。
总之,虽然秦朝灭亡给王翦家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他们聪明地分家避祸,不仅使家族得以延续,还在后世数百年乃至千年,逐渐发展成为名门望族,流芳百世。